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育芳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有效途徑研究
駱育芳
(新疆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領下,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增強高校教師責任感、使命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工作系統全面的開展和運行,可以進一步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三全育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途徑
“三全育人”是指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是2017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培養高素質大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借鑒。良好的師德師風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一名高校教師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根本[1]。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領下,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改善高校教師治學態度、治學理念和治學方法,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關鍵,也是扭轉學校育人風氣,提高育人水平的關鍵。
“三全育人”理念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仍是一個常提常新的理念。“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在廣義上是指全社會具有育人能力的人都參與到育人的環節中來,狹義上指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有育人責任;全過程育人是指高校大學生在入校以來,整個學習、生活和思想發展的各個階段,高校都應采取不同的措施,精心將學生的培育工作融入到教學、管理和服務環節中;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對學生的培養中,要注重多方面興趣愛好的培養,把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強的有用人才。“三全育人”就是高校在育人的各個環節,發揮聯動機制,全員有責、全員負責、全員盡責,建設一支具備現代化德育理念和德育手段的德育師資隊伍,培養一批又一批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學生而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熱愛學生,融洽與學生的感情,善于同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成長成才的每一個階段,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毫無保留的為學生奉獻愛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對教師而言,良好的師德師風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師德師風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良好師德是崇高社會理想、社會責任意識的體現。
對高校而言,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學校健康發展的一面旗幟。高校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的道德品質、工作作風、思想素質、人格情操和生活作風,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的培養,影響著一個學校能否健康發展[2]。
對社會而言,高校良好的師德師風可以引領社會風尚。高校教育對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高校良好的師德師風為青年學生健康人格品質的鑄成至關重要。
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支撐,同時也為高校德師風建設指明了路徑。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包含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所有領域,高校應以創建優良的師德師風為目標,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環境育人為基礎,有效利用教學改革、管理服務和科技創新等動力因素,推動全員參與、全程掌控,全方位指導,打牢師德師風建設的根基,促進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3]。
“三全育人”理念下,倡導高校教職工全員都需融入到學生成才成長的全過程中。與中學教育相比較,高校教育更具自由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大部分高校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僅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明顯下降,教師教育僅限于專業知識的授予,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特別是高校的管理和服務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將追求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并未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育人職責。
第一,敬業意識淡薄。大部分高校教師既承擔著較重的教學壓力,又承擔科研任務,不能做到教學和科研的平衡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應付差事,糊弄學生的行為。某些高校僅以科研能力作為考核教師的唯一標準,導致部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僵化、教學方法單一,缺乏互動,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校園管理服務及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還不能達到高校應有的水平,不能滿足高等學校育人的需要。
第二,受外部環境影響,過度追求個人利益。在社會轉型時期高校教育也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學生的興趣喜好多樣,增加了高校教師教育教學的難度,管理服務理念的相對滯后也影響著師德師風建設;另一方面,受功利意識的影響,某些教師為謀取私利,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出現誠信缺失、誠信下滑現象,使學術研究功利化,嚴重損害了教師對學生的榜樣模范形象。
第三,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是教師服務的主要對象,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教書育人活動的關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部分教師存在責任意識淡漠、得過且過的心態,課堂上講授知識,下課與學生再無交流,對學生學習、思想情況漠不關心。部分教師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授予,忽略了教師在學生成才成長過程中的先鋒引領、榜樣示范和言傳身教作用,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教育一線的工作者一方面要做到依法執教、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樹人,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文化素養、師德修養,力行師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沉淀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個性心理和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專業素養、良好的人格魅力指引學生、影響學生,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為國家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廣大高校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意識,將大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教師的責任重大,廣大高校教職工必須明確自身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給學生傳播正能量,授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成才成長。
學校各部門要加強服務意識,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都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促進良好師生關心的形成,從而有效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4]。另外,還要將教師的需求放在首位,學校心中有教師,教師心中有學生,營造一個教師關心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認真為學生解決困難、答疑解惑,與學生交朋友,實現師生和諧融洽發展的局面。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全體教職員工嚴格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每一位教職員工的應盡職責,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生工作者和中青年教師,開展對廣大后勤服務和校園管理者定期的師德師風建設教育培訓,所有教育活動的參與者都能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要求自己,學校領導干部做好先鋒模范作用,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帶頭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5]。
構建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對高校教師、管理者和服務人員在高校的育人活動和行為進行及時的整合反饋,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在反饋中將反應的信息進行及時交流,提高“三全育人”理念下,師德師風建設的效率。
近幾年,高校教師出現違反校紀校規、師德師風的行為,往往與教師個人面臨的困難處境分不開。深入教師隊伍,了解教師實際困難,特別是一些新進教師所在部門應給予加倍的關心,在教學和科研上充分的關懷,盡快度過不適應期,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對中青年教師予以時刻的關注,幫助解決教師的家庭問題,子女撫養問題等,使廣大教師減少后顧之憂,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能夠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無形中提高教師的師德師風。
總之,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領下,高校教師、管理人員和后勤服務人員都共同承擔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重要使命,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
[1]韓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6(6).
[2]劉勝,劉健.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7).
[3]杜丹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機制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5).
[4]范小鳳.論新時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運作機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5]韓澤春,王秋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2019—01—29
駱育芳(1990—),女,甘肅天水人,新疆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思想政治教育。
G645
A
1673-4564(2019)02-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