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姁
匯率問題是一個國家經濟領域的大問題,事關國家的金融安全和國家的經濟基礎,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盡管匯率評價理論有很多,但匯率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比較直觀的,是大家比較習慣用的,例如一個單位的肯德基巨無霸,假設在美國賣1美元,在中國賣6人民幣,其購買力就是1美元等于6人民幣,匯率就是表示購買力平價。匯率分為直接匯率和間接匯率,中國匯率主要是根據不同時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需要,由市場自由決定的,中國匯率的浮動主要是緊跟美國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的。事實上,美國會隱蔽地通過各種市場手法,對匯率施加影響進行操控。
對于匯率升貶的利弊各個流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西方經濟學教科書認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消費?!倍鴧R率對出口有著直接的關系,當本國貨幣升值時,生產產品成本升高,換回的外匯相對價值降低,不利于出口,這影響了GDP總量,甚至有的企業會倒閉,失業率會上升,這似乎影響了全社會經濟發展;相反的情況是,當人民幣貶值時,生產成本降低,換回的外幣價值量更大,所以,全社會上下形成共識,得出的結果是人民幣升值弊大于利,這是一個不全面的結論。
這種西方教科書上的刻板內容是片面的,它只考慮了一個方面,單一的一條線,對企業出口的確是這樣的,但是,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另一面,隨著匯率升高國內的現存貨幣和資產(可以變現)一起升值。
按照馬歇爾理論,當匯率貶值時,出口會逐步增加,這是一個動態過程,這個過程比較復雜,下面讓我們假設按照進出口靜態不動,用實際情況來證明一下。2017年中國出口額為15.33萬億人民幣,出口平均利潤率為1.77%,也就是說在2017年我國出口企業賺回的利潤為0.2713萬億人民幣。雖然,出口對我國GDP有一定程度的拉升作用,占 18%,但企業追求的是利潤,而非銷售總額,這區區的微薄利潤對一個大國經濟并沒有太大的拉動作用。
平時我們說的貿易逆差和利潤率是完全兩個概念。貿易逆差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年或半年)出口總量小于進口總量,即為逆差,其中,出口進口計量單位是銷售收入商品價值總量,利潤是扣除成本、稅收等后的一小部分。
現在,讓我們粗略地估算一下人民幣升值與貶值的收益與損失,截止2017年底,全國國有現在,讓我們粗略地估算一下人民幣升值與貶值的收益與損失,截止2017年底,全國國有企業總資產為183.5萬億人民幣。全國家庭總資產為40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72萬億,兩項合計為455.5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字不代表我國全部所有資產,僅僅是我國資產主要部分。假設某個時間段人民幣匯率從6.8升值到6.5,升值幅度為0.3元人民幣,折合0.046美元。2017年出口創匯總額為2.29萬億美元,那么,因為人民幣升值出口創匯損失利潤=2.29萬億美元×0.046美元等=0.1053萬億美元;而我國現有的人民幣455.5萬億人民幣折合70.077萬億美元,因為人民幣升值,中國財富增加額=70.077萬億美元×0.046美元=3.224萬億美元 。我國財富增加和損失之比=3.224萬億美元÷0.1053 ?萬億美元=30.6倍。(注明: ?以上的計算方法不是很精準,僅僅是一個方向性的概念性的,說明問題為目的。)從以上粗略計算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收益遠遠大于貶值的損失,我們千萬不要把升值、貶值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割裂來看,絕對不能僅僅看到人民幣升值后出口利潤減少這一方面,這太片面。利弊應放在一起權衡,二者相權取其輕。
我國出口創匯多數是初加工產品,很多是原料的粗加工商品,這一點微薄出口利潤占一半出口額是我國用寶貴的稀缺資源、能源,經過辛苦的勞動,把污染留在國內,產品飄洋過海不遠萬里,才換回來的;而人民幣升值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近20萬億的巨額收益,這充分證明了升值比貶值好得多。
我們很多經濟金融專家都是西方留學歸來的,極個別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西方教科書,大講升值的危害,閉口不談升值的好處,如果貨幣升值不好,那為什么美國不把美元貶得和人民幣是一樣1:1兌換呢?或者1元人民幣兌換10美元呢?美國聲東擊西、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打壓人民幣,表面上逼迫人民幣升值,實際上他們最怕人民幣升值,暗地里使出各種的手段打壓人民幣升值,恨不得讓人民幣成為委內瑞拉的貨幣使人民幣膨脹10萬倍變成廢紙,美國就是靠著玩弄美元戲法盤剝世界人民的,我們一定要看清美國欲擒故縱的高明之舉,他們和我國留學歸國的極個別人應外合,一起編織一個人民幣升值弊大于利的彌天大謊,欺詐我國人民。
美元的升值就可以讓美國不勞而獲、無中生有產生千千萬萬億的財富,他們可以隨意去購買其他國家的黃金、石油、稀貴資源、和一切他們想要的生活用品。他們發動貿易戰、金融戰、封鎖制裁,制造經濟危機,打垮其國家的經濟和政權,一茬一茬地割世界各國人民財富的”韭菜”。 我們常說美國掙錢中國花是最劃得來的,同樣的500元人民幣在中國可以供一個人一個月的生活費,換成74美元后去美國生活不了10天,由此可以證明美元的購買力并不是很強大,匯率6.8,并不能客觀的反映實際的購買力公平,中國在此受到很大的盤剝。表面上看美元匯率是市場決定的,而實際上卻受美聯儲人為的操控很嚴重,當需要還債時升值,資金和制造業回歸美國,當需要出口時,大量印鈔,美元又貶值,當人民手握足夠量的貨幣時,又開始升值,于是,大家憑空就富裕了,這樣一茬一茬的”割韭菜”。所以,美聯儲才是操控匯率的頂尖魔法師。
另外,中國一直把日本1988年日本”廣場協議”簽訂后經濟大衰退作為反面教材,劃定不可逾越的警戒線,讓我們看看日本衰落的十年真實情況吧,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很多人歸罪于日元升值。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員經濟學家津上俊哉說: ?中國吸取日本的教訓,如果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這是學錯了。不是不讓匯率快速升值,而是不要害怕自己的匯率升值,這才是應該吸取的經驗教訓。1988年整個日本朝野上下都極度害怕日元升值的。人民幣升值不是怕不怕升值問題,而是世界上的大國集團能讓人民幣真正升值嗎?絕對不會讓人民幣真正長期大幅度升值的?。?!日元匯率升值雖然對制造業有很大的不良影響,但整個日本購買力確實大幅度加強了,整體來說是好事。他說中國不會發生日本那樣的經濟大崩盤的。原因如下,一是中國有強大的政府,是主權國家,國家對經濟有巨大的操控能力。中國的體量也非常龐大。幾十年來,世界上幾次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基本上沒有怎么撼動。而日本準確的來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處處受制于人,這是日本當年泡沫破裂的前提條件。二是中國還沒有開放資本市場,現在國內和海外債權收益率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資本開放,應該有很多短期資本到中國來,但政府不同意無原則的開放,海外投資也不敢這么做。三是中國土地是國有土地,政府控制土地的一級市場。現在,中國政府已經提前主動地對房地產去杠桿兒擠泡沫,這就避免了房地產的崩盤。四是表面看日本是衰落的十年,但實際上,這是日本經濟戰略的主動大調整造成的表面現象,大家知道,日本是一個缺資源缺能源的國家,勞動力也逐年減少,市場容量也不大,日本為了擴大生產,一改過去把原材料、能源拉到日本加工后,再把產品出口國外的得不償失的做法,出口產品還受到國外高關稅壁壘的制約?,F在,日本直接在國外建廠,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能源、勞動力、銷售市場。我們在海外又建立了一個隱形日本國,我們要做的僅僅把利潤拿回日本即可,同時,日本還在國外購買了很多土地,國外也生活了很多日本人。所以,日本并非失落的十年。
從津上俊哉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匯率是雙刃劍,但升值利大于弊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讓匯率一直升或者一直貶走兩個極端也是錯誤的,那么匯率的平衡點在哪呢?匯率可以不受完全自由市場浮動和完全固定不變的兩個極端,都會給一個國家和世界經濟帶來極大的危害的,因此確定匯率平衡點就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是國家之間利益博弈的重要武器,匯率水平是市場起主要作用,具體是由世界經濟發展和我國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如果人民幣單方面一直升值,既不客觀也不現實,讓人有政府操縱之嫌,降低了人民幣誠信等級。一味的貶值,損失更大。人民幣匯率應當是有升有降正常波動,但正負抵消后的趨勢應該是升值的。
決定匯率變動的前提條件是: ?一是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國際對人民幣需求增大,人民幣匯決定匯率變動的前提條件是: ?一是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國際對人民幣需求增大,人民幣匯率就會升值;反之,下降。外匯儲備量大抗擊惡性兌換外匯能力加強。二是人民幣利率上升匯率水平也會跟著上升;反之,匯率就會下降,如委內瑞拉通貨膨脹會使匯率大幅度下降。三是穩定的政局,人民幣就容易受到買家的青睞。對動亂的國家,大家為逃避風險紛紛減持貨幣,匯率就會下跌。四是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升值,經濟增長速度是貨幣升值的堅強后盾和強大的推動力。五是市場對人民幣的認同情況;人們對人民幣的心理預期情況;人們對人民幣的信心情況都會影響匯率水平。
綜上所述,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穩定并穩中慢升的局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四個自信”,特別是要擁護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團結在以習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保持國家政局的穩定。牢固樹立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自信心。努力發展教育,搞好科技創新,淘汰落后產能,搞好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不斷升級,使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搞好體制改革,讓人民有安全感、獲得感、認同感。這樣人民幣匯率就會自然而然地穩定健康發展。
作為一名00后中學生,我應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長大后為國家為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