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學知識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學生只有對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才能提升自身的化學整體能力。相較于以往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現(xiàn)階段的高中化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大部分教師都在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優(yōu)化改善,以期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在實踐中,化學實驗教學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能有效達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2-0050-02
引 言
化學這門自然學科的基礎是實驗,高中化學知識都是科學研究者進行實驗的成果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只進行理論的教學,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便無法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也就不能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教育改革后加強的實驗教學,也受到了教師以往教學經(jīng)驗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并沒有關注學生是否能從中得到實驗態(tài)度、科研意識等的培養(yǎng),只是引導學生重復一些教材中的實驗,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并不會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一、在實驗教學中融合分層教學理念
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同一班級中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成績差距,這源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基礎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1]。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化學教師開展的實驗教學活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因此,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需要融合分層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差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完成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實驗教學中有足夠的收獲。
例如,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氯氣的產生”實驗是實驗教學的重點。由于本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講解原理及注意事項。之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難度不同的任務,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如A任務要求學生注重實驗操作的標準化,觀察實驗過程并總結實驗現(xiàn)象,通過實驗現(xiàn)象驗證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填好實驗報告;B任務要求學生準確分析實驗過程,探究實驗步驟的實際作用,并能夠以自己的理解口述實驗過程及相應的現(xiàn)象,在實驗后能夠牢固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通過設置這樣的實驗任務,能夠讓全體學生在實驗中都取得進步,使實驗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
二、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要進行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就不能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占據(jù)絕對的主體地位,正如教師在理論課堂上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一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適當?shù)貫閷W生開放一定的權限,然后作為實驗的監(jiān)督者,確保學生進行的實驗探索不會對自身及他人造成傷害。具體而言,教師需要改善實驗教學的方式,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嘗試在安全合理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相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例如,在蘇教版必修一專題四中第一單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的相關內容中,使用濃硫酸進行實驗,然后探究濃硫酸的形式是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步驟并講解原理,并且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為學生制定三人重復認定操作行為無危險后進行操作的規(guī)則。然后為學生開放權限,允許學生自行開展不同的實驗,并要求學生做好不同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的記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濃硫酸與不同物質反應的實驗圖片,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實驗探究。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包含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獨自或者在同學的配合下正確地完成驗證性實驗或者安全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能力。學生完成兩種類型實驗的能力,是現(xiàn)階段評價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因此,目前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當有計劃地減少驗證性實驗,并鼓勵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察了解驗證性實驗,而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例如,以蘇教版必修二專題二中“化學反應中的熱量”這一內容為例,通過必修一的化學知識積累,學生已有足夠的知識基礎設計不同的化學實驗,讓這些化學實驗中出現(xiàn)熱量的變化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氧化鈣和水反應”的實驗,當完成這個小實驗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反應中也能夠產生同樣或者類似的效果,并且讓學生分組合作,尋找或者設計能夠產生熱量變化的化學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要求學生在進行實驗時首先思考化學反應的原理,在明確原理后再進行實驗。教師也可以進行提示,如更換溶液,或者更換固體反應物,并且提醒學生做好不同實驗的對照記錄,如有的小組保持氧化鈣不變,將水換成同體積的鹽酸及硫酸,觀察實驗的熱量變化,并做好對照記錄。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在這樣的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四、結合生活事例進行實驗教學
化學知識源于生活,化學現(xiàn)象無處不在。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教導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那些與教材知識相呼應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教材上的知識都是科研人員對現(xiàn)實和實驗進行觀察總結的產物,學生只憑借教師的教學只能得到理論知識運用的技能,對化學知識的真實情況并沒有深刻的了解。而教師的化學實驗教學也是與教材內容相關的,這便容易讓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敬畏”心理,打擊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需要結合生活事例。例如,在“從礦物到基礎材料”這一章節(jié)的“鐵釘生銹”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鐵釘?shù)那捌谔幚磉^程,然后將對照的試管放在教室的安全場所,讓學生每天對試管內的鐵釘進行觀察。在教學第二單元內容時,實驗現(xiàn)象已較為明顯,教師再開展“用酸除銹”的實驗。通過這兩個實驗,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將化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又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同理,在“化學反應與能量”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土豆電池”的實驗,并鼓勵學生在家中動手重復實驗過程。這些生活化的趣味化學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對生活現(xiàn)象的探究過程中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的教育目標包含知識、技能、思維方式等多個層面,實驗教學也是如此。相較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教材內容限制實驗教學內容,教師便難以取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實驗教學中突破教材中驗證性實驗的限制,通過分層教學、探究式教學、創(chuàng)新式教學、生活化教學等諸多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張香.高中化學綠色實驗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名師在線,2019(20):44-45.
作者簡介:王孝榮(1972.8—),男,江蘇建湖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