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同
摘 要:無論是藝術鑒賞,還是現實哲思,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均能給人以思考。文章就張錦龍的油畫作品《霸王別姬》進行了賞析,近距離欣賞這幅油畫,狂妄的心總能沉靜下來。
關鍵詞:油畫;霸王別姬;項羽;歷史典故
當我打開畫冊,猶豫的目光驟然觸碰到畫面,剎那間,一股攝人心魄的力量傳遍全身。我被畫面噴薄而出的悲壯、絕望乃至鳳凰涅槃般的痛楚深深地震撼住,久久無法平靜。
這幅取材于歷史典故、題為《霸王別姬》的油畫,是著名畫家張錦龍幾易其稿、潛心打造的經典之作。先后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油畫院的張錦龍,師從楊飛云、陳丹青等名家,其作品多以唯美的東方女性為主,飽含傳統的民族元素。而這幅《霸王別姬》卻一改他含蓄、內斂的畫風,筆觸粗獷,色彩凝重,使得整幅作品大氣磅礴,滲透著狂野的藝術氣息。
這幅油畫以表現主義手法描繪了心高氣傲的楚霸王項羽在垓下身陷重圍,與愛妻生離死別的錐心一幕。為了助夫君擺脫絕境,虞姬這個柔弱的女子義無反顧地自我了斷,將一線生機留給她壯志未酬的男人,用驕人的身軀譜寫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凄美的愛情故事。
畫面中悲痛欲絕的項羽以最深情的公主抱緩緩托起心愛的女人,仰天長嘯。輕裝之下的虞姬宛若熟睡的貴婦,靜靜依偎在男人懷中,顯得是那樣的安詳、從容。一只纖細的手無力地垂著,讓人止不住心生憐愛。特別是那飄逸的秀發,與楚霸王的沖冠怒發遙相呼應,反襯出陰陽兩隔的藝術感染力。背景處硝煙彌漫的古戰場,尸橫遍野,濃重的烏云壓得人喘不過氣……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羽,這個傳說中“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硬漢在愛人倒下的最后時刻,將人性中最為柔軟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人唏噓不已。
作者在構圖方面布局嚴謹,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勇于創新,險峻中求平衡,整體結構跌宕起伏。粗野奔放的霸王,恬淡靜美的虞姬,兩者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視覺上具有強烈的沖擊力。而在色彩的運用上,凝煉老辣,把油畫材料極剛、極柔、極厚、極薄的特性發揮到極致,并且巧妙地揉進同一幅畫面,達到了超乎尋常的潑墨效果,使得畫面沉穩、蒼古、質感強烈,正如作者所說,“試圖把國畫的寫意精神和深邃雋永與油畫技術有機結合,從而賦予作品更多的內涵和遐想空間”,使之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力求精準,頗費了一番心思。霸王別姬的故事以各種版本在民間流傳,這對亂世鴛鴦歷經戰亂的離散,恰似一段不朽的神話,散射出千古如斯的光輝。為了把握好這一題材,作者查閱了大量史料,無論是戰爭場景,抑或服裝的款式、花邊紋飾,無不一一考證,反復斟酌。畫家坦言創作這幅史詩般的作品,他絲毫沒有考慮官方及市場因素,純粹是藝術追求,在傳統油畫的基礎上求新求異。如霸王的披頭散發及衣不蔽體,更能體現戰爭的慘烈以及身臨絕境的悲壯。此外,為了讓人物形象盡可能鮮活,作者運用大膽的表現方法反復渲染畫面,并借助頭發及臉部表情的細微刻畫突出主題,謀求筆墨與境界的完美結合。從某一側面表現出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末路,毫不夸張地說,該畫盡顯才情,達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獨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