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3月11日文章,原題:馬可·波羅回到中國中國與意大利領導人本月或將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而在布魯塞爾,歐盟將討論涉及中國投資歐洲的共同戰略。歐盟不少地區已與新絲路相連,包括希臘、葡萄牙、屬于中國與中東歐“16+1”機制的歐盟國家,以及出于務實目的的意大利。
不過,讓白宮氣急敗壞的是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邁克·杰拉奇透露的一個消息——中意兩國或將簽署意大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諒解備忘錄。該倡議是個覆蓋廣、周期長的歐亞一體化計劃。但美國政府不想從中獲益,只想與之作對。白宮發言人譏諷該倡議是“中國造,為中國”的計劃。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因為若是那樣,就不會有150多個國家或地區——且還在不斷增加——和國際組織正式支持新絲路。
杰拉奇只是陳述了一個明顯事實:“一帶一路”聯系將使更多“意大利制造”出口到中國。筆者在歐亞兩地生活,在意大利時經常談論新絲路,對此深有體會。“意大利制造”——美食、時裝、藝術、室內設計,遑論豪車——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無與倫比,連法國都比不上。中國游客喜愛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以及在米蘭的購物體驗。因此,華盛頓沒理由讓意大利人接受與“一帶一路”相連會損害美國利益的說辭。
筆者解釋過,意大利其實已經連上“一帶一路”。論海上貿易,意在歐洲國家中位居第三,是“一帶一路”的歐洲最南端,也是從東部和南部進入歐洲的門戶,還是通向西部和北部數十個目的地的最劃算通道。目前項目的一個關鍵是正在改造的威尼斯港。該港接通從中國經地中海到奧地利、德國、瑞士、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的供應線。它也是可替代鹿特丹和漢堡(均與“一帶一路”相連)的超級港口。
不論華盛頓、倫敦甚至布魯塞爾怎么想,這是羅馬和米蘭認為關乎意大利國家利益的事。看看中國人對“意大利制造”表現出的鐘情,雙贏又一次贏了。▲
(作者皮普·埃斯科巴,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