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功
如何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全國有些省把開展交叉巡察作為市、縣巡察工作重點,在設區市內全面開展縣級交叉巡察,更好發揮巡察監督作用。2017年以來,福建省探索開展縣級交叉巡察,截至2018年底,在所有設區市成立了592個交叉巡察組,全面開展縣級交叉巡察,移交問題線索2138條,立案審查435人。
巡察工作是強化黨內監督向基層延伸的制度性安排,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打造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常態長效機制,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中發揮了利劍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紀委監委高度重視巡察工作,通過巡視巡察,查處了一批“老虎”“蒼蠅”,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但在實際工作中,巡察工作也面臨一些難題,特別是“熟人社會”監督難的問題。在推進市、縣巡察過程中,就有一些縣(市、區)的巡察組同志吐露心聲:“如果讓我去監督老領導,恐怕不好開口。放一馬對組織說不過去,不放一馬以后見面說不下去。”“熟人社會”給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執紀增加了難度。
確實,越是基層,地方越小,熟人越多。本地開展巡察,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面對的大多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老熟人,往往工作才開始,各種招呼便接踵而來,人情干擾不僅分散了巡察人員的精力,也容易讓他們產生“熟人不好監督”的顧忌,影響了監督執紀正常進行,導致巡察“巡不深、察不透”的問題屢見不鮮。有媒體報道,某縣級市紀委書記在一次紀委班子會上說要點名道姓通報曝光一批人,會后竟有16名科級以上干部來說情,讓通報遭遇強大阻力。
“熟人社會”監督難,但不能因為難就弱化巡察工作。事實上,通過實施交叉巡察,從人地兩“熟”到人地兩“疏”,破“關系網”,剎“說情風”,破解了“熟人社會”監督難的困局。交叉巡察使巡察利劍一插到底,既讓巡察人員減少了干擾和阻礙,甩掉人情包袱,心無旁騖地“當包公、唱黑臉”,又提高了群眾對巡察工作的信任度、參與度,拓寬了問題線索發現渠道。
交叉巡察是巡視的延伸,是巡察方式方法的創新,有利于提高精準發現問題的能力。當前,反腐敗斗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實踐中還在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所以,巡察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放松,通過實打實、硬碰硬的交叉巡察,有效放大巡察震懾作用,從而提升群眾對正風反腐的信心。(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