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對如何建設人民滿意的“指尖上的網上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
從整體目標來看,《意見》提出,到2022年,建成以中國政府網政務新媒體為龍頭,整體協同、響應迅速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全面提升政務新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工作職責上來看,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務新媒體工作的主管單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是本地區政務新媒體工作的主管單位,主管單位的職責是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政務新媒體工作。同時,各級政務新媒體要接受宣傳、網信部門的有關業務統籌指導和宏觀管理。
內容建設是政務新媒體的根本。《意見》提出,解讀回應是政務新媒體的主要功能之一,必須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進行主題策劃和線上線下聯動推廣,重點推送重要政策文件信息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公眾廣泛知曉的政府信息。在形式上,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更多地運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形式提升解讀效果。
政務新媒體是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凝民心的重要平臺,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創造了更廣泛、更便捷的條件。《意見》指出,政務新媒體要認真做好公眾留言、審看發布、處理反饋工作,回復留言要依法依規、態度誠懇、嚴謹周到,杜絕答非所問、空洞說教、生硬冷漠;群眾的訴求要限時辦結、及時反饋,確保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規范運維是政務新媒體的底線。《意見》明確,各級政務新媒體都要嚴格內容發布審核制度,堅持分級分類審核、先審后發,明確審核主體、審核流程,嚴把政治關、法律關、政策關、保密關、文字關。此外,為了規范轉載發布工作,《意見》還對發布文稿的稿源做了規定,要求原則上只轉載黨委和政府網站以及有關主管部門確定的稿源單位發布的信息,不能擅自發布代表個人觀點、意見及情緒的言論,同樣不能刊登商業廣告或鏈接商業廣告頁面。
規范發展不等于千篇一律,政務新媒體既要符合基本要求,也要注重把握不同形態政務新媒體分眾化、差異化的特點,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果。除了常見的微信和微博,《意見》鼓勵采用微聯動、微直播、隨手拍等多種形式,引導公眾依法有序參與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共創社會治理新模式。在政民互動方面,各級政務新媒體可以結合重大活動、重要節日及紀念日、主題日等設置話題、策劃活動。此外,政務新媒體還要善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分析研判社情民意,為政府決策提供精準服務。
責任編輯: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