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旺
摘 要:高中數學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 為了有效的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重視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通過合理的設置數學作業;改變作業的批改和講評方式;重視因材施教等方式, 提升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數學 作業設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完善, 國家教育對高中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課程背景下, 要求學校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以來, 學校不斷地進行教學創新, 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政策。一方面, 轉變教師的觀念, 在教學中, 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 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 改變教學方式,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 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還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除了課堂教學上的改變, 數學教學課程改革還包括重視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有效性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提升數學的學習成績。
一、設計高中數學作業的意義
(一) 數學作業可以幫助師生進行有效、和諧交流
數學教師在對作業進行批改時, 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留下痕跡.一個正面、規范、積極的書面評語, 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在批改作業時, 教師需點到為止, 留給學生一些思維余地, 進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和信心.積極、正面、向上的作業批改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成就感和信心, 使學生愿意去創造、學習.
(二)數學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各種技能和知識
作業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各種概念、公式等基本知識, 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基本學習、解題方法以及基本技能.作業不僅能夠使知識轉換為技能, 而且還能夠促使知識不斷地深化, 學以致用.
二、注重安排使用開放性強的作業
開放性作業的發散性高、創新性強、探究性好, 所以深受眾多教師的青睞.因此, 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 需提高開放性作業設計的力度, 進而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得知識、解決問題, 可采用如下方式:一題多變.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常見的題目進行改變, 比如, 改變題目的結論或者是條件等等, 從而對學生的發散式思維進行有效的訓練;一題多解.該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對問題進行觀察, 來查看自己的解題手段是否是最簡單的、最好的、最優價值的, 或者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 重新對問題進行審視, 比較不同的解題思路.如此就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融會貫通, 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新舊知識, 使其思維不斷地得到鍛煉和提高;寫數學日記.學生可以在該日記中記下剛學過的公式、定理, 以及自己是如何理解這些公式、定理與新的解題方法.這個設計能夠滿足各種層次的學生需求, 會使所有的學生均得到成功的體驗以及成功的機會, 進而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與自信.
三、注重作業的情趣性
(一) 將藝術融入作業中
藝術可以使人的身心感到愉悅.對人的情操進行陶冶.教師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設計出富含“藝術”形式的作業, 這樣就會讓學生興趣大增,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比如, 在設計幾何體這一章節的作業時, 教師讓學生分組設計出一個由各種幾何體組成的雕塑作品, 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幾何體的特征、特點, 而且還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 提高其創新能力.
(二) 將游戲融入作業中
游戲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將作業放在一個“游戲”環境中, 讓學生被游戲所吸引, 提高作業的趣味性.比如, 在設計概率這章的作業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射飛鏢、猜拳、擲骰子等游戲手段完成作業, 營造出輕松、積極的學習環境, 使學生在玩中學, 有效提高數學作業的趣味性.
四、嘗試調整作業的結構形式
(一) 自選作業
教師可以以教學單元為基礎, 提供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鞏固性作業, 同時只向學生提出每天最低的作業完成量, 讓學生自己安排、選擇作業的完成情況.這種方法不僅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 而且還提高了作業的效果, 穩固了學生的學習地位.
(二) 指導學生編寫章節“測驗”作業
教師可以在章節結束之后指導學生編寫章節測驗作業.在編寫的過程中, 教師首先需指導學生整理章節內容, 慢慢地構建基礎內容以及題型的橋梁.可以選擇獨立完成的方式, 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在編寫完題目之后, 教師需讓學生或者是小組上交各種成果, 如測驗卷、所整理的章節內容等等.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知識匯總和整理方法, 而且還能夠加強其成就感、價值感.
(三) 分層矯正作業
教師可以在講完每一個教學單元之后, 安排學生做形成性測驗, 然后通過測驗的結果以及某個目標把學生劃分為“A”和“B”兩個層次, 其中“A”指的是“合格”, “B”指的是“需努力”.最后教師提供給“B”組學生矯正作業, 讓其完成之后主動地交給“A”組學生進行批改講評.
盡管在班級授課制, 也就是統一的課堂教學下, 學生的學習程度是有所區別的.如果教師轉為在數學教學單元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劃分, 而不是在數學教學單元開始前, 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和了解自主選擇作業的方法和技巧, 而且還可以利用“矯正作業”形式, 讓“優”生帶“差”生, 使班級出現互幫互助氛圍, 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 付長龍. 科技經濟導刊. 2017(36)
[2] 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初探[J]. 余雪艷. 學周刊. 2013(35)
[3] 作業設計訓練如何“先學后教”[J]. 丁麗華.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