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勵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這句生動而深刻的話,就是希望我們看到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懂得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這個道理。通過市里組織開展的“暖企惠民”大走訪活動,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走訪,句容市茅山鎮永興村的東宋家莊成了我最牽掛的地方,結了對子的老鄉們也都成了我最放心不下的“親戚們”。他們臉上的“表情包”就是各自生活的“晴雨表”。從第一次走訪到多次回訪,有三個老鄉讓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個老鄉是一位82歲的老奶奶。她第一次見到我們,一下子就哭了。她住在一間破舊的平房里,一進大門除了一張八仙桌就再沒有別的家具,即使是42度的高溫天氣也沒有電扇。瘦瘦小小的她站在昏暗的角落里,顫抖的雙手端著裝滿了藥的生銹餅干盒,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丈夫、兒子都去世了,一個人無依無靠的日子實在是太艱難了,年紀這么大又一個人生活,要是哪天突然病倒,死在屋子里,都沒有人會知道。因為有風濕、冠心病,左手手臂經常發麻,每天還要去田里種地,靠著單薄的低保和救助,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說著便只管哭,哽咽地再也說不出一句話。我忙上前接過老人的藥盒子,攙她坐下,但除了從口袋里掏出僅帶的幾百元錢,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村里把能用的政策都用足了,但還是治愈不了老人心里的苦。我們只能通過建立大走訪常態長效機制,定期來看望老人,給老人以關懷和慰藉。
第二個老鄉是一位50多歲的大叔。他初見我們就連聲嘆氣。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平時跟著舅舅干木匠,靠幫村里人裝修掙點生活費。雖然收入不固定,但基本還能滿足一家5口人的日常開銷,只是他心里總放不下自家的三四畝茶場。因為茶場面積太小,村里沒有統一承包經營,自己又舍不得花錢雇人幫忙。每年三四月份茶葉上市的時候,全家人就像上了發條似的,沒日沒夜地辛苦采摘,可茶葉卻怎么也銷不出去,每年看著近萬元的收入就這樣打了水漂。說著就拿出了一袋袋散裝茶葉,整整齊齊地排在桌上,嘴里憤憤不平地嘀咕著,以后再也不種茶葉了。像這樣的散戶茶農在句容農村并不少見,我們走訪的10戶村民中就有3戶有同樣的苦惱。為了幫助村民盡快解決問題,我們走訪一結束就立即聯系村委會,詢問村民現有的茶葉銷售渠道,并會同市里的農業部門,共同想辦法拿主意,同時號召村委會鼓勵村里的種茶大戶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銷。這樣既能做強自己的茶葉品牌,又能解決村民的滯銷難題。
第三個老鄉也是一位50多歲的大叔。他見到我們就笑了。因為小女兒剛結婚,對他來說又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見到我們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地夸共產黨好。原來,幾年前他就一直擔心村里的泥濘路太破,怕以后嫁女兒的時候車難開、路難走,給親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讓人家笑話。一年前,我們去他家里,拉家常的時候,他把這樁心事說了出來,但又怕給我們添麻煩,特意告訴我們就是隨口一說,讓我們不要放在心上。第二天,我們就把他的苦惱反饋到了市里,并通過“督辦臺”將問題作了進一步交辦。如今,真到大叔嫁女兒的時候,村里的面貌大變樣,環境好了,村民富裕了,連他最擔心的路也修好了,日子過得順當,別提有多高興了。
隨著走訪次數的增多,我對農村的情況了解了不少。但說實話,和走訪之前的農村“印象”相比,我還是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生病或殘疾有那么大的影響,能把一個收入不穩定或原本完整的家庭拖得一貧如洗、分崩離析。二是沒想到,有時政府的一個小小舉動卻有萬分巨大的力量,能直達老百姓心底,讓他們感念至深、感恩圖報。三是沒想到,農村的情況是這么復雜,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的困難和問題,哪怕日子看起來過得再風平浪靜,也總有道不出的苦和難。“苦”的是各家有各家的情況,政府光靠出錢出物并不能解決每個家庭的所有疾苦;“難”的是很多老鄉早出晚歸、沒日沒夜地辛勞,也只能剛夠開銷,很難讓全家人真正過上安穩富裕的日子。
老鄉生活的苦和難,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肩負的責任是多么重大。2019年是沖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省委提出“全面性”“廣覆蓋”“高質量”的突出要求。為此,我們不僅要看小康路上的“大多數”“平均數”,更要解決“極少數”“末位數”。當前,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還是貧困老鄉,而且貧的不光是“口袋”,還有“腦袋”。對此,我也有一些思考。
第一點是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不可忽視。現在村里想方設法給困難群眾提供財政扶持和社會救助,從眼前的效果來講,這確實能發揮一定作用,但不能作為長久之計。解決貧困,還是要從源頭上想辦法、找對策,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讓村民的心熱起來、人忙起來、精氣神足起來,讓更多的貧困人口有事做、有活干。就像前面提到的賣不出茶葉的大叔,要是他有村集體經濟組織作支撐,而不是個人單打獨斗,就不至于每年損失那么多錢了。
第二點是黨組織的帶動作用不可忽視。從實踐來看,但凡黨組織強的地方,黨員的能動性、積極性就會不斷提高,不管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還是扶貧幫困,都能發揮較強的帶動作用。現在有的村里確實有不少好的企業、好的能人,但是他們作為企業和個人,首先要考慮的還是如何壯大自身。所以,基層的發展,關鍵還是要靠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帶動。其實,黨在村民眼里就是一個個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有義務也有能力走進每一名黨員和群眾的心坎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努力奮斗的目標,團結帶領黨員和群眾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努力奮斗。
第三點是精準精細精確的幫扶不可忽視。目前,句容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和人口,分別占鎮江全市的56.68%和56.30%,其中因病因殘因災致貧的人數最多。這些低收入群眾基本可以分為有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這兩類。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就像我前面提到的82歲的獨居老奶奶,就要實施低保、五保的扶持政策,為他們看好病、兜好底,讓他們安享余生,同時還要給他們精神上的陪伴和關懷,讓他們找到生活的希望和精神的支點。對于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就要精準把脈,找到致貧的根源,用不同鑰匙開不同的鎖,精準、精細、精確地予以幫扶。
身受才能感同。“大走訪”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能和基層的老鄉們結對子、攀親戚,真切感受到了他們的生活現狀,也讓我切實體會到機關部門轉作風、抓落實的重要性。有時我們“大走訪”時對群眾說過的一句話,也許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個盼頭、一個希望;有時我們工作材料里提到的一個問題、一個辦法,也許就是基層和部門努力的一個路徑、一個方向。所以,我們對待每一項工作,無論多么認真、多么仔細、多么嚴謹,都不為過。
(作者單位:中共鎮江市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