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力瑋,姚宇宸,張義雪,付 裕,韓梓平
山東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響應十九大號召,山東省于2018年5月份出臺《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旨在在更高標準、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而農業產業園建設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政府對農業產業園極為重視,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從當下山東省農業產業鏈發展的現狀來看,大多數產業鏈僅停留在構建這一層面,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情況并不理想,輸入與輸出不對等的情況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本文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融入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模式中,以此為基礎將農業產業園的發展階段分為生存階段,品牌階段,升華階段,并根據產業鏈的不同維度提出了由淺到深的創新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產業鏈籠統式的發展模式,改變了農業產業園傳統且單一的運營發展模式,增強了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創新性,為農業產業園增加發展動力與發展潛力。
國外現代農業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方面;而“農業產業鏈”這一概念最早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產生,然后迅速傳入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幾年來,國外對產業鏈的研究重點偏向于從供應鏈、物流鏈等角度思考如何去改善農產品的銷售、供應和管理的情況。
我國農業園區的研究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這是由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園面對著農業科技人才缺乏,農業作業生產經驗較少,資金不足,經營范圍較小,農業科技與園區的發展不能夠有效連接在一起等一系列的問題,經過對相關文獻的總結研究,國內學者對于農業產業園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規劃設計方面,探尋農業產業園區設計的方法,從科學規劃設計的角度采取有效的規劃設計手段對整個農業產業園區進行合理規劃,結合城市規劃理論、綠色產業理論、景觀規劃理論,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力圖實現產業與生態和諧發展,實現園區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1];就產業鏈研究來說,各類研究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馬世華等認為,產業鏈是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用戶連成整體的一種功能網鏈結構模式,通過對信息、物流、資金的控制,圍繞核心企業,從采摘原材料開始,加工中間產品以及最終商品,最后借助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蔡宇認為,產業鏈體現了在企業(或行業)之間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企業分工和專業化[2]。劉貴富、趙英才提出,產業鏈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某一行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及其相關企業,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關系,以產品為紐帶聯結成的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網鏈式企業戰略聯盟[3]。李義杰認為農業產業鏈是指與農業初級產品生產具有產業關聯關系的產業網絡結構體系[4]。從產業鏈發展的角度來看,和國外農業產業鏈發展的狀況相比,國內的農業產業鏈發展存在的問題較多,集中表現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延伸程度不高、產業鏈整體效益不突出,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橫向延伸和縱向拓展效率較低等一系列問題上,相應地,此方面研究就相對較多一些。綜上所述,我國關于農業產業園的研究正處于開拓期,國內相關研究大多是將農業產業園與農業產業鏈分開研究:就農業產業園來說,研究內容大多聚集在園區規劃設計方面上;就農業產業鏈來說,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產業鏈組織模式、農業產業鏈運行績效及影響因素、農業產業鏈延伸和構建、農業產業鏈整合這四個方面[5]。
本文將農業產業園與農業產業鏈結合起來,從農業產業鏈延伸的角度探尋產業園發展的新模式。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6]。其中,生理的需要與安全的需要屬于同一個維度,屬于人類的生存需求;情感和歸宿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屬于同一個維度,屬于人類的歸屬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要屬于人類的成長需求。這五方面的需要依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馬斯洛認為人類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激勵其追求較高層次的需要。并且,人類的需要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人類的各種需求支配著人類的各種行為,在人的不同發展時期,會有一種需要居于核心地位,支配著人類的主要行為[7]。因此,本文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歸納為三階段:包括X階段、Y階段、Z階段。
農業產業園的發展目標十分重要,目標超前者難以實現生產要素的扎實積累與沉淀,導致產業鏈發展根基不牢。目標落后者容易導致產業鏈發展缺乏創新因素和發展動力,因循守舊。因此,農業產業園應具體階段具體分析,尋求最適合自身階段情況的發展目標。據此,本文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了農業產業園產業鏈的延伸模式,由低級到高級分別為:X階段-生存階段、Y階段-品牌階段、Z階段-升華階段。
處于生存階段的產業園以銷售鏈為重點,并在四個維度上打造創新點,發展新模式迎合市場需求,吸引消費者,在技術鏈上,開辦農民學堂;在銷售鏈上,開辟新個性化銷售主題;供需鏈上,開辦農產品生長日記;價值鏈上,挖掘并輸出水果食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用技術鏈、價值鏈、供需鏈的延伸來推動銷售鏈的延伸發展(見圖1)。在生存階段中活動的目的注重迎合消費市場,目的單一且直接,當農業產業園所獲得的利益能夠滿足農業產業園生存要求時,便應進入品牌建設階段。

圖1 生存階段發展示意圖
品牌階段建設的不僅是產品品牌,更是文化品牌。在技術鏈上,開辦科研工作室,進行農業知識代培訓;供需鏈上采用ID Card模式和消費者互動評價模式;銷售鏈上采用私人膳養檔案和DIY&TE小農場模式;在價值鏈上,采用VR水果名片模式。農業產業園在品牌階段應更注重技術鏈、價值鏈、供需鏈的延伸發展(見圖2)。在品牌階段,應對整條水果產業鏈進行增厚延伸,四個維度的綜合發展。

圖2 品牌階段發展示意圖
在升華階段中,農業產業園更注重產業園的社會責任感,注重輸出文化和理念,追求自身的發展對整個領域乃至整個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見圖3)。農業產業園建立園區“新農民大學”,向外輸出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公共理念,參與構建食品信任體制;輸出生態發展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現代農業的建設,并做到協同發展科、教、文事業,建立適應高效生態發展的盈利模式,實現生態文明、農業文明相互促進[8]。

圖3 升華階段發展示意圖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將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分為生存階段,品牌階段,升華階段,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打破了原有的產業鏈籠統式的發展模式,為其提供發展新思路。
1. 農業知識傳承。整理總結農民在水果種植及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與方法,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檢驗與評價,并結合現代農業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總結成系統化、理論化的農民知識體系,傳承農民智慧。
2. 農業技術代培訓。產業園在園區內建立收費課堂,將水果生產知識轉化為經濟效益;在互聯網+的時代,通過線上付費網課培訓的方式,使農業產業園進行的農業技術代培訓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3. 農業技術輸出。與農業高校合作,聘請農業專家學者進行新技術研發并申請專利。農民可以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輸出到產業園區,加強農民與專家的交流與合作,使科技與生產相掛接。
1. 可追溯性。農業產業園可采用水果產品ID Card模式:通過一物一碼技術,在水果包裝上添加二維碼等編碼,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水果產品的可追溯信息和質量認證信息。
2. 消費者互動評價系統。關注消費者體驗技術,構建互動軟件平臺,使消費者能夠及時將水果產品的反饋信息反饋到產業園管理者手中。
VR文化名片模式是將產品賦予文化價值,迎合了市場對飲食文化產品的需求。在產品包裝上,利用VR二維碼技術,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展開對產品及文化的了解。其主要功能包括:
1. 虛擬生產過程,重塑水果形象。該模式帶領消費者了解農業產業園內的優質水果生產的過程和產品的質量安全信息,使消費者通過VR便捷高效的方式了解生產過程,重塑水果形象。
2. 展示文化內容,感受文化氛圍。將水果國學文化和水果營養知識以歷史故事、成語典故、詩詞名句、生產工藝等方式向消費者直觀地展現,使消費者在充滿文化趣味的氛圍中體驗水果帶來的樂趣。
提出私人膳養檔案與DIY&TE小農場模式,開展個性化定制,滿足高端市場需要。
1. 私人膳養檔案。隨著中華養生文化和中醫食療文化的興盛,消費者對于膳食養生的需求越來越高,可以將養生文化和膳食文化相結合,建立以水果養生為核心的私人水果膳養檔案模式。第一,建立云技術平臺,集成膳食養生數據。建立平臺技術,集成消費者資料,建立消費者交流共享空間,為消費者共同探討水果營養知識、水果養生搭配、交流共享水果養生文化提供平臺。第二,專業醫師進行搭配設計。農業產業園需聘請營養師或者相關醫師,分析消費者的個性化養生需求或食療需求,為消費者私人定制一系列專屬的水果養生食譜或水果膳食食譜。
2. DIY&TE小農場。農業產業園可為消費者提供私人DIY&TE小農場(TE為微量元素的英文單詞縮寫),即建立消費者專屬的可添加土壤微量元素的DIY小農場,包括:第一,土壤中的人體健康必需微量元素評價及調整。測評小農場內土壤中的人體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并根據不同的消費者身體的需要,對小農場內的土壤微量元素進行添加補充。檢測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土壤修復,保證小農場水果的優良品質。第二,DIY水果種植。消費者進行DIY水果種植,農業產業園提供管理、指導等服務,產業園還可以開辟教育實習基地,向社會普及水果生產流程知識,滿足農業教育需求。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將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分為生存階段,品牌階段,升華階段,在這三個發展階段中,技術鏈由農民學堂發展到科研工作室再到園區“新農民”大學,價值鏈由水果名片發展到VR名片,銷售鏈由DIY小農場發展到DIY&TE小農場,以及私人膳養檔案的建立,供需鏈由生長日記到ID Card 模式,農業產業園產業鏈的四個維度的創新模式,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深化發展,相互影響,共同推進農業產業園整體的發展。該理論打破了原有的產業鏈籠統式的發展模式,改變了農業產業園傳統且單一的發展模式和運營模式,增強了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創新性,為農業產業園的發展增加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