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

疼痛是很多病癥的伴隨癥狀,是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頻繁的一種主觀內在感受。疼痛已被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后的“人類第5大生命指征”。慢性疼痛更是作為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的疾病,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
疼痛不像體溫,用溫度計就能量出來。在臨床上,都是以病人主觀描述為主,醫生根據病人的描述進行客觀判斷。除了常規評估原則之外,還有量化評估原則。
1.數字分級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數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將疼痛程度用0~10個數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疼痛,10表示能夠想象的最劇烈疼痛。由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字,或由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理解后選擇相應的數字描述疼痛。按照疼痛對應的數字,將疼痛程度分為: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面部表情疼痛評分量表法:由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疼痛時的面部表情狀態,對照《面部表情疼痛評分量表》進行疼痛評估,適用于自己表達困難的患者,如兒童、老年人、存在語言文化差異或其他交流障礙的患者。
3.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RS):主要是根據患者對疼痛的主訴,可將疼痛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類。
(1)輕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未受到干擾。
(2)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干擾。
(3)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嚴重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
人對痛的感受和生理、心理、性別、年齡、經歷等都有關系。一般來說,男人比女人能忍受疼痛,成年人比孩子和老人更能忍受疼痛,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更能忍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