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國家大力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教師教學思維,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屬于基礎性課程,是培養學生基礎語文知識、語文素養的初級課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接受不同課程的教學理解能力。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主題式學科整合模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整合并開發現行語文教材單元主題。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反對將語文教材分割成無限零散部分,人為這樣既不容易掌握,同時也不符合學生心理。同時零散的課程學習無法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造成了語文課程自生的斷裂、語文課程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斷裂。因此,在開展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模式時,需要不斷整合語文教材單元主題,在這一基礎上聯合其他學科知識,達到實現學科相互聯系,相互引導促進的效果。通過“閱讀展示”“課本劇展演”“知識競賽”“走訪探究”等方式,深層次達到實現課程互動,從而實現語文課程脫離傳統課本教學限制,實現課外活動、與其他學科知識相配合的效果,并以低、中、高年級語文現行教材為依托,開發豐富多彩的學科整合式的主題活動,通過開展“串串燒兒歌”“遨游漢字王國”“我眼中的春天”“走進葡萄酒莊園”“中外名著之旅”等主題活動,以輕松豐富的形式,讓其他學科巧妙地融入語文的課堂,感受語文課堂的活躍氛圍,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體會語文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快樂,讓學生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交相輝映的世界里,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發現語文的美、探索未知的奧秘,讓學生真正感受語文的魅力所在。
我在執教《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時,學生們對寓言深層含義理解不到位,于是我把這則寓言放入到“小寓言中大道理”主題活動中,把語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進行整合并拓展了幾則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虛擬現實場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和角色,制作角色需要頭飾等材料,自主組隊,進行課本劇匯報演出,通過對角色的分析和理解,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財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此次主題活動,學生們不僅激發了對語文的極大熱情,更對寓言中的人物及道理有了深刻的領悟,收效頗豐。
首先,提升教師綜合教學能力。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模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綜合教學水平與能力,在開展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活動中,深化語文知識教學水平。通過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借助其他學科知識,將語文知識有效的通過相關學科引導呈現給學生。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同樣制約著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具有較高教學運用水平的教師,能夠相對準確的把握教學課題的選擇,能夠有效提升這一課程知識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課本以外的知識點知之甚少,尤其體現在說明文的理解困難重重,在處理課內練習冊中,多篇課外閱讀理解完成效果不甚理想,所以我以“電力造福千萬家—探秘電力安全到我家”為主題,進行了一次有關電力的跨學科主題活動,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分別走入家庭、電力施工現場、供電所進行有關電力知識的探索并對其結果進行分類總結,從收上來的心得體會及調查報告來看,學生們不僅對電力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熟知,更探索總結出適合自己獲取知識要點的方法,對語文教材及閱讀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升有了更好的借鑒渠道。
其次,提升教師對于教學新模式的理解。目前階段,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師對于這一概念理解程度不同,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出現偏差,甚至出現教學重點偏移,并沒將實際的語文知識教授給學生。而所謂的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個共同的中心基礎上,將原本沒有直接聯系的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以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的一項舉措。教師對于這一教學新模式的理解能力,能夠有效提升教師對于課堂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把握,在實現學科整合教學的基礎上,有效通過相關學科知識引導,使語文知識以一種新穎、獨特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在現行語文教材中發現,多個年級對于春天都設立單獨單元,為了讓學生對春天有整體性的了解與體會,我們對現行語文教材中有關春天的課文進行整合,分年級開展“我眼中的春天”讀書主題活動,采用“閱讀展示”的方法,讓學生們在美妙的音樂、舞蹈等新穎獨特的多樣形式中,領略課內、課外有關春天課文的描寫精髓,感受春天帶給所有人的歡樂與美妙。由于模式新穎,極大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們對春天文章的學習深度及廣度,促進小學語文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基本模式的開發和建立。
再次,提升語文教師全學科綜合能力素質。教師在理解新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知識儲備,即小學語文教師僅對小學語文知識儲備,對于其他學科知識并無深入了解。主題式學科整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已知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科教師相聯系,交流學科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知識點,比如“二十四節氣”“走馬燈的運行原理”等,語文教師在執教時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效果,不僅學生沒有理解知識點,反而還造成學生對原本認知的混淆。這就要求我們定期開展相關學科知識講座、競賽等,提升教師綜合學科知識掌握能力,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保障教學過程符合實際、符合各個學科知識內容,提升語文教師全學科綜合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識儲備。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只要我們確立了整合的基本理念,努力挖掘教材資源,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就一定能改變語文學科過于強調學科本位、與其它學科之間缺乏整合的現狀,實現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主題式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研究的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并且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科相關聯,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對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