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青

腎臟由腎小球、腎小管和腎間質形成。慢性腎炎、糖尿病等容易導致腎小球損傷,而藥物和毒物容易導致腎小管和腎間質損傷。
藥物導致的急性腎衰竭主要是藥物的直接毒性或者過敏反應引起的急性腎小管壞死或者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
1.解熱止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
解熱鎮痛藥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但其副作用也非常多,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有腎損害、肝損害、胃粘膜損害、出血等,急性腎衰竭是其最為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含有解熱止痛的功能但容易被忽略的藥物是感冒藥,許多感冒藥中都含有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的化學名字叫“對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種解熱鎮痛藥,具有抗炎、鎮痛、降溫等作用。但其抗炎、鎮痛作用相對較弱,所以只用于退燒和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頭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痛經等。因其具有退燒作用,所以撲熱息痛也是常用的抗感冒藥。目前仍在使用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有:速感寧膠囊,感冒靈膠囊,維C銀翹片,999感冒沖劑,感特靈,泰諾酚麻美敏片,泰克膠囊(復方氨酚烷胺),達諾片,白+黑日夜片,百服寧,菲迪樂(氨酚曲麻片)及許多小兒抗感冒藥。
2.抗菌素:包括青霉素類、頭孢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磺胺類以及抗結核藥利福平等。
(1)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以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強;
(2)青霉素類:各種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誘發腎臟損害;
(3)頭孢菌素類:以第一代頭孢霉素最明顯;
(4)多黏菌素;
(5)四環素族: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質血癥;
(6)兩性霉素B;
(7)萬古霉素;
(8)磺胺類藥物。
3.中草藥:一般人認為服用中草藥很安全,實則有些中草藥也有較強的腎毒性。含馬兜鈴成分的飲片比如關木通、淮通、防己、青木香等和含有重金屬的飲片比如朱砂、雄黃等是高危藥品。
4.造影劑:造影劑廣泛應用于血管造影、增強CT、腎盂造影等,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衰竭也經常發生,尤其是原有基礎腎臟病者更容易發生。
5.化療藥:阿霉素、順鉑、甲氨蝶呤、長春新堿、博來霉素、亞硝基脲環孢素等。
除了藥物外,其他容易導致急性腎衰竭的物質有:汞、鉛等重金屬,魚膽、豬膽等動物膽囊,小龍蝦,蛇毒、蜂毒、蝎子毒等某些毒素。
1.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藥物,避免損傷繼續發生;
2.對少尿、無尿者嚴格控制入量,避免水腫加重;
3.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減輕炎癥壞死,促進腎小管的修復;
4.非甾體類消炎藥的腎損害機制是藥物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導致腎組織缺血,因此,使用前列腺素制劑前列地爾等也有治療作用;
5.因血液透析可能加重腎缺血,所以要嚴格掌握血透指征。
藥物導致的急性腎衰竭預后良好,如能及時診斷及正確治療,多數患者腎功可恢復正常,完全康復。但個別重癥腎功能衰竭、病情復雜或原有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腎功能常難以恢復。因為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會對腎臟造成損傷。而且,老年人的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藥物容易在腎臟蓄積,極易發生藥物性腎損傷。所以,老年人用藥一定要當心,尤其是應用含有撲熱息痛的感冒藥及其他解熱鎮痛藥,更應該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