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非魚是熱帶魚類,不耐低溫,生活和生長的水溫范圍為15℃~38℃,最適溫度為28℃~32℃,當水溫下降至12℃以下停止攝食,9℃以下就會逐漸死亡。在正常的情況下,羅非魚在水溫降到15℃時都需采取越冬措施,確保羅非魚順利越冬。羅非魚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據各地氣候和越冬條件的差異,主要有蓋薄膜大棚越冬、溫泉水越冬、深水井、鍋爐加溫等方式。羅非魚越冬的關鍵是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時間、魚池消毒、放養密度、水質和水溫的調節、飼養管理、病害防治等技術。
1.越冬魚的要求:越冬前一個月將要越冬的魚集中專池囤養,促使其膘肥體壯,增強越冬抗寒能力,使之逐步適應越冬期間的生活環境。越冬魚的選留要從秋苗專池培育而成的魚種中選留,越冬魚種以全長5~6厘米為好,過大會使越冬塘利用率降低,過小的魚種在越冬過程中適應能力差,魚苗入池時的規格如參差不齊,在吃食上必然會出現以大欺小,弱者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2.越冬設施的準備:根據不同的越冬方式,對越冬期間所需的加溫、增氧、排污等設備應在越冬前準備好,如加熱器、鍋爐、控溫儀、水泵、增氧機等,并預先把各越冬設備檢修完好。一般養殖戶進行小面積越冬時,每30 立方米水體應配用兩個3千瓦的電熱器。越冬前7~10 天應對魚池及管道、渠道先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藥物進行處理,方法與池塘養殖魚的處理一致。
3.越冬前魚體的消毒:越冬時親魚、魚種在運輸和操作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在進池前應對魚體進行藥物消毒,可用2%~3%食鹽溶液(工業用粗鹽)浸泡魚體5~10 分鐘,浸洗時間根據魚的忍耐程度而定。待全部魚入塘后,可用0.3ppm 二氧化氯進行全塘消毒,以防疾病發生。在入塘后一個星期內,要密切注意入塘魚種活動情況,特別是水溫較低時操作的魚種傷口是否感染,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1.進池時間:越冬魚進池的時間, 應掌握在水溫降至20℃~22℃時進越冬池為宜。具體進池時間隨各地氣候不同而異。但必須在水溫20℃以上時進越冬池,要趕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結束,水溫低于16℃,則起捕的魚就不能作越冬留種,捕撈越冬魚要選擇風和日暖的晴朗天氣,以免魚體凍傷。
2.放養密度:越冬魚進池的密度要根據越冬池環境條件、魚體大小和管理水平而定。溫流水池水質清瘦,溶氧充足,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12~20公斤,或放魚種8~12.5公斤;靜水增氧池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5~7.5 公斤, 或魚種 3.5~5 公斤;靜水池,能定期換水的,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2.5~4公斤,或魚種2~3公斤。
1.水溫的控制:越冬魚在進池后10天左右的時間內,可以把水溫控制在20℃~25℃,有利于魚體輕傷愈合,抑制水霉病的發生,提高越冬成活率。情況基本穩定以后,整個越冬期間要求水溫保持在16℃以上,一般水溫控制在18℃~20℃。應防止水溫的突然變化,更應防止水溫降到致死溫度之下,也不能長期控制在20℃以上,長期高溫會增加飼料的消耗,排泄物增多,消耗水中的氧氣,會產生多種對魚體不利的物質。利用溫流水越冬的,可以調節水的流量大小來控制水溫;利用蒸汽加溫越冬的,可調節蒸汽排放量來控制水溫;用深井水越冬的,增加換水次數保持一定水溫;塑料薄膜大棚池,晴天利用太陽能增溫,晚上或遇有寒流,要用電加熱器增溫。
2.水質的調節:越冬池應保持水質清新,越冬期內要經常進行水質分析,注意觀察魚群的浮頭情況,及時采取增氧措施,溶解量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當室內氣溫比水溫低時,為減少因水蒸發而使水溫下降,應采用空氣壓縮機通過砂濾石增氧。當氣溫比水溫高時,可采用水車式或葉輪式增氧機增氧,但開機時間不宜過長,通常20 分鐘即可。溫流水越冬池可通過水流來調節水質。塑料薄膜大棚池,因換水困難,一般不換水,只有當水質過濃,魚浮頭較嚴重時才加注部分新水或通過增氧來調節水質。室內靜水越冬池,在越冬魚進池后10 天內,因排泄物較多,應每天吸污1 次,以后應每周吸污或沖污1~2 次。同時早期每天要換水一次,以后一般每隔3~5天換水一次。為了防止越冬池水溫度變化太大,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1/3~1/4。換水前先排出殘渣和糞便,再注入新水。換水前后的池水溫差在2℃以內為好。如越冬池水質惡化,魚浮頭嚴重,又不可能及時更換適宜溫度的新水,可以用雙氧水進行搶救。方法是每10 立方米水中潑灑0.5 公斤30%濃度的雙氧水,便可以解除嚴重浮頭。
3.飼料的投喂:羅非魚在越冬期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在羅非魚越冬期間要適當投喂營養豐富的精飼料,以增加越冬抵抗能力。在入池早期,水溫較高,應適當多投料、投好料,利于魚體的恢復和育肥。一般投餌量親魚控制在2%左右,魚種控制在5%~6%左右,每天投喂1~2 次,投料以全部魚能吃到為佳;中期溫度較低,應適當減少投料,防止水質惡化,投餌量一般占魚體重的0.5%~1%;越冬晚期天氣轉暖,氣溫逐漸升高,管理尤為重要,投餌量恢復到越冬前期的水平,在出池前要加強飼料的數量和質量,促使體質恢復健壯和親魚性腺發育,能保證出池后苗種質量。魚種飼料可以為粉狀或小口徑配合飼料,投料時要全池均勻投料,讓大部分魚苗都能吃到。親魚飼料應為浮性顆粒料為主,沉性料要設置適當,并以在1 小時內食完為宜。投喂的餌料要多樣化,以含營養且不易使水質惡化的配合餌料、米糠、麩皮等為主,并搭配喂些切碎的鮮嫩青菜葉。在越冬期間,投料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都應隨水溫、水質和魚的攝食情況隨時調節。
4.魚病的防治:由于越冬池面積小,密度大,水質相對較差;水溫偏低,魚處于不太活動和少攝食的情況下,免疫力下降,較易受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的侵害;越冬池的水溫范圍又比較適合于各種病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羅非魚易得病。把越冬池水的鹽度提高到10%可有效控制魚病的發生。在越冬期內,每半月使用生石灰一次,使用量為10~15 公斤/畝。在使用生石灰7~10 天后,用0.25ppm~0.3ppm 二氧化氯進行全池消毒,同時每月使用一次殺蟲藥物,注意各種藥物要分開交替使用。越冬期以水霉病最為常見,治療時可用1 毫克/ 升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
5.嚴格責任制:整個越冬期間應派專人管理,專人負責,密切注意越冬期間水溫和水質的變化,魚的活動情況,同時做好各項記錄。
黃鱔這幾年黃鱔越冬仍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很嚴重,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大,那么黃鱔越冬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1.苗種打時間差:由于黃鱔養殖用的都是野生苗,大家都集中在5~6月份放苗,造成價格高,苗種參差不齊,加上天氣原因,風險非常大。然而改用秋苗來養殖,價格相對便宜,天氣比較穩定,苗種成活率高,養殖周期長,產量相對也較高。
2.盼望高價格:行情是影響很多黃鱔要越冬的重要因素,養殖戶都希望來年黃鱔有個好價錢。
3.養殖管理不善:造成損苗或是長速慢,沒有產量,不愿意出售。
通過這幾年的觀察發現,黃鱔在越冬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死亡,要么在臘月時出現問題,尤其是結冰天氣,要么在來年4月份分箱時,發病嚴重,有的養殖戶甚至全軍覆沒。
第一,改變觀念。黃鱔停食前很多養殖戶都能做到細心養殖,一有問題都能及時發現并解決,但往往停食后,很多養殖戶認為不投喂了水質就不會變差,自然不用護水、護底和護草,尤其是漫長的冬春季,越到后面越是松懈,導致問題日積月累,最終爆發。所以,改變冬季不管理的觀念是黃鱔成功越冬的首要條件。
第二,做好賣鱔規劃。有些養殖戶沒有分清楚,前期猛攻喂養,后面價格不行又不想賣,結果喂狠的鱔魚是很難過冬的。

第三,平衡營養增強黃鱔體質。平時投喂的都是高蛋白的蚯蚓、鮮魚、飼料等,容易造成黃鱔的肝臟和腸胃負荷過重,在冬季不能出售的情況下,由于黃鱔體質太差,應對不了環境的變化而造成死亡。因此,養殖戶平常就要根據情況,適時投喂如活性蒜寶、肝樂、本草大康、保肝促長靈、健長靈、金多維、酶解多糖、清源等保健營養品,養護黃鱔的肝臟和腸胃,增強其體質。
第四,水草和水質的維護。冬季水花生基本都已枯萎,而黃鱔還要在水花生中棲息,若水花生太少,黃鱔沒有良好的棲息場所,加上網箱里殘渣爛餌等腐敗產生毒素,黃鱔最后有可能落入網箱底部因中毒缺氧導致死亡。因此,在越冬時應適時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或特力鈣)保持水體一定的肥度,并及時用黑臭凈+六控底健康(或粒粒神)進行除臭,分解網箱底部的腐敗物,用凈水王或解毒超爽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的產生,以免黃鱔中毒。同時我們還可潑灑一些營養藥,如金多維、酶解多糖、保肝促長靈等,黃鱔可以依賴已退化的鰓和皮膚來吸收這些營養,從而可以增強黃鱔的體質,防抗環境變化帶來的應激。
第五,在水面結冰時期,要盡快除掉網箱中的冰塊,以免黃鱔缺氧,同時也可以減少化冰時的低溫對黃鱔造成凍傷。
第六,來年2月份以后,要加大頻率使用黑臭凈+六控底健康(或粒粒神)及解毒超爽(或凈水王),避免水花生腐爛而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3月份以后,除了注重網箱的維護外,在水溫達到10度以上時,要考慮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等來提高水的肥度,保持清新的水質。4月份后,水溫已經上來,開始恢復投飼,這時候千萬不能喂多,要循序漸進,慢慢把食加起來,同時內服健長靈、活性蒜寶、金多維、酶解多糖、清源等進行修復腸胃,幫助消化,還要加大黑臭凈+六控底健康(或粒粒神)、凈水王的使用量,以防腐敗菌的滋生。待天氣穩定后,盡快除掉網箱中腐爛的水花生或分箱。分箱時可使用解毒超爽+應激寧或護苗露等防抗應激。需注意的是,分箱應盡量在5月初完成,否則黃鱔產卵時動箱會造成大量的死亡。分好箱后就進入正常的養殖階段。
泥鰍養殖如何安全越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眾所周知,當水溫在-5℃的情況下,泥鰍會自己鉆到淤泥里自然越冬,那么我們在這之前就需要適當在泥鰍養殖池撒入適量的有機肥,為泥鰍的自然越冬做好準備。在越冬前要加強營養價值高的餌料的投喂量。隨著水溫的下降投喂的比例也隨之下降,當水溫下降到13℃以下時停止喂食。在泥鰍種的選擇方面,挑選體格健壯、無病無傷的泥鰍為佳,在養殖密度方面可以適當高于養成期。另外就是注意越冬期泥鰍養殖池的保溫,越冬池應選擇背風向陽,蓄水深一些的池塘,在越冬池中開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的坑,使池塘底層的水溫有所保障。可以在坑里加蓋一層稻草,保溫效果更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越冬期間泥鰍的免疫力下降,體質較差,因此在泥鰍越冬之前,一定要滿足泥鰍越冬能量的儲藏,提高抗凍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泥鰍的越冬成活率。這是泥鰍安全渡過越冬期的最重要的條件。越冬期間泥鰍塘溶氧量過低,在結冰的時候,要鑿冰,注意有沒有滲水情況的發生,底質的情況注意觀察,防治耗氧。平時注意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