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艷
摘? ?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事關新時期公眾生活質量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和有序發展,系統性而全面性地認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就成為新時期重要的任務。研究分析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現實性問題,提出了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上層建設,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體系建設,明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責任,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眾參與機制等對策,為進一步改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提供了深層次研討與分析。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 上層? 體系? 責任? 參與? 公眾
中圖分類號:X820.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0(c)-0095-02
1?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實存在的基本問題
1.1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上層建設不足
體系、機制和制度建設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的前提,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上層指導與規范性導向,新時期由于市場經濟和傳統意識、落后機制和競爭實際存在的現實性矛盾導致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表現出各類問題和不足。從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來看上層的制度和機制存在規范性不足的實際問題,諸多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際操作難于得到具體的實際指導與技術規范,這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個別單位和一些個體為了取得自身利益而出現違規操作,具體表現在系統評估、階段評估、定期審核等方面上出現諸多不足和許多隱患,造成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和效率難于適應市場需要和實際需求。從現實發展的監督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環境建設和制度建設存在滯后的問題,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創新和發展難于得到行業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進行的變革不能在更大、更廣的層面上得到科學化、系統化、全面化的應用與推廣,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市場化進程和體系化過程。
1.2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體系不完善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體系的上層建設中缺乏人才隊伍、管理團隊、領導梯隊的發展機制和制度,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只能根據自我判斷和自主認知進行發展,難于更全面、更系統地緊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際進行自主建設,失去了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的時機,也造成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整體上的滯后和停頓。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上層機制缺乏正確的引導,這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只能根據短期性的現實要求作出簡單的反應,難于發揮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專業職能和特殊功能,最終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層面上出現質量不高、效率降低、結果不良等一系列問題,難于獲得社會、專業和公眾的認可。
1.3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責任不清晰
受到市場經濟和行政管理習慣的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著責任不具體、落實困難等實際問題,具體表現在: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領導層面上,更多地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管理責任轉化到管理層面和實際操作環節,這導致領導維度上存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責任不明確。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管理層面上,很多管理者更多地強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進程和具體操作,而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卻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范,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難于接受和肯定管理者的引導,產生對管理層管理能力的質疑。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具體操作中,沒有具體指標和關鍵參數的管控方法和保障措施,這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規范性和強制性存在較大的疏漏,因而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 新形勢下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措施和對策
2.1 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上層建設
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需要符合市場規律和實際工作實際的上層機制和體系作為前提和基礎,只有搭建起適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高效率、高質量開展的平臺和基礎才能有效確保工作的高品質和高效能。在上層建設中首先要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體的規范性和合法性,要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主體的資質審查工作,在專業技術和基礎管理上確保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單位符合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與行業規范,避免一些單位和個體為了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合同而進行違規操作,在系統評估、階段評估、定期審核的基礎上防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可能出現的先決性問題和隱患。
2.2 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體系建設
要針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的實際進行持續性的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促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持續調整和不斷改善,通過上層機制和體系的引導功能有效地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和全面化的進程,最大程度上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適應市場化與體系化的進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建設的體系中其主旨要落實在人才隊伍、梯隊和素質的發展與培養至上,要設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定期培訓和有序發展的制度與機制基礎,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能夠緊跟市場和時代的步伐,真正而全面地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各項工作流程和專業技能,更有效地適應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與發展方向。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上層建設要確立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指導,要將內部考核和系統評價置于評測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礎之上,立足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內部競爭和自主發展有效地挖掘環境影響評價人員的主動性,進而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2.3 明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責任
責任明確是市場經濟的前提,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必須要將責任機制建設作為基礎性和根本性的前提。要在制度和技術兩個層面上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深層次認知,將責任落實在設計、編制、執行等關鍵環節之上,這樣才能通過責任制的強化作用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領導層面要將責任重點放在理論和論證層面,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設計的合理性;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管理層面要將責任重點放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層面,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得到認真而全面地落實;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操作層面要將責任落實在具體指標和關鍵參數,以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夠在實操環節上得到全面落實。
2.4 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眾參與機制
全體社會成員的環境影響評價參與是確保工作效率、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新時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必須要將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作為重要的先決條件和根本需求。要首先確保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主體多元化,將更多的個體、機構、單位、企業整合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使其能夠主動表達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要求和想法,通過多元化主體的要求體現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時,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要設置意見和建議開放的渠道,并做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專業性的應對和解答,消除社會和相關群體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疑慮和困惑,進而在更廣泛的范圍和群體上凝結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共識和支持。
3? 結語
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要充分認識到技術、行業和社會的背景前提,要針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際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展開全面分析和系統研究,以此來形成今后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方法、對策和要點,在市場化、體系化、結構化的前提下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深度整合和系統調整,以高質量、高效率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生態重構提供技術、機制、體系基礎。
參考文獻
[1] 韋聯彰.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及建議[J].科技展望,2016,26(27):7-10.
[2] 吳亞琦.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挑戰及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7(15):191-192.
[3] 李劍.環境評價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北方環境,2012,24(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