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安

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滑膜炎。
成長發育期的青少年經常會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生長痛的原因,無需過多關注。殊不知,滑膜炎的典型癥狀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現象。而且生長痛大多通過休息可自愈,而滑膜炎則需要接受治療。
生長痛膝蓋沒有壓痛點:生長痛是指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這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活動也正常,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經過對兒童的檢查,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可確定是生長痛。生長痛大多是因兒童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等而導致的生理性疼痛。臨床表現多為下肢肌肉疼痛,且多發生于夜間。正發生生長痛的兒童要注意運動量,避免密集的劇烈運動,最好不要做從高處躍下等動作。
滑膜炎會出現跛行癥狀:滑膜炎是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期很常見的一種病癥。它是指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癥,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常見的滑膜炎有兩種:非特異性滑膜炎和特異性滑膜炎。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故滑膜炎以膝關節較為多見。當關節受外在性和內在性因素影響時,滑膜發生反應,引起充血或水腫,并且滲出液體,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積液、活動受限、出現跛行癥狀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關節正?;顒樱⒃斐申P節的破壞甚至病廢。
膝關節滑膜炎并沒有年齡的限制,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會發生。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通常會有較大的運動量,因此在運動中易因膝關節受到打擊、扭轉、運動過度而發生腫脹、疼痛、活動困難、走路跛行、局部皮膚溫度高、皮膚腫脹緊張或關節穿刺出血性液體等。
膝關節滑膜炎發病可緩可急,癥狀輕重與疾病性質和關節內積液的多少有關。當膝關節主動屈曲時,疼痛加劇,且有腫脹感。檢查時壓痛點不定,浮髕試驗陽性。
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在活動增加后較明顯。檢查膝關節活動時,可捫及摩擦感,觸及增厚的滑囊,多數患者有股四頭肌萎縮。浮髕試驗陽性。
如果是一般輕微的發生在膝關節部位的滑膜炎,患者通過3~5天的臥床休息,一般可自愈;如果癥狀較重,懷疑出現了水腫和積液,就要進一步使用X光和超聲波輔助檢查確認,期間患者要注意臥床休息,也可采取熱敷、紅外物理療法、在疼痛部位擦拭消炎止痛的藥油、藥水等來緩解疼痛,還可以采用貼敷中藥、艾灸等輔助治療;特別嚴重的滑膜炎患者,就要采取制動牽引的方法固定膝關節,抽取體內積液,必要時還要采用抗生藥物進行治療。
另外,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滑膜炎的治療,因為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滑膜炎發生部位出現較嚴重積液,當積液淤積超過半年就會使內壓增高,造成該部位血液流通不暢,導致股骨頭壞死。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滑膜退變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于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等),過度的運動會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并不是不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有效預防骨質增生的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滑膜炎。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于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于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滑膜炎癥。
控制飲食結構:避免富含高膽固醇的食物攝入過量。飲食的平衡對于滑膜炎的治療及并發癥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動物有機活性堿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
保持好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太重會導致有害物質的沉積。適當的調節心情和運動可以保持良好體質,從而防止滑膜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