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珺
近年來,我國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廣泛開展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管水平。當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為了有效規避資產發生大范圍地損失和變化,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就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管水平。本文在充分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控中的會計集中核算的重要作用及此項工作存在的問題的前提條件下,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積極開展會計集中核算工作,構建一套完善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對于單位的財務管控工作甚至是單位的整個監管工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實際的會計核算工作中,為了有效規避財務風險事件地出現,強調的是決策與執行相獨立存在,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的出現。然而,在單位開展會計核算過程中,財會人員由于受到上級領導的威逼利誘,為了能夠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在財務工作中往往會弄虛作假,以達到相應的目的。而會計集中核算方法,能夠有效地將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統一化地核算,將傳統的會計工作的決策與執行關系加以轉變,通過強制性地管控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與事務的順利實施與開展。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體系當中,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往往屬于同一個部門的工作。然而,這樣會致使最終負責財務審批工作與會計工作是同一個人,此種職能混淆的情況極有可能會使得內控作用丟失,從而對單位會計工作的順利實施與開展產生了不良影響。當在會計集中核算實施之后,要求將會計監督與財務審批職能相分離開來,如此便可以對工作職能混淆地情況加以預防,從而能夠有效監督會計工作的開展。
會計集中核算要求將相關憑證單獨進行管理,這樣能夠幫助審計部門對單位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行監督以及檢查。傳統的財務工作開展過程中,會計信息資料均由本部門自行保存,極易為部門財務造假提供便利,而外部監督卻難以有效查實和查明。會計集中核算將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統一化的監管,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規避了財務造假情況的發生。
行政事業單位要積極落實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就會使得納入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從而不能對資產進行準確地核算。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也發生了較大的變革,如此就不能很好地向單位會計核算中心進行報告。此外,某些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相關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普遍低下,對自身的業務熟悉度還不足,這樣就會導致會計核算的結果失真,可信度不高。
當前會計核算中心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工作內容繁多,不能對各單位的資產進行直接性的管理,因此單位會計核算中心不能很好地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清查以及核算等。在單位開展資產管理方面,由于會計核算與資產管理之間的聯系較少,因此,某些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發生變動時,不能及時地向會計核算中心進行報告,極易導致賬目與現實情況不符的問題存在,從而對財會數據的真實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所有行政事業單位若均采取集中核算方式,往往會使得會計核算中心管轄較大面積,不能對單位的具體業務以及實際開支、專項經費以及往來地資金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效地掌握,從而使得單位的會計核算管理的準確度水平較低。
傳統的單位會計核算與資產管理間的發展十分不協調,不能很好地進行整合在一起,對此應該不斷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將責任制度加以落實,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單位轉移以及處理資產時,需要嚴格地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等,并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有效管控財務管理工作。此外,還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定期清算,以保證賬目與實際情況相符。
為了可以將此類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應該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實際開支情況進行充分調查之后,與實際相結合,制定與行政事業單位開支標準更相符的相關標準,并嚴格地遵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對開支標準作出相應的調整。行政事業單位的開支標準往往與實際不相符,對于某些支出款項,可經過充分地探討,從而對資金開支加以確定。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在對財務管控的應用過程中,對于財會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以及責任意識水平的要求均較高,因此,需要對單位的報賬財會隊伍進行建設,將相應的會計監管機制加以完善,對會計報賬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地培訓以及考核,將財務知識以及會計管理方面的內容不斷加以完善。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持證上崗,此舉可以充分地確保報賬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
綜上所述,當前時期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對財務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會計核算中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諸如:會計核算中心與資產管理的關聯水平下降、會計核算與資產管理之間的整合不足、會計核算的準確度較低等方面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地順利實施。對此,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