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梁 盧言萍
摘 要: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得到高速發展,也帶動了我國相應的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且這些產業園區都各有特色和主題。建設產業園區最開始的目的就是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文化企業的活力和內生動力,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一些文化產業園區偏離定位,使其“徒有其表”。要想文化產業園區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有好的經濟來源,更需要優秀的人才。據此本文對我文化產業園區人才定位與選拔培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復合型人才 人才聘用 特色培訓
一、分析與定位
1.產業所需人才。根據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來定位文化產業園區所需的外向型、創新型、協作型和專業型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人們還疏忽的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人才的實踐能力。而文化產業園區最初的目的就是帶動文化經濟共同發展。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能型人才,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素養,還需要具有多種能力和發展潛能,以及獨特擁有獨特創造性的人才。
2.市場調研。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各種就業人口涌入的城市之一。因北京處于的地位和性質導致大量的科技人才不斷涌入,也影響了人們對就業方向的選擇。從省域來說,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這5個省市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北京的科技人才遠遠高于其他4個城市,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2.37%。由此可見,人才的單一性表現非常明顯,單一型人才比重大,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短缺,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大力培養這兩種人才的原因。
3.人才選擇范圍。就現在各個文化產業園區對人才范圍的劃分大都選擇從業經驗豐富的員工,摒棄沒有任何社會就業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應屆畢業生思想活躍與社會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對一些新的知識技能能夠很快的吸收掉很好的運用出來。他們獨特的思維和方式方法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在工作中互相協作溝通也是比較順暢的,能夠減少工作中許多不必要的困難。從另一方面來講,可以緩解我國畢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在文化產業園區多種人才集聚,可以很好的為即將就業的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同時也可以緩解就業崗位的單一性問題。
二、吸引與招聘人才
1.資金的提供。在目前來看,近幾年文化產業園區無論是在產業園區建設,產業園區發展還是產業園區人才吸引和招聘方面大部分都來自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個人資金來發起的卻寥寥無幾。即使是國家政策扶持個人,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都出現了與以往的共性現象,就是全力以個人盈利為目的忽視了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初衷。因人們依賴感所以導致被扶持者過分依賴于國家扶持將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導向逐漸趨向于盈利,并不注重于對產業自身的發展。
2.資金利用。人才的吸引、招聘和人才的培訓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資金的使用各占百分之五十。文化產業園區對人才的要求并不高但對人才的數量需求高。我們要將大量的單一型人才結合在一起來滿足文化產業園區對復合型人才數量的需求,需要投入部分資金用在吸引人才和招聘人才上。對吸引人才和招聘人才這百分之五十資金以1:3的比重利用,一是使用在面試基本準備方面,二是使用在筆試的場地、卷紙、出題者、監考者和改卷者獎金等方面。
3.招聘要求。文化產業園區的主要的目就是招聘所需量的符合復合型人才特點的單一型人才,我們看中的是人才的發展潛力,而不是學歷高低,技術知識的儲備多少,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時間來獲得的,與學歷的高低技能與知識的儲備沒有必然的關聯。所以為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了解本文化產業園區,我們將門檻要求設置在最低。一是為了吸引人才;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找到符合自身的人才;三是為了文化產業園區后期順利的進行對被納入文化產業園區人才的培訓;四是為文化產業園區的人才提供更為寬闊的發展空間。
三、人才發展規劃
1.培訓制度。
1.1崗前培訓。對新進員工進行短期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崗位了解,崗位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崗位知識的培訓,實習培訓。主要以實習培訓為主新進員工邊實習邊工作可以很好的了解工作崗位和知識技能。實習期滿即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可成為正式員工,未通過者則被淘汰。
1.2在崗培訓。進行共同性培訓,其中分為管理者和一般人員,雖然其工作性質和崗位等級不同但他們都是為文化產業園區服務所以有一定的相同點。更具他們共同的工作目的與性質進行共同性培訓。因新進員工隨時間的推移也會變為老員工所以專業性就會更不上時代的發展,我們還要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
2.崗位管理。
無論作為企業還是公司員工自身的權益應該是放在第一位所以崗位管理的設定一方面能夠維護和保障員工的權益另一方面能夠促使員工更好的效力于整個園區的發展還可以客觀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制定以下管理條例:
(1)以法律規定與轉正員工簽訂《勞動合同》。(2)規定1-3個月為應聘通過者的實習試用期。(3)所有員工都要服從公司的崗位調劑。(4)崗位的等級決定員工的薪資。(5)崗位晉升要求:考績+能力。(6)崗位晉升制度:員工部門內部晉升是職位不變,薪資晉升;員工部門之間是職位晉升,薪資晉升。這樣客觀的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四、小結
整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明確了文化產業園區人才培養、發展的方向并對所需人才進行了合理的配置;對園區吸引與招聘人才的要求與方式方法進行了優化;對人才發展規劃列出了系統的管理和規定。從園區內部滲透促進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科學合理的規劃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可以很好的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并且可以使文化產業園區作為平臺,激發市場的活力和內在動力,給予技術、創意、人才、信息等極具發展的引導力,提高資源合理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韓英,付曉青.《文化產業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2] 秦勇.《文化產業專業閱讀書目體系》.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
作者簡介:喬梁,男,大連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教師,研究方向:視覺文化、文化產業。
盧言萍,女,大連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學生。
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課題批準編號L18CGL012):新時代下基于創意生產力的遼寧文創人才驅動發展研究,項目主持人喬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