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廷 許海東 楊書睿
摘 要:無論是在中世紀和現代,東方文學在世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人類社會和世界文學的寶貴財富。本文闡述了東方文學是世界文學的發祥地,東方文學的地位包括中古時代東方文學的地位、近代東方文學的地位等。
關鍵詞:東方文學 歷史地位 價值
一、前言
東方文學是世界文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對世界文學的發展有著顯著的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由于形成了歷史種種原因,這種認識尚未被很多人所接受。在一些西方人的心目中,所謂的世界文學往往是歐美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他們沒有給予亞洲和非洲文學應有的地位;甚至在一些東方人和中國人的眼中,所謂的外國文學常常也是歐美文學,亞非文學不占用任何地位。這些觀點都明顯不符合客觀實際。
二、東方文學發祥地
古東部地區是世界文學的最早發源地。埃及文學和文學巴比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獻。埃及文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神話、詩歌、故事、傳記、旅行記、箴言和戲劇等,其中《亡靈書》具有古代埃及文學匯編的性質,堪稱世界上最早編輯的詩文集,收入該書最古的作品據說產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書約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至1100年之間。巴比倫文學也有神話、寓言、故事、歌謠、史詩、禱詞和箴言等多種體裁,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無疑當推《吉爾伽美什》。這部史詩的內容早已在人們口頭流傳,最后編輯成書大約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比希臘荷馬史詩要早600年到700年,被認為是人類創作的第一部史詩。印度文學的產生雖晚于埃及文學和巴比倫文學,但卻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印度現存的最古文獻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和《阿達婆吠陀本集》,約成書于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之間。四部本集主要采用詩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編成的詩集。
三、東方文學的地位
1.中古時代東方文學的地位
在中世紀(約15世紀)初期,東方人民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和文學,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相比之下,受到封建統治者和基督教教會嚴格束縛的歐洲國家的中世紀文化和文學卻不很突出,除了大詩人但丁的創作以外,沒有取得多少特別引人注目的成果。在文化方面,東方地區一些先進國家,如中國、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等國的發展超出了同時代的歐洲國家。例如:我國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等“四大發明”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傳入歐洲以后,對歐洲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波斯學者伊本·西拿(阿維森納)所著的《醫典》,堪稱當時醫學的百科全書,長期成為歐洲醫學教學和研究的指南。
在文學方面,東方文學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超過同時代的西方文學。這時的東方文學在古代文學的堅實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家,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當時世界文學的高峰。如我國出現了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關漢卿、王實甫等一系列偉大的散文家、詩人和劇作家;印度的名家名作有伐致呵利的詩集《三百詠》、戒日王的劇本《龍喜記》、寓言故事集《五卷書》和格比爾的格言詩;日本的主要成果是和歌總集《萬葉集》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后者被認為是東方最早的長篇小說,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格魯吉亞詩人魯斯塔維里的長篇敘事詩《虎皮武士》代表該民族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烏茲別克詩人納沃伊最富盛名的作品是《五詩集》。除此之外,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學成就也頗令人驚嘆,可以作為力證。
2.近代東方文學的地位
在東部地區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影響著文學相應的變化。如果說現代文學是一個過渡性質的,那么現代文學構成的東文學發展史上的繁榮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在戰后,由于各國相繼獨立,社會條件較為優越,因而文學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呈現一派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比起近代文學來,現代文學在數量上有很大的增長,在質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地域上也大大地擴展了。從北亞到南非,從東亞到西非,許多國家的文學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如日本的川端康成、小林多喜二、井上靖、大江健三郎,朝鮮的李箕永、韓雪野,中國的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緬甸的德欽哥都邁,印度尼西亞的普拉姆迪亞,印度的普列姆昌德、安納德、克里山·錢達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伊克巴爾,伊朗的赫達雅特,土耳其的希克梅特,黎巴嫩的紀伯倫,以色列的阿格農,埃及的塔哈·侯賽因、邁哈福茲,塞內加爾的桑戈爾,尼日利亞的索因卡,南非的戈迪默等人的創作,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四、結論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中世紀和現代,東方文學在世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人類社會和世界文學的寶貴財富。盡管現代西方文學正在蓬勃發展,并已有著要超越現代東方文學的趨勢,東方文學的歷史價值仍不可低估。中國文學是東方文學的范圍之內,所以中國應該做的弘揚和繼承東方文學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韓加明.從“東方”對“歐美”到“東方”對“西方”[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3,34(5):124-127.
[2] 孟春月,胡榮華,郭小冬等.東方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審美[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99.
[3] 郭雪妮.日本漢文學與東方文學教學[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7,29(1):77-82.
[4] 年慧敏.21世紀“東方文學史”的編寫現狀及反思[J].臨沂大學學報,2014,36(2):54-58.
[5] 甘麗.東方文學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2):18-19.
[6] 郭雪妮.域外漢籍研究與東方文學教學[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6,(12):118-120.
[7] 徐溯,楊小雨.從典型作品看東方文學中的文化抵抗和本土情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1(2):54-58.
[8] 李偉昉.關于東方文學比較研究的思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