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大 鄒晗 胡再鑫
摘 要:武警軍校是培養武警人才的搖籃,校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關武警軍校現代化建設,事關武警軍校的可持續發展。武警軍校與一般高校存在很大不同,武警軍校學生不僅要參加日常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思想政治學習,還需要接受大量的體能訓練。武警軍校學生相較于其他高校學生而言,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較大,是心理問題高發人群。因此,關注武警軍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系統對武警軍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闡述,以期能為武警軍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 學生 課堂教育 武警軍校
一、存在問題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陳舊
現代心理學強調創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這是因為,每一個人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差異性[1]。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要實現教育成果的最大化,必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然而,現實生活中,部分武警軍校比較重視體能學生、法律法規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但卻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單一且陳舊,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成效。武警軍校環境封閉,體能訓練強度高,管理嚴格。在這種環境下,采用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難以凸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不利于解決武警軍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一方面,部分武警軍校采取“一鍋煮”和“一刀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忽視了武警學生性格上的差異,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另一方面,部分武警軍校重視理論教育,忽視了實踐教育,單純通過上課方式來講解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性。
(二)重視課堂教育,忽視課后教育
現代心理學強調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當搭建一種常態化的教育機制。現階段,部分武警軍校重視課堂教育,在課堂上進行心理問題專題教育,忽視了課后教育,與現代心理學理念相悖。此種做法有兩項弊端,其一,課堂教育效率不明顯。部分學生在接受體能訓練后,身體處于一個較為疲憊的狀態,不會認真聽教員講解的各項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演變成“休息”課程,學生接收知識的效率顯著降低。其二,難以全方位了解學生心理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出于羞恥心理和害怕心理,不愿意回答教員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有相關心理問題,也不敢在課堂上反映。學生害怕周邊同學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難以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當中。
二、解決路徑
(一)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武警軍校應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改變過去“一鍋煮”和“一刀切”的教育模式[2]。具體而言,在具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要做好問卷調查工作和調研工作,了解現階段武警學生的心理狀況。教育工作者通過分析問卷調查和其他數據,剖析武警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武警學生心理壓力來源。其次,教育工作者根據相關調查數據,設計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加以實施。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同質化”,教育工作者在調研和調查時應當以連隊或者班級為單位。最后,教育工作者應當做好教育評價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畢后,教師應及時發放調查問卷,了解現階段教學設計的缺陷,測評心理健康的成果。根據教育測評結果,教師再進一步優化教育方案,提升教學方案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二)重視課堂教育,創新教學方式
本文認為,新型信息技術的興起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武警軍校應當開發相應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內網系統,利用上述工具對學生進行課后教育。武警軍校安排專門的教員每日定期在公眾號上推送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教員在推送文章時,要保證文章內容具有簡短實用性。另一方面,武警軍校應當在公眾號或者內網系統上設置心理健康問題反饋功能。學生可以在相關界面就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匿名反饋,系統接收反饋后,自動安排心理健康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給予學生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只有充分兼顧課堂教育和課后教育,才能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
(三)兼顧心理問題化解與心理品質培養
現代心理學不僅倡導心理問題的解決,也注重心理品質的培養。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一種事后防控機制,心理品質培養則是一種事前防控機制,只有實現二者的融合,才能真正提升武警軍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收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當提升心理問題解決能力。教員應當加強自身理論功底,掌握先進的心理教育方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對于存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心理診療方案,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正能量的事跡,講述身邊先進事跡,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教師也可以開展相關自助式教育。例如:在團隊訓練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又如:通過游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
三、結束語
武警軍校學生,身兼學生和軍人的雙重身份,這就決定了該類院校的學生生活壓力、心理壓力和學業壓力都較大。學生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輕則導致學員出現抑郁癥、焦慮癥等癥狀,重則造成安全事故,影響武警軍校的可持續化發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教育,武警軍校心理教育人員只有牢牢抓住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有利抓手,才能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安全感和滿足感。通過本研究,希望能夠幫助武警軍校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學生抗壓能力,推動武警軍校的人才建設。
參考文獻
[1] 應凱豪,張超,張坤.軍事院校學生心理特征與教育策略探討[J].農家參謀,2018(11):183.
[2] 王心怡,張月娟,王乾宇.軍校學員骨干情緒勞動策略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27(04):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