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培 單 舜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2016年6月國務院又進一步提出持續五年的全民健身計劃。這一計劃目標旨在到達2020年,全國至少有七億人每周可以參加一次體育鍛煉;4.35 億人加入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行列,群眾身體素質得到穩步提升。全民運動不單單涉及到體育行業,而是與經濟社會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全面的經濟結構。預計全民運動產業消費的總規模達到1.5 萬億元。進入新時期,全民運動產業逐漸成為人民獲得健康的重要依托。
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國及地方各級財政投入大量專項資金,專項資金能否做到專款專用合理配置,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審計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運動產業中存在著因資金配置不合理導致的浪費現象。全民運動產業肩負著體育興國的職能,帶有很強的公益性質,因此資金配置不能完全由利益驅動。例如前文提到的體育場館的建立,許多資金在發展過程中流向了青少年培訓、體育器材生產與銷售等行業,但從屬于房地產行業的體育場館建設卻因營利不高而受到冷遇。但合格的體育場館恰恰是全民健身最基礎的設施之一,長此以往必定阻礙全民運動的開展。另外部分專項資金管理缺乏嚴謹性,預算與項目開展進度不一致,也是資金配置中的問題之一。審計過程中我們發現引發此類問題的主要責任在單位財會工作者管控不嚴,或工作不嚴謹導致撥款時間與項目開展時間不一致。例如某些項目尚未開展或因各種原因推遲開展資金并未使用,但已被列入經費支出中。導致大額資金閑置浪費,應有作用難以發揮。若究其源頭還是在于相關產業沒有制定具體的專項資金支出范圍及操作程序,籠統的管理原則必定會降低資金使用效率。
在預算過程中出現失誤可能會導致資源的浪費,但結算過程中若結余不清則會導致資金的擠占與挪用。伴隨著全民運動產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其中資金往來規模也越來越大,若上一環節應繳納的專項資金不能做好結余清算工作,拖延下去會導致后續問題不能解決。若長期堆積會導致相關資金不能有效運轉,故而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另外,在審計中還發現許多企業未能開出或從上游開具專項資金的合格發票,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國家稅款流失。全民運動產業既是國家頂層的發展戰略,是國家層面提升人民體質與健康的規劃,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若高效發展管理得當,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并為國家財政收入作出很大的貢獻。但在審計中我們發現由于全民運動產業尚處于朝陽時期,許多行業在資金流通過程中發票使用存在不正規的問題,若稅務部門不能及時有效監管會導致非正規發票入賬,稅收不能及時入庫。
所謂效度即審計活動的有效性,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的審計效度不高體現在審計效果不理想,對于促進全民運動產業下其他工作的糾正與指導并沒有起到十分明顯的效果。導致審計效度不高的原因有許多:首先,審計力度不夠。由于全民運動產業內部分制度不健全,加之受復雜的市場活動影響,資金來源復雜、使用防范、流程復雜,導致出現票據管理相對松散、資金私下挪用等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其次,審計體系內部缺乏有效地協調與配合。全民運動產業涉及到多個參與主體,也涉及到多個審計主體。有的地方設立有專門的對全民運動產業進行審計的機構而有的地方沒有,如果審計機關內部不能做好協調與配合工作就會出現審計內容缺失、審計項目交叉重復等現象,降低審計信度與效度,降低審計監督應有的整體職能。最后,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也是影響審計效度因素之一。人是社會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將直接影響審計過程中的工作效率。另外,全民運動產業既具有其他產業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如果審計單位工作人員能夠對全民運動產業特性有一定了解,在工作中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效度就是提高審計工作在整體工作中的作用,是提升審計工作效果的根本需求。面對全民運動專項資金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想提高審計效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審計方法,審計方法使用得當可以大幅提升審計效率。減少項目完成后采取一次性審計的審計方式,將審計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實行年度審計、分段審計與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各個環節審計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審計工作的預防功能,變被動為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審計過程中做好項目劃分,對于重點項目和重點專項資金的使用要著重安排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堅持早介入、細跟蹤。
第二,強調審計的真實性。若要提高審計的真實性,前提是要深入被審計單位進行現場實地調查,并采用分析性復核、點面審計相結合等更有效的審計方法,沿著專項資金的使用流向及時抽查復核,核實專項資金使用的真實性。
第三,要加大問題懲處力度。審計情況表明,在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審計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依據問題嚴重程度進行懲處。對于嚴重違反國家規定,侵占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的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對于已發現問題但拒不執行審計結果的行為,要做好督促工作監督審計決定的執行和落實。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及難題要及時解決,促進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審計更加制度化、規范化。
良好的審計方法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在審計規范的完善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全民運動產業是相對新興的產業,所以在專項資金審計規范方面可以采用試審與全面推開相結合的方式。先行試審的優點十分突出,初步確定審計流程可以確定審計重點,事前查找漏洞與可能出現的問題,使審計方案更具執行力與指導性。另外在得到初步經驗后再行推開可以減少失誤,在初步摸索后及時調整,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初審后還可以留出時間多方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審計方案。
第二,需要轉變一些傳統固有的審計習慣與觀念,進一步優化審計手段。在審計模式上可以引進借鑒系統審計模式與風險審計模式。全民運動產業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系統,在專項資金審計方面要注重審計的系統性。能夠有效的對潛在風險進行預警,是達成審計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風險審計模式的推廣也十分必要。
第三,要打破專項資金審計受外部牽制過多的問題。避免外部牽制并不是說審計不接受外部影響,相反要由審計部門牽頭,做好深入的擴大與交流,掌握交流過程中的主動權。在對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審計過程中要與審計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和財務部門密切聯系,便于查找問題根源,增強控制效果。
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2014年全民運動健身戰略已經上升為我國的頂層戰略,可以看出全民運動健身在我國整體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地位。未來全民運動產業的資金投入量會越來越大,適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泛,相關審計工作在整個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防范風險與監督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在這種趨勢下審計單位有效的自我監管是達成審計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審計單位自身監管得當才能做好專項資金的內控審查,監督資金的使用是否有因管理不規范或管理辦法落后而造成的內耗。
審計單位的自我監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對審計人員的監管。在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的審計過程中人是最積極最靈活的因素,審計人員必須依法、依規審計并不斷提高審計水平才能促進整個審計機關嚴格履行審計職責,保障審計工作高效開展。因此審計單位應不斷提升審計人員思想的純潔性,并定期組織審計專業知識與全民運動產業相關知識的交流培訓,提升審計人員的工作意識與能力。其次,要做好自我監督工作。成立由審計單位各級成員組成的督查小組,督察小組可以劃分為幾個自查小組,定期對已完成項目的法律法規執行情況、審計質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審計項目執行審計準則情況及開展績效審計工作情況等進行交叉檢查,檢查結果應由自查小組上報給督查組,督查小組根據發現問題的實際情況給出整改方案并設定整改時限,之后對整改情況進行逐條檢查,確保全部整改到位。有效的評價工作也不可或缺,可以將檢查結果和整改情況進行通報,加強學習,互相交流,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力爭將每個全民運動產業專項資金的審計項目都打造成優秀審計項目。
國民健康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參考因素,也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提高的衡量標準之一。為增強全體人民體質切實保障人民幸福生活,過去幾年在黨和政府密切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相對健全、覆蓋各地區與城鄉的全民運動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成。鞏固這一體系,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和進一步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有重大意義。
單舜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