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韻
摘 要:憲法權利是我國公民個人作為人的固有主張或資格,它是每一個公民對于國家機構、公共機構和社會團體和組織的權利。憲法義務是指為維護憲法權利和秩序,應有憲法所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建立國家并保證國家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義務。憲法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依法行使權利的同時也必須依法履行義務。一般來說,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是兩個相互對照的概念,我們既可以通過義務來了解權利,也可以通過權利來了解義務。本文將淺析憲法權利和義務的辯證統一關系。
關鍵詞:憲法權利 憲法義務 對立統一
一、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具有一致性
1、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是統一的
所謂權利,就是只在一定社會關系中,權利主體所擁有的、正當的行為自由與行為控制,我們要說的是憲法權利,所謂憲法權利,就是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規定對法律關系主體可以自主決定作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手段。而憲法義務的概念則是指一定社會關系中,義務主體應當根據權利主體的要求而必須進行的行為約束。
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只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或者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情況出現。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例如,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從規定形式上來看,父母和子女都是相互的義務,但是從權利和義務的雙方來看,父母對子女履行的是撫養照顧的義務,而子女來說則是被撫養的權利;相反來說,成年子女履行的贍養父母的義務,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一種權利。權利和義務是對侍的觀念,權利人行使權利,其相對人即受約束而產生義務。例如肖像權,憲法規定所有公民都享有肖像權,他在享有這項權利的同時,其他人就要承擔保護其肖像權不受侵犯的義務。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互相結合的,如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
2、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不可分離
憲法權利是什么,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益,它表現為享有權利的公民有權做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應的行為。而憲法義務則是指公民依法應當履行的某種責任,它表現為負有義務的公民必須做出一定的行為或者禁止做出一定的行為。權利和義務,作為法律關系是同時產生而又相應存在的。我們任何一個人,在法律上既作為權利的主體,也是義務的主體,既要行使權利也要履行義務,權利的行使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例如明星代言行為,明星代言的可信度現在一度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公眾的質疑,在這個呼吁誠信的年代,明星代言是否還有誠信可言。很多廠家找來大流量的明星為自己的產品代言打廣告,用以打響自己產品的知名度。人們出于對明星的喜愛,以及相信他們都在使用這個產品而去購買,但是產品質量卻無人過問。這種營銷手段看似正常,但是很多明星代言的產品往往出現質量問題,對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和使用上的不好體驗,但是明星卻依然拿著高額報酬,對其沒有造成任何影響。明星作為代言人,在享受拿著高額報酬的這個權利的同時,是否履行了對公眾負責的義務呢。新《廣告法》新增廣告代言人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的規定,明確規定廣告代言人不得為虛假廣告代言,不得為未使用過的產品和服務代言。這意味著明星代言責利相當有了依據,如果明星代言了虛假廣告,自身同樣負有連帶責任。再例如,一個公民具備了一定條件之后就成為納稅人,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應盡的義務,繳納稅款之后,才能享受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先履行義務,再享受權利,沒有人能成為特權者。范冰冰案件便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說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享有相應權利的前提,沒有義務就無所謂權利。
3、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相輔相成
在憲法和法律規定中,某一內容只是義務,不是權利,但是公民可以從履行義務中受益。從個人層面來說,公民可以從自己履行義務中享受國家稅收帶來物質生活的富裕和精神層面的滿足。公民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國家的的法制化進程就越快,社會發展就更快。公民的自由和權利越受保障,就越能促進他們履行義務。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用憲法和法律來保障公民行使和享有權利,讓公民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從而能調動人民積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另一方面,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必然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反過來為公民享有和行使各種權利創造必要的條件。也就是說,公民為國家和社會履行義務,就是為實現自己的權利創造條件;國家使公民享受履行義務的益處,更能促進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所以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不可分離,二者不能對立。
二、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的平等性
1、公民在憲法權利的享有和憲法義務的履行上一律平等
憲法權利的行使和憲法義務的履行,在本質上應當是平等的。這在各國憲法權利義務的規定上都是一個統一不變的原則。而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是實質上的平等。具體表現在,公民在權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說,我國公民不分民族、性別、出身、職業高低、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一律平等地履行義務。例如在婚姻關系中,妻子和丈夫對共有財產享有相同的支配權,不能因為妻子的婦女身份,使其在家庭重大事項中沒有發言權,在經濟上沒有掌控和使用權。在遺產繼承方面,兒子和女兒應該享有相同的繼承權,女兒應該與兒子分得同等份額的遺產。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伯虎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干部。憲法還規定,中華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只要是我國公民,都要依法享受權利不受他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的干涉,也都要依法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
2、公民的憲法權利平等地受到司法機關的保護
公民的正當權利和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任何國家機關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視公民,公民有權要求得到平等的對待和保護。我國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以外的特權,任何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就是說司法機關必須根據事實和法律,平等地保護公民的合法利益,平等地追究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我們知道,在曾經的封建社會,農奴和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完全依附于封建地主。地主可以將他們連同土地一起出賣。封建社會的訴訟制度上,裁決權是土地所有權的屬性。封建法律公開規定階級和等級在司法上的不平等,就像在早期西歐的封建國家中,法律公開規定,同樣一種犯罪,因犯罪人的社會地位不同,判處犯罪人的刑罰也不一樣。隨著社會和法律的發展,現在,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平等地受到司法機關的保護,不允許出現有人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的情況。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時,要以恰當的法律程序處理涉及公民利益的案件,并以同樣的法律標準予以同樣的裁判。
三、憲法權利和義務還表現出以下關系
1、法律關系中的對等
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在法律關系中的對等主要表現在任何一項法律權利都有相對應的法律義務,二者是相互關聯、對立統一的。就如同勞動和受教育,既是權利,也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就如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钡沁@種對應是從法理角度來說的,是宏觀上的一致性和總體上法益之間的平衡,并不是法條上完全的一一對應。就比如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們就不是完全對應的,有選舉權的人未必有被選舉權。權利和義務總量是相等的,在一個社會中,無論二者怎么分配,不管每個社會成員實際享有的法律權利和承擔的社會義務怎么樣不均衡,也不管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法條數量是否相等,憲法權利和義務在總量是等值或者等額的。二者又有自己獨特的,總體上又是互相補充的功能。憲法義務強制某些積極行為發生、防范某些消極行為出現的特有約束機制有助于建立社會秩序;憲法權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向導和激勵機制有助于實現人的自由。
2、社會生活中的對等
這就主要表現在權利和義務的總量大體相等,如果權利的總量大于義務的總量,有的權利就是虛設的;如果義務總量大于權利總量,就存在著特權。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基本可以說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除非當事人自愿多承擔義務少享受權利。但是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就不是對等的,例如公民有納稅的義務,這是法律強制性的規定,但是國家并不會為此給付對價。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權利和義務并不是完全對等的,履行的義務不一定對應著享受權利,也不是享有了權利就一定有相應的義務去承擔。
3、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功能上的互補
雖說憲法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不主張權利,義務人就不會主動去履行義務。憲法權利的享有,有助于憲法義務的積極履行。憲法權利提供一種不確定的指引,而義務卻是確定性的指引,義務有助于實現秩序而權利有助于實現自由。沒有義務的履行,便沒有權利的享受,沒有權利的享有,也就沒有義務存在的必要。
四、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必須劃清界線
權利不能被看作是義務,義務也不能被看成是權利。不能混淆二者的界線。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有各自的范圍和限度,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和限度,就不能為法律所保護,甚至可能是違反法律的。超過了權利的限度,就可能成為濫權或者越權,要求義務人超過范圍去履行義務,同樣被法律禁止。權利意味著對利益的獲取與實現,義務則是對利益的付出和負擔。憲法權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導向和積極機制作用于人的行為,義務以其特有的約束機制和強制機制作用于人的行為,最終達到社會主體對于權利和義務的理解和行使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討論了憲法權利和憲法義務的辯證統一關系,雖然這兩者是法律范疇,但是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作為法律學習著和公民,必須明確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和應享有的權利,更深刻地理解二者的含義,把握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相對統一關系,自覺履行義務,維護自身權利。
參考文獻
[1] 張千帆.憲法學導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 蕭瀚.憲政二十講(大家西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3] 蔡定劍.憲法精解(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 胡錦光,韓大元.中國憲法(第二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