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華 楊宏志
嚴冬天氣寒冷,不單胃口長了,火氣也大了。吃點油膩或辛辣食物,痘痘、口腔潰瘍、便秘、肌肉酸痛一個接一個地來。不少有經驗的人會說:這是上火了。中醫專家卻指出:這是“腎火沒有歸元,上浮便成虛火之證”,歸根結底是進補不當造成的。
進補不當虛火易上浮
大家認為冬天陽氣不足,所以急著進補,溫燥的食物就吃得比較多。但有人進補之后,營養精氣沒有收藏于腎元,反倒到處亂跑,上浮到其他器官即會產生虛火。為什么進補的營養和精氣不能歸于腎元呢?這是因為冬寒易傷腎之陽氣,以致腎的封藏功能受損,就算補得再多再好,不能被身體利用,也會變成糟粕,對身體造成傷害。
補陽氣同時別忘滋陰
腎是先天之本,冬天進補主要就是補腎陽,有溫煦全身的作用。但光補腎陽還不夠,要讓陽氣潛藏還需滋陰。打一個比方:滋陰就好像是倉庫擴容,冬天補的陽氣越多,倉庫就要越大,所謂陰生則陽長,如果陽多了陰卻不夠裝,也會上浮變成虛火。
夜生活多的人在冬季進補特別容易上火,就是因為陰虧的關系。中醫有理論謂之秋冬養陰,是指冬季要多睡覺,與自然界夜長日短相合。如果我們睡得少不能養陰,造成陰虧就容易上火。此外,運動過量、時間不當如運動時間選在夜晚,也會造成擾陽傷陰。所以,冬季補陽同時還需養陰,否則陰陽失衡,進補也易上火。
分清虛火實火再施治
既然是上火,降火不就行了嗎?出現面部生瘡、口腔潰瘍、口臭、便秘、牙痛的癥狀,人們首先都會喝涼茶,癥狀重一點的就用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若有肌肉酸痛的問題還會做做按摩、推拿、刮痧或拔火罐的理療。這些降火手段有時的確有效,但也可能完全不能緩解上火的癥狀。
上火有虛實之分,“虛火”是因為火不能歸于腎元且滋陰不足,“實火”則多為外感風寒后“寒郁化火”所致。
對待“寒郁”的實火可以通過一些辛溫解表的藥物來發散肌表風寒之邪,或用推拿、刮痧、拔火罐甚至放血的方式,使皮膚腠理疏松,讓火熱外散。但用同樣的辦法解“虛火”卻不對癥,亂用清熱的藥物,不但不能解除病因,還可能傷脾胃。有的人可能既有上火又有畏寒肢冷陽虛之象,所以如果自己試著降火效果不好,一定要找醫生辨證施治,平衡陰陽。
【小貼士】
虛火上浮的不同表現
●上浮到胃腸即為胃火,表現為牙痛、便秘等;
●上浮到心即為心火,表現為口腔潰瘍、失眠等;
●上浮到肺即為肺火,表現為干咳、潮熱、全身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