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是整個會計師職業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注冊會計師職業保持住獨立性的特征,才能夠客觀公正的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分析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確保審計工作健康有序的運行,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審計 獨立性 注冊會計師
所謂注冊會計的審計獨立性,其實是審計的本質特征,主要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保持的一種公正無私的態度,一種在履行專業判斷和發表審計意見時不依賴和屈從于外界的壓力的精神狀態。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研究和分析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一個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生存和發展相伴隨的主題。審計的獨立性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嚴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觀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一旦獨立性受到了影響,審計意見就不可能做到客觀、公正。注冊會計師審計只有獨立,才能得到社會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證審計的經濟監督、經濟評價職能,審計報告才更加可信,審計才更有權威性。當前,國內奉行注冊會計師實質和形式上的雙獨立準則。一方面,具有實質上的獨立,即審計機構可以在不受有礙審計判斷影響的條件下,出具審計意見能夠做到公正與誠信,懷有職業懷疑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形式上,審計機構應當在其他方面前呈以與委托單位無關的身份存在,保持外觀方面的獨立。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現狀
(一)缺乏有效的監管體制
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環境包括監管主體、監管客體以及權利配置與制衡機制三方面。在我國的監管體系中,政府是主要的監管主體。注冊會計師行業政府監管模式的權威性強,具有足夠的強制力,能夠干預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各個方面,較易被社會公眾和監管行業接受。但實施監管的部門數目太多,導致職責不明,多頭管理造成監管主次不清、監管不力。
(二)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市場不健全
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具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很多,而且整個行業呈現出的狀態是一種狼多肉少的狀態,目前各大事務所爭取客戶最為直接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互相打價格戰。
(三)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面臨瓶頸
我國的獨立審計市場并不是一直處于獨立的狀態,由于各級政府部門就開始不同程度的介入,這也就使得獨立審計市場在信息公開的股票市場以及信息沒有公開的其他市場中所出現的審計行為始終會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管轄和制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獨立審計市場的獨立性。
二、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主要因素
(一) 外部因素
第一,市場競爭對審計行業的影響。審計市場的競爭手段與結構受到激烈市場競爭的影響變得極其復雜,為了得到更多的客戶審計機構與相關專業人員可能會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例如提供與事實不相符的風險控制結果,這種審計的必然質量較低。
第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因為國有產權虛置的原因,導致了既是審計委托人又是被審計人的情況發生,而作為委托方在業務委托尤其是提供費用上是優勢的一方,在注冊會計師提供審計報告時作為委托方的企業經常提出其他不和規定的要求,注冊會計師很難處理這種情況,發表意見受到極大制約。
第三,政府影響和法規缺失。有些壟斷行業甚至政府管理部門直接影響審計意見的發布。一些被審計單位利用政府的行政權力來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約束,對審計意見進行操控,極大的危害審計的獨立性。而政府卻缺乏對應的監管體制,違規被查處的風險較低。《注冊會計師法》還沒有修訂完善,沒有具體依據對行業自律監管及行政監管進行準確界定。
(二) 內部因素
第一,事務所一起完成審計與非審計業務。審計與非審計服務共同完成有相互間的利益矛盾,實際上影響客戶的目標方向,降低了審計的獨立性。而且,注冊會計師想要得到較大利益的非審計服務業務,極有可能降低審計收費甚至在審計結論上給予一定的幫助,最終導致獨立性降低。
第二,事務所管理層過高的商業思維極易導致內部出資比例存在不平衡,收益分配要遠高于職業責任的出資比例。以利潤為第一目標的權利層必然會回避對獨立性的要求。某些會計師事務還在發展階段,迫于生計或是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急于搶奪市場和擴大事務所規模,必然更加注重委托人的想法,某些時候甚至提供假的審計報告,由于一己私欲導致整體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任危機。
第三,很多注冊會計師掛靠在事務所。一名注冊會計師在承接項目后臨時組織一些業務助理人員,讓業務助理人員去完成審計并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而并沒有參加項目的注冊會計師只負責最終簽字,以這種方式謀取財富。大部分業務助理只是臨時工作人員,沒有專業的技能,甚至簡單培訓都沒有參加過,根本不能獨立的完成業務,利用業務助理人員完成審計工作在根本上降低了審計的獨立性。
三、增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措施
(一)外部對審計獨立性的保障
(1)推進審計市場化,改善審計市場環境,減少行政干預。相關部門的干預極大影響了事務所的審計執業獨立性。一方面,政府應當規范職能,促進角色的轉變,應當作為一個宏觀調控者出現,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客觀推動會計師事務所的進步。另一方面,培育良好的審計市場環境,應建立完善的公司結構,避免經營者聘請審計機構現象的發生。
(2)增強外部監管力度,提高審計執業人員風險意識。促進審計獨立性方面的法制化、規范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注意法規之間的聯系和銜接,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
(3)強化披露管制,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通過立法,對注冊會計師擁有的職業權利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如獨立執業權、調查權、索酬權等。
(二)內部對審計獨立性的保障
(1)建立委員審計會制度、完善審計委托關系。利用審計委員會,保障審計執業人員的獨立性,當審計執業人員和管理當局發生分歧時,審計委員會應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上解決二者之間的沖突,確保審計師出具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
(2)審計服務與咨詢服務相分離。非審計服務最好以某種形式和審計服務進行分離,避免矛盾的自行循環,增加不確定性。如將二者拓展為不同的事務所獨立運行,避免同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時存在的經濟利益關系,確保審計在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性。
(3)以人為本,提升審計執業人員執業素質。應當注重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不斷提升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定期進行專業訓練,提高其敏感性和分析、判斷力。對其進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促使其潔身自愛。
參考文獻
[1] 鄧良紅,2015:淺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J],財政監督(2),P67-71
[2] 廖丹,2009: 如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J],審計與理財(2),P21-22
[3] 謝衛華,2010: 淺議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與管理[J],科技廣場(6),P234-236
[4] 閻薇,2018: 大數據環境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J],財經界(3),P128-129
[5] 曾雪花,2018: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風險與防范[J],全國流通經濟(14),P111-113
[6] 趙曉鈴;雷雨嫣,2014: 再論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J],財會通訊(16),P87-89
[7]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11號令)
作者簡介:楊強(1983—),男,廣東省廣州市,西藏嘉和智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員,研究方向:內部審計、會計與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