崔立
1900年,夏明翰出生在湖北秭歸一個封建大家庭里,五四運動爆發后,正在讀書的夏明翰響應湖南學聯號召,發動罷課,推動罷市,聲援北京學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斗爭。
1928年年初,夏明翰被黨組織調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配合新任湖北省委書記郭亮的工作。此時,以野蠻著稱的桂系軍閥正在大肆搜捕革命者,面對一片肅殺和恐怖,夏明翰全無懼色,仍奔走在各個秘密機關,部署“停止年關暴動”的計劃。
同年3月18日,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在武漢被捕。敵人對他施以各種酷刑,但一無所得。
臨刑前,敵人問夏明翰有無遺言,他揮筆疾書寫下一首正氣凜然、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慷慨就義了。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革命之歌。
革命精神代代傳承,為人民服務永不停歇。在今天的安徽扶貧第一線,先后有28名干部殉職,這些土生土長的“草根”干部,待遇不高卻奉獻最多,甘愿為鄉親們脫貧致富付出一切。
“我會盡快幫大家摘掉貧困的帽子?!边@是黃忠誠留在世上最后的話語。
黃山市黟縣塘田村,深度貧困如同延綿的大山,世代橫亙在塘田人面前。走出過大山的老兵黃忠誠,毅然放棄豐厚的收入,回到家鄉任職村委會主任,他說:“我要幫鄉親們一起致富!”
五年時間,他帶著鄉親們開山修路、通水通電。460畝荒山種上了香榧,135畝拋荒地建起了標準化機采示范茶園,村民收入翻了一番,村集體每年收入10萬元,沉寂已久的荒山煥發了生機。
“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模式是黃忠誠探索的造血扶貧路。為了防止貧困戶“嗆水”,他將家中的積蓄全部投入,帶領他們成立茶葉合作社。
2016年9月5日,合作社迎來首次分紅。黃忠誠卻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儀式現場。
和黃忠誠一樣,界首市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走得也是那么突然。在村里一干就是32年的他,從患病請假到離世,不過9天,他把時間都留給了群眾,用在了脫貧攻堅的事業上。
貧困戶于偉想創業,沒有啟動資金,柳西周自掏腰包,幫他發展紅薯種植,鼓勵他“窮不怕,咱得靠自己想辦法”。
柳云峰家因病致貧,得知他會“粉墻”,柳西周跑前跑后幫他申請扶貧貸款,張羅起裝修生意,還不忘叮囑“你富了,一定要帶動其他人”。
還有駐村干部程愛玉、曾翔翔、劉揚或、胡忠全等人,他們用生命鋪就的康莊路還在山林間、溝壑旁延伸,民富景美的愿景日漸清晰。背影消逝處,無數黨員干部仍在最艱苦的地方不懈奮斗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本欄編輯/劉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