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梅
在企業的長期經營管理過程中,再加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要確保企業資產的有用性,需要企業管理者積極探索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推進企業的內控管理制度。換言之,企業內控體系是企業日常管理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財務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針對企業內控體系的探索是很有必要性的。
(一)內控體系的理論基礎不夠堅實。內部控制自引入我國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眾多企業所追捧,因而無論是現代企業還是老牌企業,它們對內控理論的認知都是深入淺出的,但是在將理論內化為適合企業自身的內控理論時,往往會出現問題。關于內控體系的構建,很多企業僅僅是認識到內控的五要素,或者是僅僅看到了內控體系對財務管理的作用。事實上,內控體系的構建不僅僅是作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而是有效作用于企業的整個經營管理流程的,因而多數企業對內控體系的認識還存在欠缺,導致企業無法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內控體系理論,因而企業內控體系的實際構建就會存在障礙,最終導致內控實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部分企業在設計內控體系之初并未全面考慮到企業的戰略目標,因而很多企業的內控體系與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脫節,繼而導致內部控制無法有效實施,甚至出現內控體系形同虛設的現象。
(二)內控體系的科學性欠缺。一是企業內控體系的內容無法兼具系統性和整體性。這是指企業的內控制度和內控理論體系無法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接,因而內控制度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規范作用不強,使得內控管理無法滿足財務管理對信息的需求。二是內控體系的內容無法有效的促進企業內各部門間的協作。這是指企業的內控體系內容無法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起到輔助和推進作用,因而企業內控體系的有用性無法體現。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比如,部分企業在參考或學習其他企業優秀內控體系時,未能將內控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學習到和領會到,因而“搬來的”內控體系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甚至適得其反、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作。
(三)內控體系的風險管理不足。由于很多企業的所有者都是早期創業者,很多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持有“風險不會發生”的僥幸心理,因而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普遍不強。作為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組分,內控體系在某種程度上為企業彌補了發展中存在的劣勢,但基于內控體系的風險管理卻存在一定的缺口。具體來說,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內對內控體系的重視程度不足。這是由于企業財務人員及內控人員僅僅把內控工作作為企業的日常工作,因而基于內控體系的風險防范意識亟待加強。二是內控人員及內控相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這是指企業在構建內控體系的過程中,內控流程涉及到的企業人員對風險持有“不積極應對、不積極防范“的態度,因而內控體系在構建內控體系之初并沒有把風險管理放在應有的地位,繼而導致以內控體系為基礎的風險發掘、風險分析、風險防范策略不足,使得風險往往發生在企業無法察覺的范圍內,最終導致企業正常運營和管理存在問題。三是風險管理無法貫徹到企業內控體系的方方面面。從內控管理的主要目的出發,企業構建內控體系是為了對財務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和監督,繼而對企業發展所遭遇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但是當前企業的風險管理并不能全面考慮到內控體系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比如,企業的全面預算編制后缺少嚴謹的風險評估機制、企業的資產管理無法覆蓋到企業未來所控制的為企業帶來損失的固定資產。
(一)進一步提高內控人員的認知和綜合素質,以堅實內控體系的理論基礎。首先,企業的正常運作是企業全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而內控體系的正常實施是企業內控全體人員的奮斗結果,所以,企業需要對內控人員的認知和綜合素質進行改造和提升。具體來說,就是說企業針對內控人員要提高認知要求和素質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對內控人員的監督力度,確保內控人員務必參加企業內在職培訓或在職研修,最終保障企業內控人員充分認識到內控體系的內涵。關于其內涵,企業培訓要抓住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關注內控體系對企業整個經營管理流程的作用。從理論上講,內控體系的構建需要依據于企業的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等各方面一般流程,使得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控制和監督;從實踐中講,同時還要注意考慮企業的特殊情況,最終確保企業內部形成一套“有特色而又不失規范性”的內控體系。二是關注內控體系與企業戰略目標的結合。這要求企業在確定戰略目標時考慮在內控體系中的應用,如果不考慮戰略目標在內控體系中的實施和推進,那么企業內控體系就無法為戰略目標的推進而發力。對此,企業需要在實際內控體系的內容中設計或完善與戰略目標實施有關的執行指標。
(二)完善企業內控體系內容,提高內控體系的科學性。企業要提高內控體系的科學性,需要從內控體系的內容入手,包括內控管理制度、內控監督評價機制等等。對此,企業首先要確保內控體系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兼具,讓內控管理制度和理論能夠適用其控制環境,使得內控制度能夠有效規范企業的經管活動,最終充分滿足企業財務管理對信息的龐大需求量。其次,企業的內控體系內容需要有力的促進企業內各部門間的協作。這要求企業要盡可能的處理內、外部因素對內控體系的影響,最終促使企業內控體系能夠長期維持。同時,還要規避“照搬內控體系”的現象,確保企業的內控體系是基于現實的、基于現狀的,最終促使內控體系具備充分的科學性。
(三)增強基于企業財務的內部監督,以加強內控體系的風險管理。一是增大對企業內控風險的重視程度。這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和內控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增強企業內對內控風險的監督,以確保內控管理萬無一失。二是轉變企業內控人員和內控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認識。這要求企業對風險持有更加積極的態度,同時完善風險發生的應急機制,以確保在風險發生前及時察覺到風險的存在,最終促使企業從容的應對風險。三是促使風險管理深入到內控體系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要求企業的風險管理達成“控制和監督企業財務活動”的目標,同時在企業的日常工作中完善風險管理的風險評估機制、固定資產管理止損手段等等,使得企業內部監督能夠切實發揮作用,最終促使企業基于內控體系的風險管理得到有效增強。
綜合而言,現代企業在探尋自身生存發展之道時要考慮內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問題,內控體系是站在整體觀和長遠觀角度的管理工具,因而它對企業整體的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此,企業相關者需要從自身現狀和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出內控體系的可行之策,使得內部控制對企業起到規范運營、提高效益的作用,最終促使企業和企業內個體在發展中邁出更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