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 玲

為能夠培養出全面、系統掌握手工賬技術方法的高技能財會人才,本文對信息化背景下的會計手工賬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對策進行探索和研究。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方法已從傳統的手工賬更新為現代的會計電算化,但會計電算化背后的會計數字邏輯與手工賬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提升手工賬教學效果成為高職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與本科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更加注重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手工賬實訓是將前期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集中的梳理和應用,是專業技能實現大的突破和提升的重要環節。由于企業中的財務部門屬于核心部門,財會信息相對比較保密,一般會計專業的實習生很難接觸到核心業務的處理,因此學生需要通過手工賬實訓環節高效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素養,完成理論知識向綜合實踐技能的轉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特別是金稅三期工程的上線以及個稅申報平臺的變革,企業對于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中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已從傳統的手工賬更新為會計電算化,隨著財務電算化軟件不斷的推陳出新,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有更強的專業適應能力。而手工賬是會計電算化的邏輯基礎,學生只有熟悉手工賬的業務流程,才能更好的利用電算化軟件提升工作效率。
會計手工賬教學會模擬真實企業的整套經濟業務處理流程,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以及報表的出具等,學生能夠在學校仿真式的體驗未來的工作模式,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手工賬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給學生一個真實制造業企業的某年12 月份的經濟業務,要求每一位學生對案例企業的原始憑證進行填制和審核,并根據所填制和審核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再登記明細賬、科目匯總表、總賬直到出具財務報表,最后還需要裝訂憑證及賬簿并將所有資料歸檔交給老師進行期末考核。
1.教學設計與社會實際工作脫節
目前,由于實訓場地的限制,手工賬仍在普通階梯教室進行,而非仿真實訓室;一人多崗,不符合實際工作的崗位不相容回避制度;手工賬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有業務描述,學生主要是通過閱讀業務描述書寫會計分錄,忽略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審核,整個實訓過程偏離實際工作流程,而實際工作根本就無業務描述,而是直接面對原始憑證并直接在記賬憑證中書寫科目及金額等要素。
2.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較薄弱,知識應用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由于手工賬屬于綜合性實訓,會涉及前期所學的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知識點,學生前期的知識掌握不扎實,導致在手工賬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包括憑證如何劃線、成本如何歸集與分配、報表如何出具、包角如何裝訂等等,學生遇到問題就舉手求教,自己沒有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導致手工賬的任課教師滿堂跑現象普遍存在。
3.學生學習進度遲緩現象較為嚴重
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薄弱導致編制記賬憑證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后期登賬的時間就顯得較為緊張,以至學生熬夜補賬的現象成為學習的常態。
4.部分學生作品出現雷同
由于手工賬涉及的經濟業務及崗位任務都相同,再加上業務量大、時間
緊迫和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薄弱等原因,最后出現學生之間相互抄襲來應付期末的教師考核,從而無法達到手工賬真正教學目的。
搭建仿真模擬實訓室,按照真實工作環境進行辦公臺位的布置及崗位的設置,杜絕一人N 崗且不相容職位未能分離的現象發生。教師指導學生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經濟業務資金流來龍去脈的分析以及對原始憑證真實性、合法性及完整性的審核等,培養學生正確的賬務處理思維,糾正學生先寫分錄后編制記賬憑證的財務處理習慣。增加“雙師型”教師配比能給課堂教學增添教學活力,擺脫傳統脫離實踐的課本式教學,將企業的實踐經驗與課本的案例深度融合進行教學,高效的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轉化效率。
教師一定要凸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教師交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處理問題的思維和方法,畢竟學生在今后社會的就業中需要具備一定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才會真正實現授之以漁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將實訓按小組分角色安排任務并且各項任務同步進行,既可以減輕每一位學生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學生通過不同崗位的銜接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為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系統的把握整套賬務處理流程,實訓過程中還可以執行輪崗制度。
為避免期末一次性考核造成的階段性學習進度滯后于教學進度及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現象的發生,手工賬更應該加強過程性和多元化指標考核,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作品的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等方面,力求考核公平公正,給優秀學生一定的鼓勵,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積極性。
手工賬是會計專業綜合技能提升的關鍵教學環節,能直觀高效的反饋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應用能力,能為今后的會計電算化及財務分析鋪墊夯實的數據邏輯基礎。作為高職的財會專業,更應該注重提升手工賬的教學效果,以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