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動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中,民事訴訟法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真正的實現和諧社會的有效建設,我國開始立足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質要求,通過對民事訴訟法的深入分析和解讀來更好的促進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本文以弱勢群體為分析的切入點,具體了解在民事訴訟法之中與弱勢群體相關的保護論綱,以期為實現我國綜合實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弱勢群體 民事訴訟法 保護論綱
一、引言
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事訴訟法對規范公眾行為、推動國家法治社會的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現代文明開始實現了較快的過渡,同時社會階層的利益和價值觀實現了重新的整合和配置。與弱勢群體相關的保護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強調,弱勢群體的保護問題對實現社會正義和效率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
二、語境界定和特征分析
在了解弱勢群體的民事訴訟法保護內容時首先需要對弱勢群體這一具體的概念進行有效的界定,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向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分析結論,學術界以民事訴訟法為參照點,將民事訴訟內容與弱勢群體的界定相聯系,通過對訴訟行為能力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來了解弱勢群體的核心內涵和外延。訴訟行為能力主要分為演變型和固有型,同時兩種不同類型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發展的不充分會直接引起各種生存困難和發展困難,在對這一訴訟權利進行研究時必須要關注各類細節問題的深入分析,其中弱勢群體主要以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為主體,從目前來看這一群體在我國的數量比較龐大,因此無法采取一一列舉的形式進行分析。
首先,在訴訟行為能力上弱勢群體處于劣勢地位,實際的行為能力相對較差,無法親自完成不同的民事訴訟活動,對于訴訟主體來說,只有獨立行使訴訟權利并積極的履行相關的訴訟義務才能夠充分的體現個人的訴訟能力。因此,學術界在對訴訟行為能力的主體進行分析和研究時直接將其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另外還包括訴訟參與人和執政人,一般情況之下,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在身體狀況和腦力、體力上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在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消費者、勞動者和消費提供方也存在訴訟能力者的區分,其中消費者往往屬于弱勢群體,無法根據訴訟參與人的行為變化來對具體的影響范圍進行有效的界定,對于經濟困難者來說,主要以收入低下群體、競爭失敗者和下崗失業群體為主體,因為經濟上存在一定的劣勢,因此個人的負擔能力不斷下降,同時還會出現許多的經濟困難,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之中如果需要承擔一定的訴訟費用,就會導致個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但是與前一個群體相比,這一弱勢群體屬于一種演變性的差距各異,在研究時需要結合不同訴訟參與者的具體行為發生方式對實際的行為范圍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是訴訟心理素質的脆弱性。訴訟心理素質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該要素主要是指在訴訟發展和產生的過程之中與訴訟文化相關的各種心理素質,通過對訴訟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訴訟主體個人的氣質、性格、意志和感情要素具有較為明顯的傳承性和民族性,如果站在更加微觀的角度對民事訴訟進行分析,那么可以發現不同訴訟主體個人的人生經驗有所不同,因此在訴訟的過程之中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最終導致實際的心理素質呈現著多樣化的發展差異。
再次,訴訟行為能力的演變型和顧慮性所面臨的具體訴訟對象有所區別,這一點導致弱勢群體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之中面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難以更好的維護個人的權益,一旦面臨一定的挫折就會存在較為明顯的顧慮感和挫傷情緒。另外,學術界在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提出,弱勢群體在訴訟的過程之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個人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的破壞和影響,同時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往往會直接失去對法律的信任和信心。
最后則是弱勢訴訟地位的相對化。弱勢群體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之中存在許多的劣勢,這一點與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對不同的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必須要了解經濟文化政治的建設要求,同時弱勢群體的認知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對性,往往會受到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制約。在對弱勢群體進行認知和分析時不可能對其的終極意義進行有效的界定,大部分只能夠采取相對系統論證的形式來證明弱勢群體的相對地位,其次,在訴訟行為能力上,弱勢群體還存在較為明顯的演變性特點,在某一個時間段內這種差距會產生縮小或擴大的趨勢。
三、框架概括和內容綜述
通過對弱勢群體具體語境界定和特征的分析不難發現,在民事訴訟法保護實踐的過程中,弱勢群體主要是以民事訴訟參與人為依據,積極的參與不同的民事訴訟法律之中,許多學者通過對弱勢群體地位的分析和研究來了解各種民事訴訟行為的相關性,以此來更好的實現對該群體的有效保護。比如與這一群體相關的民事訴訟法保護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但是這一工作并非直接摒棄正義和權威,而是結合現代民事訴訟法的社會化發展趨勢,積極的體現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更好的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明確社會的正義要求,為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的依據,因此社會各界十分關注這一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建立,積極的結合民事訴訟法的發展淵源和具體的運作要求進行深入的解讀。
在對不同的弱勢群體進行保護時,必須要了解各種社會運作狀態,積極的將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相結合,關注理論支持層面的分析和界定,具體解讀弱勢群體在民事訴訟法保護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不斷體現系統化研究的作用和優勢,明確立法規定的正當性和社會實踐性,盡量避免與已有的立法規定產生沖突。
四、結語
弱勢群體民事訴訟法保護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在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了解目前的保護現狀以及所存在的不足,積極的構建完善的民事訴訟法,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其能夠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 蔡虹, 劉加良. 弱勢群體的民事訴訟法保護論綱[J]. 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44(6):18-21.
[2] 蔡虹, 劉加良. 弱勢群體的民事訴訟法保護[J].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6(3):14-15.
[3] 桂淑艷. 論民事訴訟中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J]. 法制與社會, 2011(31):120-121.
作者簡介:童金鳳(1990—);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四川眉山;職務:在讀;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大學;研究方向: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