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浩
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對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進人民幸福具有綜合推動作用。當前,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旅游業進入發展黃金期,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義重大。常熟市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活力強勁,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以常熟市為例探尋旅游業助推高質量發展之路具有積極價值。
旅游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綜合效益好,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旅游業是提升消費品質、拉動綜合消費的重要抓手。常熟市素有江南福地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近年來,常熟市大力推動旅游業快速優質發展,創成5A級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區和4A級方塔古跡名勝區、服裝城購物旅游區、蔣巷鄉村旅游景區、梅李聚沙園等高A級景區群,打響了“江南福地,常來常熟”經典旅游品牌。2018年,常熟旅游接待人次超過2200萬,同比增長2.5%,旅游總收入突破360億元,同比增長4.6%。
旅游業是促進文化傳播、踐行生態理念的重要契機。常熟擁有3000年文明史,吳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源遠流長。常熟注重文化與旅游有機融合,精心打造江南文化旅游品牌,推動常熟古城古跡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講好虞山文化流派的典故故事,不斷探索用好沙家浜IP的新方法。同時,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旅游發展,確立長江鐵黃沙島生態旅游用途,嚴守虞山尚湖生態紅線,保護昆承湖、南湖等濕地景區自然風貌,旅游與生態的良性互動成效顯著。
旅游業是帶動多業發展、促進融合提升的重要平臺。常熟旅游在發展中以產業融合來釋放綜合帶動效應,積極創新“旅游+”“+旅游”,“+研學”推出“常塾·研學堂”品牌和平臺,“+體育”打造尚湖國際馬拉松賽、“風光智跑”賽事、尚湖鐵人三項等精品活動,“+農業”涌現出以蔣巷村為代表的鄉村振興典型,“+工業”產生了波司登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示范點。產業間的融合既豐富了旅游業發展的內涵,更為相關產業拓展新空間、提供新舞臺,為轉型升級注入活力。
新時代旅游業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形勢和使命發生了重要變化,滿足游客對旅游生活的美好需求,提供豐富完善、結構合理、品質優越的旅游產品,成為未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當前,應明晰旅游業發展的思路路徑,圍繞注重內涵與提高質量,推動常熟旅游邁向優質旅游發展時代。
提升格局,將旅游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考量。旅游業發展必須提高站位、提升格局,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在常熟這樣工業經濟實力雄厚的地方,重點要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城市更新、產業轉型、鄉村振興、文明提升等中心工作,充分釋放旅游業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增進文化傳播交流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在服務大局中實現發展壯大。
提升格調,將促進旅游優質發展作為自覺追求。走優質化發展之路是旅游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旅游業發展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其作為解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抓,推動旅游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推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滿足最終消費需求。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間的競合關系更加凸顯,常熟旅游必須提升格調、補齊短板,結合常熟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在提升既有的虞山尚湖和沙家浜等傳統景點景區發展水平的同時,更加注重策劃開發休閑度假新產品新業態,推廣常熟閑適精致生活方式,注重精準服務與精細管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旅游需要。
提升策略,推動特色資源的旅游價值充分釋放。常熟市山水城相依、林田湖相融,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優勢獨特。常熟旅游要充分利用好優勢資源,提升發展策略,走特色路、打組合牌,充分發揮常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濕地城市品牌效應,推動資源優勢釋放出應有的旅游價值。一方面,外塑形象、打響品牌,創新開展城市旅游主題宣傳推介,另一方面,練好內功、做優產品,打造主題化體驗性旅游產品,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廣大游客常來常熟、常來常新。
系統謀劃旅游業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當前及今后一個階段,常熟市將圍繞打造特色主題鮮明、長三角必游、全國知名度高的休閑旅游城市的目標,大力實施休閑度假提升、旅游發展融合、市場推廣創新、旅游服務優化、產業發展保障五項工程,實現旅游業態多樣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管理規范化、旅游效益綜合化,使旅游業成為常熟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和支撐性產業。
大力實施休閑度假提升工程。傳承常熟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生活形態,打造具有江南水鄉古城特色和生活情調的精致慢生活體驗游產品。策劃休閑度假核心吸引物,加快度假主題產品建設,圍繞虞山生態步道串聯歷史文化遺存,提升虞山文化旅游功能。堅持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推進沙家浜大型文旅項目,建設田園綜合體、大閘蟹休閑樂園、唐市古鎮旅游區,擴大紅色教育與研學旅游影響,打造高品質特色化旅游度假區。創新濕地生態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做精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和尚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差異化做好南湖、昆承湖、泥倉溇、沉海圩濕地公園的生態旅游功能開發與基礎設施完善。
大力實施旅游發展融合工程。深度挖掘常熟歷史文化名城獨特資源,依托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宗教文化等資源,注重活化利用,疊加旅游元素,發展文化旅游。利用琴川河、南涇塘的古城風貌以及方塔、曾趙園、燕園古典園林和文廟、翁同龢紀念館等串點成線發展古城游,豐富南門壇上核心啟動區業態,打造有歷史記憶的商業老街區,激活鐵琴銅劍樓的文化旅游價值。進一步擴大尚湖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賽事影響力,以市場化手段吸引新的特色體育旅游活動落戶,在風景中辦賽事,在大賽中做旅游。
大力實施市場推廣創新工程。圍繞“江南福地,常來常熟”主題,統籌時令節氣、當季美食、民俗非遺、運動休閑等元素,系列化策劃旅游子主題,開發配套旅游產品線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開展精準營銷推介。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提升江南文化節、沙家浜旅游節、江南花朝會等活動影響和口碑,策劃形式新穎的旅游主題活動。政企聯動建立旅游產品創新孵化器等平臺載體,積極扶持文化旅游產業眾創集聚區建設,建立創意策劃、營銷宣傳、金融支持、資源對接、智慧旅游應用等扶持孵化機制,實現優質資源對接嫁接。
大力實施旅游服務優化工程。以“常熟旅游”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查詢、在線預訂、在線支付、線上導覽、信息推送等功能,打造常熟旅游服務方便快捷的線上總入口。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融合共建,對接上級旅游大數據平臺,建成運行大數據中心和旅游應急指揮中心,發揮旅游大數據在精準營銷、投資決策、應急管理、市場監管方面的作用。加快完善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景區、游客集中區域的旅游公交基礎設施,優化旅游公交布局,提高公交線路景區聯通率,推進生態停車場和智慧停車設施建設,實現游客無縫換乘和便捷出行。
大力實施產業發展保障工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鎮協同、部門聯動、政企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重大旅游項目規劃建設,有機銜接交通、土地利用、服務業發展、商業布點等。探索建立部門和屬地旅游目標責任監督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納入市級機關、板塊績效管理考核體系。充分發揮市旅游安全專業委員會作用,推動旅游企業和涉旅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完善日常監督檢查和聯動執法機制。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研究室副主任、掛職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包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