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鋒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下簡稱農合機構)作為服務縣域經濟的主力軍,多年來承擔著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的使命。雖然農合機構不斷發展,整體實力大幅提升,但受地區經濟社會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農合機構股東股權方面仍有諸多問題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合機構新時期的穩健發展。
一、農合機構股東股權管理現狀
(一)法人股東數量少,股權結構不合理
經過調查某省83家農合機構(區聯社除外),包括了18家農商行,1家農合行,64家信用社。法人股持股占比37.58%;法人股數量占比僅為1.81%,有56家農合機構持股比例5%以上法人股東數量不足3個,占比67.47%。個別農商行股東數量達3000余個,法人股東數量只有130余個,占比4.28%,持股5%以上股東僅有1個,占比0.03%。整體來看,農合機構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利于發揮股東在機構資本補充、經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法人股東數量少、股權結構不合理成為了制約農合機構深化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制度制約少,股東行為難約束
整體來看,農合機構普遍存在股東行為不規范、股權管理能力差、關聯交易控制水平低的問題。經調查某省43家農合機構未建立股權管理制度,56家農信社未建立理事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18家農合機構未在章程中明確股權轉讓、股權質押等規定。體制機制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因素直接導致農合機構在股東股權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約束,股東行為合規性難以把控。
(三)主動管理意識少,信息披露不完善
農合機構對股東股權問題認識不清,忽視了優化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的重要性,普遍存在對自身股東股權主動管理意識薄弱、信息披露不完善、問題處置手段缺乏等問題。經調查某一省份近70%的農合機構股東無法及時、準確、完整地向農合機構報告信息,近90%的農合機構未就股權信息進行完整披露,個別機構主要股東質押股權比例超過50%未向監管部門報告。
二、股東股權主要面臨的問題
(一)股權結構調整難,合格股東稀缺
一是股權市場化程度低。農小機構股權結構具有典型的“小法人”特征,其(社員)股東大多局限于縣域范圍,人緣、地緣化特征明顯,受限于縣域經濟金融資源稀缺、區聯社行政化管理等影響,導致股東與農合機構之間權責不對等,農合機構對自身股東選擇空間和余地較小,股權轉讓、退出未形成市場化機制。二是缺乏合格法人股東。農合機構普遍存在股權結構分散、零散股東多的特點,擴大法人股占比,促進股權進一步集中成為農合機構優化股權結構的必然選擇,但由于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合格法人股東嚴重缺乏,而農合機構小股東轉讓清退金額小、數量多,農合機構股權結構調整存在客觀困難。
(二)股東資質監測難,審核手段欠缺
一是農合機構股東資質審核不嚴。農合機構對擬入股股東資質審核存在看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多依賴于監管部門行使審核職能,自身未明確股權審核把關的直接責任人和最終責任人,對主要股東資質情況、履行承諾事項情況、落實公司章程等情況未做到定期開展評估并報送監管部門。二是監管部門缺乏有效手段審核股東資質。由于農合機構股東數量多,股東股權管理水平差,部分農合機構主要股東披露失真,間接持股和隱性持股等間接控制方式模糊了實際股權關系,為股東規避監管騰挪套利空間,監管部門缺乏有效工具進行穿透性調查。
(三)股東行為約束難,維權意識短缺
一是法人股東參與經營管理不規范。個別農小機構持股比例較高的法人股東未按照監管要求和承諾事項履行權力和義務,通過私自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等形式,不正當干預農小機構日常經營管理,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其他股東的權益。二是中小股東維權意識不強。農小機構自然人股東大多是機構員工和客戶,單個股東股金數額較小,股權較為分散,股東持股比例不高,加之信息不對稱,行使權力成本高,個別機構股東甚至存在將股權私下轉讓、違規轉讓等行為,對農小機構公司治理正常運轉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股東股權管理方面的建議
(一)放寬眼界,引進合格股東
農合機構應放寬眼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點,努力提升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吸引優質合格法人股東進入。積極引進符合自身發展戰略、市場定位和業務特點的合格投資者或戰略投資者,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產權分散、股東行權能力弱小、法人治理不完善等問題,積極探索“股權合作+技術合作”的雙贏模式,不斷優化公司治理能力、拓展自身業務發展空間、提升三農金融服務水平。
(二)拓寬思路,靈活運用技術手段
農合機構和監管部門要轉變傳統技術審核思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效用,利用目前日益透明的企業公示信息,從外部渠道獲取股東情況相關信息,全面核查敏感風險點。如利用“企查查”、“啟信寶”等商用企業信息查詢APP,獲取股東的工商注冊信息、股權結構信息、對外投資信息等相關基本信息,同時對股東涉及的如涉訴案件信息、失信信息、被執行信息等一些敏感風險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官網進行核查。從而較為全面、真實的了解股東是否持續符合資質以及是否對農合機構造成不利影響。
(三)闊寬意識,健全提升管理水平
農合機構應通過健全股東股權相關制度、建立職能部門、配備專業人才等措施,構建股東股權管理機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研發股東股權信息管理系統,以實現股東信息、股權質押轉讓、關聯交易等重要事項信息化、系統化管理,持續動態監測各項股權管理監管指標,并整合賬務操作和流程管理,使農合機構股東股權管理質效水平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