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黎紫 木夕 本報記者 劉清
“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和澳大利亞?”澳大利亞SBS電視臺11日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10日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中國正試圖利用智庫和非營利組織影響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輿論。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博爾頓的觀點反映出他對美國社會的不自信,同時也是對中美日常交流異常敏感的表現。
博爾頓在采訪中聲稱,中國試圖通過孔子學院和其他方式影響美輿論。中國對美國施加的影響,“比歷史上其他國家所努力施加的影響要大”。他還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也在做相同的事情。
據報道,博爾頓還對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提出的“華為威脅”表示支持。此外,在特朗普當地時間11日向國會提交的2020年預算報告中,博爾頓對中國的上述關注和擔憂也將有所體現。
李海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博爾頓是美國新保守派代表人物,他對于中國這番不切實際、顛倒黑白的評論,反映出美國保守派以意識形態判斷中國的錯誤思維。李海東表示,博爾頓對中美正常人文交流的主觀評價,與中美兩國人文交流不斷增進民眾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現實存在巨大差距。他表示,實際上美國的公眾和精英并不拒絕與中國展開文化和媒體等領域的交流,事實也證明這對雙方都有幫助。李海東還表示,博爾頓的言論反映出他代表的群體對中美交流缺少底氣,所以會異常敏感。
博爾頓眼中“受中國影響”嚴重的澳大利亞,去年通過了包括“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在內的一系列反外國干涉法律。法新社11日稱,“中國影響”是澳大利亞相關法律背后的主要考慮之一。
從去年12月10日起,澳大利亞“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要求試圖影響澳政治和政府的外國代理人進行登記,寬限期截至3月10日。據報道,目前僅有9個機構或個人公開登記他們的外國代理人身份。此外,還有18個左右的注冊申請正在處理中。11日,澳大利亞總檢察長波特為他主管的這項計劃進行辯護,稱盡管目前只有少量注冊,但該規定正在改變人們的行為。
波特表示,一些前澳政府官員已離開由中國控制的組織,這說明相關規定正在產生影響。但有分析人士稱,該法案本身也存在一些模糊之處。在規定應注冊的4類行為中,除議會游說、一般政治游說和接受外國資助外,還有內涵不太清楚的傳播活動。有人擔心,一切可能影響政府觀點和看法的傳播行為,都被納入了需要注冊的范疇。▲
環球時報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