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 要:在當今新時代的背景下,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策略也有了新的規范。小學語文新課改中明確指出:一節語文教學課堂是否能夠完成,主要在于學生能否流利、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小學生能夠正確朗讀課文,是在小學課堂閱讀的教學宗旨。在現階段小語文閱讀課堂中,雖然教師能夠按照教材目標對學生實施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掌握閱正確的朗讀策略就顯得尤為的重要。朗讀作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作用在于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本文針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 朗讀策略
引 言
漢語是應用人口最多的一種語言。它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并承載著一種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段文字、每一個發音以及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教育者用自身心靈去感悟、去解讀、去體會。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朗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拓展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并挖掘出學生的無限潛能。筆者對于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總結出了一系列方法,希望對此方面的學者能夠有所幫助。
一、小學閱讀教學中朗讀存在的不足之處
經過實際調查研究分析,在現階段當小學閱讀教學中朗讀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站起來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讀錯字、讀的不流利的情況;有的情況就是當學生沒有充分感情朗讀課文時,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突然打斷,并提出注意朗讀的語調等,類似這種情況在朗讀教學課堂中比較普遍存在。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嚴重的干擾到學生的思路,進而打擊到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的內心也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當前的小學教師應該對此提高重視,要學會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方法,不要給學生心理造成負擔,正確幫助和指導學生朗讀。
二、小學閱讀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
現階段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就在于,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形成良好的閱讀方法,能夠充分理解全文,對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朗讀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鞏固知識、掃除字詞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學生們朗讀詩文“兒童散學歸來遲,忙趁東風放紙鳶”時可以讓學生仔細朗讀,發揮他們的充分想象力,想象一種兒童放學放風箏的情景,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生僻字紙“鳶”,便于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詩文中的輕松情境。朗讀還可以幫助學生放飛思想。例如:在教學生朗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時就可以開闊學生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智慧、理解文章的根本宗旨,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對提升思維能力也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策略
(一)借助科技手段輔助朗讀
隨著現如今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應用在教學中,例如:多媒體投影儀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運用光、聲音、影像等技術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豐富的情景,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寶島臺灣》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講解。首先在課前,教師把有關臺灣的情景圖片提前準備好,然后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播放展示,有很多學生沒有去過臺灣,但是可以借助幻燈片展現的圖片,身臨其境的感受臺灣的美。同時學生在朗讀時也可以更加體會到教材中描繪臺灣的美麗,這種情景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可以有效的促進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示范”朗讀
在課堂朗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渲染朗讀的氛圍,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朗讀,然后再由學生自己朗讀。例如:在朗讀《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教師先帶頭朗讀“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讀“鮮艷的”、“更加絢麗多彩”時,教師要加重感情基調,讓學生體會其中的美。然后再讓學生朗讀,這樣做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三)與學生形成互動,模擬書本內容
對于學生來說,其模仿能力較強,尤其是小學生。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智尚未成熟,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況還保持著天真爛漫的性格。因此,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表演,進而提高朗讀的效果。例如:在朗讀《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鬧》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形成互動,模擬書本內容,教師扮演字典公公,挑出幾名學生讓其分別扮演逗號、句號、雙引號、冒號、感嘆號,讓他們各自扮演一個角色,并且都有自己的臺詞,按照書本上的內容身臨其境,從而從提升朗讀效果。
(四)讓學生立足于課本感情情調
“朗讀”簡單說,就是指“朗朗上口的讀出來”。所以這就要求學生要立足于文章的基本感情基調,才能理解全文大意,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出的豐富情感。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立足于文章所要表達的基本內涵。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提醒學生,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文章表達的內容,然后通過陶罐與鐵罐最初的對話和后來的對話,警醒人們不要驕傲,做人要謙虛。這樣學生在朗讀時,就可以立足于文章的主旨內容,以便于更好的朗讀課文,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豐富內涵。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策略是多樣化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發掘和創新朗讀的策略,在尊重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甘宗月.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12):107-108.
[2] 鮑蘊蘊.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大觀周刊,2013(13):204-204.
[3] 王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淺議[J].民風(科學教育),2013(2):151-151.
[4] 劉娟.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教育界,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