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王凌峰 龔志龍

“開業了!開業了!趙老師,我的‘農業觀光旅游生態園今天開業了,你一定要來看看啊?!?014年3月的一天,達州市宣漢縣農業局總畜牧師趙益元收到塔河鎮號樓村王策發來的短信,感到非常欣慰:“引進的人才不僅帶來了項目,還帶動了村民脫貧。”
近年來,宣漢縣立足“貧困人口多、脫貧壓力大”的實際,緊盯農業科技人員、工商業主、返鄉農民工“三類人才”,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管理服務,有效激發了創業人才活力。截至目前,全縣吸引“三類人才”4921 名,創辦領辦經濟實體 1246 個,實現農業產值 12.6 億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 1061 元。
科技人才創業,“輕裝前行”
“經過30多年的培育,蜀宣花牛在2012年被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發新品種證書。作為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其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但由于科技人員身份和政策的限制,大家在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方面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科研與生產脫節?!毙麧h縣改良站站長石長庚感慨道。
為破解蜀宣花牛養殖技術推廣瓶頸,發展壯大農村特色產業,宣漢縣依托全省首批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制定出臺《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專項改革實施方案》,打破身份、方式、地域“三項限制”,強化資金項目稅收扶持,嚴格監管督查驗收管理,鼓勵在職農業科技人員以帶薪離崗、兼職兼薪等方式,承包、領辦、創辦經濟實體或開展技術服務等創新創業活動。
“現在政策允許兼職兼薪、離崗創業,大家都鉚足干勁,準備在基層干一番事業。”政策剛出臺,石長庚就帶領16名技術人員投資500萬元,在宣漢縣明月鄉重石村創辦了蜀宣花牛繁育場。既當“站長”又當“老板”的石長庚說:“我要是不做出一點成績,硬是對不起這么好的政策!”
目前,繁育場常年存欄蜀宣花牛300頭以上,年利潤60萬元以上?!妒裥ㄅP缕贩N培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獲農業部2017年度中華神龍科技一等獎,并成功申請一種蜀宣花牛繁殖技術研究、一種栓系式育肥牛舍等國家專利6項。蜀宣花牛的成功更是帶動了全縣其他農業科技創業取得突破,如丘陵山地玉米高產創建技術及集成應用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截至2018年6月,宣漢縣已有495名縣內外農業科技人員參與創新創業。”趙益元說,“在農業科技人員的帶動下,全縣農村圍繞‘牛、藥、果、茶、菌五大重點產業發力,先后成功建立各類農民合作社1247個、家庭農場363家、培育種植養殖大戶1100余戶、農業龍頭企業70余家,農村經濟呈現業態豐富、欣欣向榮的景象?!?/p>
工商業主創業,
“后顧無憂”
“縣委縣政府在項目立項、資金扶持、后續服務等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近3年光是資金扶持就有380萬元?!边_州市銘遠生態林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雷遠學介紹。
在外經商多年的雷遠學于2013年回到家鄉茶河鎮創辦了達州市銘遠生態林業有限公司,投入1.3億元開發打造宣漢縣茶河鎮鐘坪村高峰巖陸生野生動物馴養場項目,通過發展生態林業,打造林下高端生態產品。
為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吸納更多工商資本投資,宣漢縣在2016年制訂《工商資本投資發展現代農業扶持獎勵辦法》專項激勵政策,每年預算800萬元,對工商資本一年內實際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創辦實體,給予20萬元至30萬元的扶持獎勵;對獲得品牌創建的給予1萬元至30萬元的扶持;對貸款投入再生產領域的給予50%的財政貼息。近三年,兌現扶持資金880萬元。
另外,宣漢縣對創業項目實行“一表申請、一站受理、限時辦結、免費服務”綠色聯動審批,保障各類業主簡便快捷辦事;建立重點項目“一對一”掛包聯系制度,幫助企業爭取政策補助資金,解決土地流轉、要素保障等具體困難。
截至目前,宣漢縣共建立方斗農產品加工園等創業孵化基地3個,打造“廟安花果山”等創業示范園 34 個,建成全國最大的云木香生產基地,先后培育廟安脆李等知名品牌 31 個,引進七里現代畜牧業示范園等項目23個,特別是巴山大峽谷旅游扶貧綜合開發項目,吸引工商業主投資近 60 億元進行旅游開發。
農民工返鄉創業,“激情滿滿”
“真正讓我留在老家發展產業的原因是政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泵珘捂偡掂l農民工饒猛在了解到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后,在天坪村發展起高山脆李5000余畝,年產脆李200萬斤,年收入1200萬元,吸納了389名群眾務工增收。饒猛說:“我們這些回家創業的,就怕政府的那些條條框框,沒想到現在政策環境這么好,我有信心把我的產業做大做強。”
為增強農村活力,宣漢縣著力回引更多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
實施“歸雁工程”。堅持產業發展優先規劃、創辦領辦項目優先立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優先投入、項目內基礎設施優先配套“四個優先”,有效推動“人才回鄉、項目回引、資金回流”。
開設“技術課堂”。依托農民夜校教育培訓主陣地,個性化開辦“農民夜校+道德講堂+產業基地+遠程教育+鄉村喇叭+農村電商”“夜校5+”課堂,切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中的“疑難雜癥”。
強化“三向激勵”。堅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理念,持續強化政治激勵、物質獎勵、精神鼓勵。全縣54個鄉鎮分別建立了青年人才黨支部,明確專人聯系服務務工返鄉人員、農村致富能手等優秀青年人才,擇優充實村級班子。組建“智力支鄉聯絡會”,定期召開創新創業座談會、鄉友懇談會等,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搭建協商議事平臺。每年推薦評選一批脫貧攻堅優秀返鄉創業人才,給予每人兩萬元獎勵。
“組織信任、群眾擁護讓我走上村主任崗位,我一定要把村上的大球蓋菇產業做得更好,讓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來。”清溪鎮常寧村村主任張大鵬在就職大會上承諾。
近三年來,宣漢縣先后從優秀返鄉農民工中選拔村“兩委”干部29名、縣鄉人大代表58名、縣政協委員8名,引領帶動一大批返鄉農民工在基層一線發展經濟產業、在村級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讓返鄉農民工真正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一股強勁力量。(作者單位/宣漢縣委組織部) (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