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輝
摘 要:相關數據調查表明中國的外匯儲備目前已經超過3億美元。這個數字足可以證明中國外匯儲備是在持續增長的狀態,而且對于這件事當時學術界還引起了爭論。那么本文就是從長遠需求的角度來看待外匯儲備今后發展趨勢和規模問題。
關鍵詞:外匯儲備 當前需求 遠期需求 規模
1、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
1.1外匯儲備是我國主要的儲備資產
在世界各國中都會進行外匯儲備,要知道一國政府擁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對外支付的儲備資產被稱為國際儲備。它的資產形式主要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我國外匯儲備可是重要的儲備資產,因為通過外匯儲備我們才能進行宏觀調控,自由支配和兌換,而且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是以美元資產為住的,其次是歐元和英鎮以及日元等。外匯儲備還是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宏觀調控實力的主要標志。[1]
國際收支不平衡出現逆差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會動用外匯儲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尤其是在前幾年世界各地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在那個特殊的階段,我國經濟竟然還實現了經濟增長快速。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主要跟我國進行外匯儲備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也為后來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一般情況下世界各國都會利用外匯儲備來干預匯率,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讓國內的經濟處于穩定的狀態。這種方法是實現國內宏觀調控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
1.2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外匯儲備提高綜合國力
從一些發展中國家來看,使用外匯儲備不僅能維護國際信譽,還能有助于拓展國際貿易,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對外融資能力,降低國內所有各大中小企業融的資成本,同時也能夠進行抵御一些國際金融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外匯儲備其實就是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體現。
2、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
2.1以外向型經濟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當時我國提出以開拓國際市場為著眼點,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的經濟發展戰略模式。重點發展出口產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國家政策上對引進外資給予大力傾斜。這種經濟發展戰略模式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2]
2.2我國實施外匯管理制度產生的影響很大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在外匯儲備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1994年的時候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經常項目強制性結售匯制度極大地增加了我國的外匯儲備。我國當時實行鼓勵資本流入,限制資本流出的寬進嚴出政策,開始改善投資環境,吸引一些世界各地的投資商來國內考察投資,進而提高國內外匯儲備,增長國內經濟速度。
2.3中國的產品技術都有很大的優勢
隨著改革深入以后,企業的技術得到了很大方面的提升,而外匯儲備也跟著出現了增長趨勢,在這里帶動可持續增長的是技術進步和新機器的采用,在當時管理效率提高以后,生產經驗也積累了很多,規模經濟在逐漸的擴大化,產業結構升級,國家的經濟能力開始快速提高,知識人才也得到了重視。而且在當時我國還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這是很多西方國家都無法相比的,拿美國的分配率來說,勞動者工資的分配率在58%,而中國的工資只占了GDP的12%,中國人的平均工資是美國工人的4%。直到最后政府推出了扶持政策,這種政策非常適用中小企業,對出口產生了積極促進的作用,招商引資項目也得到了推動,增加了在全球市場競爭力。
2.4外匯儲備當前需求
我國內部商品都有外匯需求,而且一般情況下外商投資企業都有外匯需求,國外投資者證券收益也有外匯需求,為了穩定匯率,可以用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這也代表著相應一定的規模物質資源流出,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國內的經濟增長。不過中國的外匯儲備如果超常持續增長的話,這也會損害以后經濟增長的潛力。
3、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長遠需求變動趨勢
3.1傳統的發展模式遭遇了瓶頸期
中國經濟雖然發展快速,但發展模式仍是高儲備、高投資、高出口的粗放增長模式,仍然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國際市場。自主創新能力有待于發展和提高,而高端產品競爭力有待于提高,產業結構有待于升級。我國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以后,如果勞動生產率得不到提高,就無法消化原材料,而商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就像一些企業一直處于原有的狀態,沒有進行技術的提升,對于原材料一直沒有進行消化掉,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勞動生產率都得不到提高。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商品貿易額占全國商品貿易額為8.9%,在世界排到第二位。面對以上這些壓力,只有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樹立科學發展觀,提高戰略高度,擴大內需,繼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擺脫困難,另辟蹊徑!
3.2金融危機變成經濟危機,13個國家發起了強制措施
當金融危機變成了經濟危機之后,為了讓我國各大企業盡快擺脫金融危機陰影,繼續維護國內就業和產業競爭優勢,一些國家紛紛做出貿易保護措施。當然作為世界第二貿易大國,中國也將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對象。商業數據顯示,僅在2009年4月之前就有13個國家針對中國發起了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的兩反兩保政策。
結 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我們發現發展中國家都會進行外匯儲備,這種情況可以保證國內的宏觀經濟穩定和發展。然而近幾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的速度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在市場上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這種情況如果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會從這次危機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國內的經濟增長。而且外匯儲備對于發展中國家是非常受用的,不過與90年代的時候相比,現在增長速度并沒當時幅度那么大。
參考文獻
[1] 孔立平.次貸危機后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風險[j].國際金融研究
[2] 李江華.IMF外匯儲備管理指南對我國的啟示[j].上海金融
[3] 李勁松. 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與結構優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3.
[4] 張麗霞. 淺議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J]. 科技創業月刊,2005(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