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稿人 楊景元
2月份,國內主要糧食市場總體穩中趨弱。今年春節較早,節前市場總體購銷較為清淡,農戶惜售心理致使收購進度落后于去年,春節過后,東北地區氣溫顯著回升,農民開始加快售糧,且受中美可能達成貿易協議,市場擔憂農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同時,豬瘟疫情持續發酵,打擊養殖業,飼料消費可能大幅下滑,糧食市場總體承壓偏弱。
國內宏觀政策繼續保持寬松。2月15日,央行發布了2019年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外幣貸款增加375億美元。導致春節前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支持大宗農產品價格1月底出現反彈,但節后央行通過公開市場不斷回籠資金,市場重點關注短期供應壓力及需求乏力。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1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4233萬噸,同比減少1875萬噸。其中,粳稻4241萬噸,同比減少367萬噸;玉米6416萬噸,同比減少1500萬噸;大豆255萬噸,同比減少65萬噸。當前收購進度仍落后于去年水平,近期內市場余糧仍然較多,給市場帶來壓力。
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國內大豆市場行情表現平淡,東北地區大豆余糧比例較上年偏高,春節過后農戶出售需求增加,但收購主體對后市持偏空心態,多以觀望為主,入市收購較謹慎,且多數加工企業尚未開工,現貨市場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狀態,大豆市場價格基本維持年前穩中偏弱走勢。國際市場大豆也基本持穩。
2月8日消息,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的2月份供需報告顯示,全球2018/2019年度大豆產量預估為3.6099億噸(12月預估3.6920億噸),期末庫存預估為1.0672億噸(12月預估1.1533億)。全球2017/2018年度大豆產量預估為3.3999億噸(12月預估3.3947),期末存預估為9809萬噸(12月預估10130萬)。報告將 2018年美豆最終產量下調 150 萬噸,由于壓榨需求下降,將中國今年的大豆進口量下調200萬噸至8800萬噸。
2月17日,油世界也下調南美特別是巴西大豆產量至1.135億噸,同時還下調了巴拉圭和烏拉圭大豆產量,預估分別為840萬噸和260 萬噸。將本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估調降720萬噸至 3.533 億噸,但仍高于上年的 3.415 億噸。
中國農業農村部2月供求形勢報告,對大豆市場供需形勢和價格的預測與上月一致。預計2018/19全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365萬噸,低于上年度。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部分養殖戶補欄意愿,再加上中國對部分國家取消菜粕等雜粕進口關稅后雜粕對豆粕的替代消費將增加,預計2018/19年度國內豆粕需求將減少。且近期巴西大豆開始收獲上市,美國大豆庫存高企,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期恢復,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供應仍較充裕。
2月19日,2019年中央1號文件出臺,《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中明確提出大豆振興計劃。此前征求意見中計劃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億畝。通過優化補貼政策擴面積,統籌用好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完善生產者補貼和輪作休耕補貼,國內政策進一步向大豆傾斜影響。2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通知稱,2019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大豆種植。該部委明確提出,力爭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積增加500萬畝以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國產大豆總產量為1600萬噸,比上年增加72萬噸,增幅為4.7%。國產大豆供給保持寬松狀態。
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大豆現貨市場購銷基本停滯,正月十五過后,關內地區零星啟動,東北地區2月末氣溫明顯回升,農民明開始積極售糧,但加工企業多數仍未開工,收購較為平淡。截至21日,東北產區食品豆毛貨收購價在3200~3300元/噸之間,蛋白稍高的報價3400元/噸,較春節前明顯下跌。山東地區油廠東北大豆收購價3600~3810元/噸。華北天津地區港口進口大豆報價相對穩定,集中在3200~3220元/噸之間,其中加拿大非轉基因大豆3980~4000元/噸。
國內豆粕現貨報價穩中偏弱,珠三角部分企業報價跌至2610元/噸,沿海豆粕價格整體運行在2700元/噸之下,保持弱勢格局。巴西大豆貼水報價為125美分,當前核算的3月船期巴西大豆生產的豆粕理論成本約為2760元/噸。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進口大豆738萬噸,較去年12月份的572.1萬噸提高近30%。去年12月份,中國大豆進口曾創2011年12月以來的新低。總體來看,2018年,全年大豆進口8803.1萬噸,同比下降7.9%,這也是7年來首次下降。但隨著后期中美貿易爭端緩和,進口大豆數量將重新回升。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日22日監測數據顯示;美灣大豆(3月船期) C&F價格393美元/噸,美西大豆(3月船期)C&F價格385美元/噸,巴西大豆(3月船期)386美元/噸。進口大豆升跌水:墨西哥灣(3月船期)159美分/蒲式耳,美國西岸(3月船期)138美分/蒲式耳,巴西港口(3月船期)138分/蒲式耳。
2月初,國內大宗商品總體保持反彈勢頭,受一月政策寬松提振,國內大豆期貨年前亦小幅反彈,春節過后,市場需求平淡,短期內農民售糧積極,供應壓力顯現,大豆期貨價格持續回落,至22日,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一號期貨主力A1905合約盤中再度跌破3400元,預計短期內仍將保持偏弱格局。

圖1:大商所黃大豆1號A1905合約走勢圖
國內豆粕期貨亦持續走弱,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面再度擴大,對飼料行情的影響超出此前評估。飼企采購謹慎,貿易商囤貨意愿不足。截止22日收盤,大商所豆粕主力1905合約報2546元/噸,處于近3年低點附近,走勢上繼續保持空頭趨勢,不排除進一步跌破2500元/噸的可能。

圖2:大商所豆粕期貨M1905合約走勢圖
美國CBOT大豆期貨價格本月走勢平穩,當前美豆庫存壓力仍然較大,中國進口量仍大幅低于常年水平,單受談判樂觀預期支持,期價一直持穩于920美分附近,短期上方仍然面臨950美分一帶的壓力,關注中國能否大量進口美豆。

圖3: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5月合約走勢圖
總體來說,當前市場仍然利空氛圍較重,經濟總體趨弱難以大幅拉動市場需求、短期售糧壓力較強,加之進口預期增加等因素,豆價近期缺乏上漲題材支持,預計維持穩中趨弱格局。
2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繼續回落,因節前東北地區收購進度較慢,農民惜售余糧較多,春節過后,氣溫回升不利儲糧,農民售糧積極,短期市場供應增加,同時受豬瘟持續擴散影響,養殖行業受損較為嚴重,影響后期飼料需求,也不利于玉米價格上漲。此外,中美貿易談判迄今為止,進展較為順利,為后期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成為可能,玉米替代品在近兩年進口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較大可能進口量大幅增加。雖然,東北地區生加工產能增加,國家亦提出燃料乙醇政策,提振玉米需求,但近期市場仍然空頭氣氛占優。另一方面,節后加工企業降價收購,市場收購量較年前穩步增加,且受成本支撐,預計玉米價格下跌空間不會很大。
據最新的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預測,2018/19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00億噸,比上月上調96萬噸,比上年度增2.2%;總消費量11.31億噸,比上月下調105萬噸,比上年度增4.2%;貿易量1.66億噸,比上月上調82萬噸,比上年度增12.5%。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3.09億噸,比上月上調129萬噸,比上年度減9.2%;庫存消費比27.3%,比上年度下降4%。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1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4233萬噸,同比減少1875萬噸。其中,粳稻4241萬噸,同比減少367萬噸;玉米6416萬噸,同比減少1500萬噸;大豆255萬噸,同比減少65萬噸。
春節過后,東北深加工企業陸續開始恢復收購,整體價格較年前向下調整。天氣漸暖在農戶潮糧存儲方面有一定限制,因此農戶急于售糧,個別地區回落幅度高達30~50元/噸。山東地區規模深加工企業收購價略有下調,東北產區價格下浮,入關糧源持續到貨,節后玉米市場走弱,抑制華北地區行情。南方飼料企業采購節奏放緩,購銷較為冷清,仍保持較強觀望心理。北方產區原料價格弱勢下調,導致銷區報價隨之受到影響,此外,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擴散對飼料需求面打擊較大,對原料需求形成抑制。
港口地區玉米價格表現疲軟,截止22日,大連地區大窯灣及北良港玉米平艙價格為1848~1868元/噸。鲅魚圈港平艙價格為1848~1868元/噸,水分14.5%以內,容重720。錦州港地區玉米平艙價格為1818~1838元/噸,水分15%以內。廣東蛇口港地區東北新玉米主流價格在1910~1930元/噸,水分15%以內。上海港成交價格為1900~1920元/噸。
截至2月22日北方四港玉米庫存共計約339萬噸。大雪過后東北氣溫回升較快,不利于糧源儲存,地趴糧的上市節奏加快,北方港口新玉米到貨量相到貨趨增,貿易發運恢復緩慢。廣東港口玉米庫存為113萬噸附近,走貨不暢,飼企觀望心態增強。港口走貨量不大,內外貿玉米日均出貨1.8萬噸。

圖4:玉米現貨市場價格
春節后玉米市場購銷陸續回溫,深加工企業陸續開工,開機率小幅提升,但淀粉的終端消費仍保持清淡,廠家報價持謹慎態度,整體價格弱勢調整為主,加之中美貿易談判結果有不確定性,使得淀粉下游消費企業采購觀望心態濃厚。
據我的農產品網對全國65家主要玉米淀粉廠家開停機情況調查數據顯示,預估2019年第8周(2月18日至2月24日)全國玉米加工總量為66.19萬噸,預計開機率為72.74%,較上周上調7.35%。各淀粉廠已陸續恢復生產,開機率回升明顯。截止2月20日玉米淀粉企業淀粉庫存總量93.4萬噸,較上一周增加1.8萬噸。玉米淀粉市場購銷恢復較慢,企業主要以執行年前交貨為主,庫存繼續高位增量,目前市場整體庫存壓力較大。
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從我國出現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共涉及22個省4個直轄市,累計發生108起,養殖業以及飼料行業整體艱難并經受著市場的重重考驗。非洲豬瘟爆發導致生豬存欄大幅減少,生豬發現疫情后被大批量撲殺及養殖端被動清欄退養等行為,加劇了生豬飼養行業去產能進程,且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環比同比均持續下降。中長期對飼料行業利空,料將拖累玉米需求。

表1:2019年1月份生豬存欄
2月份,春節過后國內玉米期貨呈現持續下跌,截止2月22日,大商所玉米期貨主力1905合約本自2月初高點1875元的一路下跌,最低至1803元,22日收盤報1811元,本月下跌52元/噸。從走勢上看,期價短期在1800元/噸附近暫時企穩,但當前市場氛圍仍然偏空,關注1800元一線能否有效支撐。

圖5:大商所玉米期貨主力1905合約走勢圖
因目前階段農民手中仍然較多,短期內集中售糧價格下跌將損及農民收入,影響種糧積極性。22日黑龍江省糧食局于組織召開玉米、大豆購銷形勢分析座談會。為了帶動秋糧收購市場,2月末,黑龍江將啟動省級玉米和大豆儲備收購,預計將收購30萬噸玉米和20萬噸大豆。此外,今年玉米國儲拍賣時間也有延后的可能,將對玉米市場起到支撐作用。
2月份,春節過后東北產區購銷尚未完全恢復,已開機的米廠多消化庫存為主,當前各方主體收購量暫時不會有明顯增加。今年東北地區“暖冬”現象明顯,春節后氣溫大幅回升,不利于稻谷存儲,且春播備耕在即,農戶售糧意愿增強。當前市場關注熱點多聚焦在2019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發布。鑒于小麥保護價下調3分至1.15元/斤且稻谷的市場預計,水稻2109年最低收購價將小幅下調。
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份公告數據,預計2018年稻谷總產量依然處于近幾年高位為21213萬噸,同比減少55萬噸,減幅為0.26%。預計2018/2019年度國內稻谷總消費為1933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66萬噸。其中國內食用消費為15850萬噸,較上年度略減30萬噸;飼料消費及損耗為15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50萬噸;工業消費18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50萬噸。預計2018/19年度全國稻谷結余量為1933萬噸,較上年度減少497萬噸。總體來看,仍然供大于需,預計國家“去庫存”進程仍將繼續加大力度,對稻谷價格將產生較大壓力。
據最新數據統計,截止到2月10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4192萬噸,同比減少416萬噸,減幅9.0%。其中黑龍江省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粳稻2623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16.5萬噸。從當前稻谷收購總量約占產量的比重統計數據看,目前農戶手中仍有一部分余糧留存。預計后期隨著托市價政策支持力度下降,農戶惜售心理逐漸減弱,稻谷購銷的逐漸恢復,粳稻收購量會有所提升。但粳稻托市收購截止到2月末,目前整體收購已經處于尾聲,再加上粳稻市場收購形勢偏弱,預計總收購量難以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稻米市場需求處于恢復期,米廠開工率不高,市場購銷總體偏淡,稻米價格總體較為平穩,局部地區有所走弱。截止2月20日,黑龍江哈爾濱長粒粳稻收購價為3100~320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4770~4850元/噸。佳木斯加工企業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600~2620元/噸,圓粒粳米出廠價3870~3950元/噸。吉林德惠超級稻收購價3020~3060元/噸,超級大米出廠價4400元/噸。安徽巢湖粳稻市場收購價2460元/噸,粳米出廠價3640元/噸。江蘇泰州新季優質粳稻收購價3040元/噸,大米出廠價4240元/噸。
杭州糧油批發市場安徽產一級粳米批發價為4440元/噸,安徽產普通粳米4340元/噸,江蘇產普通粳米4340元/噸,黑龍江產圓粒粳米4400元/噸。
截止到2月19日,2019年稻谷拍賣共計進行13次,累計投放早秈稻552萬噸,實際成交1.7萬噸,成交率0.31%,均為底價成交,成交量同比減少28.4萬噸,減幅94%。陳稻出庫陸續展開,市場供應不斷增加。受上年輪出不暢、輪換計劃受阻等因素影響,今年各地紛紛提前制訂了儲備稻谷輪換計劃,部分地區已開始實施,預計后期將會很快迎來輪出高峰。同時,隨著2月托市收購的結束,政策性稻谷拍賣也將很快提上議事日程。上年政策性中晚稻首次拍賣時間在3月底,在目前政策性稻谷去庫存較為迫切的情況下,預計今年政策性稻谷拍賣時間也不會太晚。陳稻供應大量增加,將導致陳稻市場不斷走弱。后期稻谷市場供應仍趨于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