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記虎
摘 要:我國史籍汗牛充棟、卷軼浩繁。其中忠臣直士尤為史家所書,使人感懷仰止。然忠臣直士若改變一下進諫方式,講究方法,會不會更有利于歷史的發展,不至進諫擱置且致自己于不利之地。或就不會有比干之死、岳飛之冤,內儒外道,內方還需外柔。
關鍵詞:藩王 大禮議 黨爭 言官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盵1]品讀歷史,細細索思,都會給我們以重要的啟示與收獲。
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執著精神往往是不夠的,要懂得方法和技巧,以化解外部阻力,內儒外道,內方還需外柔。本文以明代嘉靖朝輔臣之爭為例展開論述。
一、皇嗣繼統之大禮議
公元1521年(正德十六年),武宗南巡經清江浦游樂時,不慎墜入江中,致使淹嗆得病,回京不久即駕崩而去。因武宗生前淫樂無度且突然離世,因此沒有留下子嗣,故首輔楊廷和根據祖宗之法,在皇室宗族里尋找血緣最近的繼承人。最終,武宗堂弟,出生于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鐘祥)的朱厚熜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
是年五月,朱厚熜即帝位,定年號嘉靖。世宗即位后不久就與首輔楊廷和產生了矛盾,焦點是圍繞議定世宗生父尊號問題,史稱“大禮議”。[3]世宗堅持追尊生父,而大臣們則認為應尊孝宗。雙方爭執不下,新科進士張璁上書應追認世宗生父。張璁主張繼統但不繼嗣,并舉例漢定陶王、宋濮王加以論證。世宗看過張璁奏折后,大為振奮“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2]并命傳閱此奏于諸大臣。此舉引起朝中大臣們的聯合抵制,大臣們引經據典痛斥張璁,甚至聲淚具下,試圖使世宗收回成命。世宗也不甘示弱,他以辭位回安陸老家相威脅,最終楊廷和等一班大臣妥協。
是年,世宗生母從安陸被以太后之禮迎接入宮。此后又經楊廷和辭官和左順門事件,世宗和張璁取得了大禮議最終的勝利。世宗得以尊奉生父生母,家人團聚。并且徹底挫敗楊廷和等舊朝勢力,世宗亦完全掌握了政權而張璁也因大禮議之功得以順利成為內閣大臣,并進入權力中心。
二、嘉靖朝首輔之爭
大禮議后,入主內閣的張璁逐漸傲慢自大,獨斷專行。史載“罔上行私,專權納賄,”[4],招致了同僚官員的不滿。屬官夏言不肯阿附張璁,并因彭澤之事使得兩人暗生嫌嫉。后張璁和彭澤聯合制造了“薛侃案”,把夏言送到司法部門。世宗覺察,釋放了夏言并對張璁漸生嫌隙。夏言因耿正直言,且善于寫青詞,深受世宗賞識。世宗任命夏言為侍讀學士,叫他每天到經筵前講論,并負責把郊祭之禮編成一書同時仍舊兼任吏科都給事中。夏言抓住時機,大膽上書彈劾首輔張璁和吏部尚書方獻夫,張璁即被免官革職其同黨也遭到廢黜。[5]
夏言成為內閣首輔后,推行政治改革。整頓軍伍“積年宿蠢”[6]、梳理漕運“歲減槽糧百五十萬二千余石”[7]。對世宗言行直言勸諫,并且開始敷衍世宗鐘愛的青詞,令世宗不滿。而此時夏言同鄉嚴嵩,一邊謹慎的和夏言相處,使夏言一直把嚴嵩當做自己的親信故里,而私下里嚴嵩則結黨營社。嚴嵩奉承世宗,投其所好,慢慢得到世宗的信任。[8]后夏言發現了嚴嵩的陰險詭詐,在世宗面前彈劾嚴嵩,但世宗根本聽不進。一日,在世宗召見嚴嵩時,嚴嵩突然跪地伏泣。世宗不解,嚴嵩即哭訴夏言對自己的排擠和打壓,聲淚俱下,世宗憤然不止,又聯想到顯陵之賀和巡幸大峪山事件,遂決定罷黜夏言。
嚴嵩掌權后,結黨營私,陷害異己。言官們紛紛彈劾嚴嵩“作福作威,罔不怨恨”。[2]但因世宗袒護,大都不了了之。文淵閣大學士徐階起初出于義憤并不依附嚴黨,嚴嵩就在世宗面前說徐階壞話,導致徐階舉步維艱。后徐階認識到不能像言官以卵擊石,因此順事嚴嵩,以待時機。并且徐階把脈世宗的喜好,積極向世宗靠攏“于上所向往,不復持矣”[9],并因揭發咸寧侯仇鸞罪狀,深受世宗信任。而嚴嵩和同黨的胡作非為,也漸漸引起世宗的不滿。嘉靖四十年元宵日夜,永壽宮大火,世宗問嚴嵩意見,嚴嵩建議世宗搬到大內居住。世宗不悅又問徐階,徐階看出世宗心思,建議世宗利用永壽宮剩余木材,另建新宮殿世宗大悅。于是世宗命令徐階負責新宮的營造,不久萬壽宮建成,世宗即搬入住。
世宗加封徐階少師,同時享支尚書俸,而嚴嵩則漸漸被世宗所冷落。嘉靖四十一年,御史鄒應龍彈劾嚴黨要賄鬻官、擅寵害政,終致世宗捕嚴世蕃,并令嚴嵩退休。
入主內閣后,徐階即積極革除積弊,推行新政。大力提拔如張居正、高拱等人才,使得朝為一新,民康物阜“天下翕然稱治”[2],實現了自己“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政治”[2]的理想和報負。
結 語
明世宗在位共四十五年,是明王朝時間第二長的王朝。輔佐在多猜善疑的世宗身旁,堅守舊禮的楊廷和被善于迎合的張璁取代,張璁則為忠直正言的夏言所取代,夏言又被阿諛奉承、中飽私囊的奸臣嚴嵩取代,而韜光養晦但堅守道統的徐階在與嚴嵩斗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讀史重在尋思,再于實踐,當以史為鑒。欲取所成,內儒外道,內方還需外柔。
參考文獻
[1] 歐陽修.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張廷玉.明史:卷10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 田澍.張璁與嘉靖內閣[J]中國史研究,2008(4):122.
[4] 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104[M].鄭州:中國書店出版社,2015.
[5] 阮明道.關于夏言從政與棄市的考察[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6(5):51
[6] 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7.
[7] 曹國慶.嚴嵩與嘉靖間江西籍閣臣[J]江西社會科學,1994(12):33.
[8] 陳子龍、徐孚遠、宋徵璧.皇明經世文編[M].臺灣:臺聯國風出版社,1968.
[9] 焦竑.國朝獻征錄:卷16[M].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