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璘琳


摘? 要:技術創新成果最有效的保護方式是獲得專利授權。影響權利資產價值的關鍵因素是權利穩定性,訴訟風險是專利評估中的首要因素。專利價值可分解為技術價值和權利價值兩部分,專利權利價值定義為有專利保護和無保護情況下項目價值的差額。文章基于實物期權理論,構建訴訟風險下專利評估模型,并分析影響專利權價值的關鍵因素,為創新企業的專利決策和監管部門的政策引導提供參考。
關鍵詞:專利評估;訴訟風險;實物期權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5-0030-03
1 概述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其中又以專利表現最為顯著。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總數呈指數增長。2017年我國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位列世界第一,且超過美日韓歐四方申請量之和。隨著專利申請量激增,平均每項專利審查時間不斷減少,難以保障對每項專利完全審查,專利授權后穩定性存在不確定。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專利無效宣告請求超過4000件,經過審理宣告無效的比例約30%至40%。一旦專利被宣告無效,創新成果就失去了價值基礎,對企業產生沖擊性影響。因此,要對專利進行合理評估,必須考慮專利法律風險。
2 前期研究基礎
專利技術評估一直都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熱點。由于專利價值未來不確定等特點,實物期權成為專利價值研究的有效方法,Gil (2007),Ernst et al.(2010)等的研究論證了實物期權方法的優秀表現。在國內,黃生權(2006),劉小青等(2009),葛翔宇(2015)等將實物期權方法與具體專利評估實踐相結合,進行更深入探討。
然而專利權并不能對專利技術進行完全保護,專利權具有不確定性,存在被無效或訴訟的風險。前期文獻在評估專利價值時大都沒有考慮訴訟風險的影響。Lemley and Shapiro(2005),Encaoua and Lefouili(2009)都肯定訴訟風險的存在,并對專利價值具有直接影響。近年來,專利訴訟風險對企業專利運營的影響得到更多國內學者的關注。張杰(2015),潘越(2015)和朱月仙等(2018)分別從風險識別、司法保護和風險預警等角度,探討了訴訟風險下的企業專利策略。但已有研究都將專利風險視為外生因素,而專利風險是在企業技術創新和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具有顯著的內生性特征。故此,將專利訴訟風險內生化更符合企業管理實際。
在前期研究中,專利價值和專利權利價值被等同起來。從專利價值來源看,專利價值應該包括技術價值和權利價值兩部分。權利價值是與沒有專利保護狀態下的創新技術價值相比,授予專利后其價格的增加值。這個思路為專利價值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3 嵌入訴訟風險的專利評估模型
假設企業是行業中具有生產能力的在位者,企業開展創新活動,若研究成功取得成果將申請專利獲得授權,并通過自實施商業化開發該成果。因此,可以將在位企業與專利相關的技術創新活動劃分為兩個階段:研發階段和入市階段。研發階段從零時開始,該企業分階段每期投資I,直到某t*∈[0,T]時刻開發剩余成本K減少至零。一旦開發完成,企業開始收入正的現金流C。若市場前景不佳,企業可以選擇最優放棄時間?子∈[0,t*]退出項目。假如該創新申請并得到專利保護,專利到期時間為T,且到期后企業現金流將急劇減少。
假設企業創新對另一個已有專利存在侵權的可能,可能被侵權專利的所有者是一個研究型機構,即該機構不會對持有專利進行商業化運作或不成為在位競爭者。該機構作為企業專利有效性的挑戰者,將成為侵權訴訟發起者。在訴訟風險情境下,挑戰者將選擇合適時間?子*∈[t*,T]發起訴訟。假如訴訟成功,挑戰者將獲得損害賠償和對企業未來現金流按比例提成的權益。
3.1 模型基本假設
假設研發項目總投資規模為K,單位投資為I,項目所需成本滿足以下隨機過程:
其中dz和dy都是布朗運動的增量,I為每期投資且服從隨機過程。總成本K每期減少-Idt剩余項目所需成本不斷減少;?滓K(■)dz是均值為零,方差與單期投資I和成本期望K線性相關的隨機過程,用以表示技術不確定性;?酌K體現單期投入成本的不確定性,項目完成時間也是不確定的。項目開發完成后,凈現金流滿足以下表達式:
3.2 訴訟風險作為賣空的訴訟期權
運用實物期權方法,訴訟風險具有期權的特點。挑戰者決定是否訴訟并選擇最優訴訟時間 ,使其期望支付最大化。因此,訴訟期權相當于持有創新(專利)企業賣空一個美式看跌期權。假設訴訟費用由雙方共同承擔,以L1和L2分別表示企業和挑戰者的訴訟成本。而且,挑戰者訴訟成功的概率p作為專利質量的測度,概率p越高專利質量越低。假如訴訟成功,挑戰者獲取損害賠償,等于訴訟時間? 以前企業項目現金流的一定比例,比例為? ? ? ?。此外,挑戰者將對企業項目未來現金流按比例?茲∈[0,1]進行提成。訴訟后挑戰者能夠執行監管,未來提成比例?茲明顯高于訴前賠償比例? 。挑戰者訴訟的期望支付為:
商業化的現金流的期望現值,減去訴訟期權的價值以及訴訟成本現值。在開發階段,項目前景不好企業可以放棄項目,包括退出期權在內。企業會在完成項目所需的剩余成本和項目繼續情況下期望價值之間進行權衡。項目在零時的價值為
3.4 專利權價值
專利權價值等于專利保護下項目價值和無保護下項目價值之差。沒有專利保護的項目,項目開發成本與專利項目相同,但項目現金流有很大差別。本模型假設無保護下項目現金流與專利項目現金流呈比例關系,該比例定義為Q,且Q滿足以下隨機過程:
當計算得到專利項目價值和無保護項目價值時,專利權價值可由下式得到:
Vpa=Vp-Vu
其中Vpa為專利權價值,Vp為專利保護下項目價值,Vu為無保護下項目價值。
4 最小二乘蒙特卡洛模擬的數值分析結果
在實物期權定價領域,專利保護下R&D投資項目的價值評估是具有挑戰性的難題。因為項目過程中包括多個不確定性來源,而且各不確定性之間相互影響并關系復雜。針對美式期權最優停時的數值分析問題,最小二乘蒙特卡洛模擬法(LSM)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
4.1 模擬設計和參數設置
考慮訴訟風險的專利評估模型中包括兩種以上期權,如放棄期權和訴訟期權,且各期權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兩個期權有著相同的標的資產——項目產出的凈現金流。執行放棄期權,不再發生項目現金流,以此為標的資產的訴訟期權也隨之消失。同樣,訴訟期權的執行會改變退出期權的標的資產的價值,即由原來項目總價值V減去訴訟期權期望價值后,降低為V'。因此,兩個期權會相互影響,單獨計算每個期權價值再簡單相加是不合理的。在模擬分析過程中,必須處理多個相互作用的期權,得到復雜情境下R&D項目價值。
LSM模擬參數包括完成開發期望成本、每階段投資、凈現金流及無風險利率等,參照實際項目情況設置如表1所示。
4.2 數值模擬結果
本文模擬采用對偶變量技術,以提高收斂性并減小方差,每次模擬隨機生成5,000對對偶數據序列,足夠保證敏感性分析的準確性。在生成10,000條隨機路徑基礎上,分別得到10,000個專利保護下項目價值和無保護下項目價值,從而獲得10,000條專利權價值的結果。10000條結果的分布呈現類正態分布形狀,通過計算價值分布的均值,得到專利權利價值為0.827百萬元。其中,專利權利價值約占為專利項目價值的36.57%,該比例即取得專利授權對專利項目價值所做貢獻的比例。
為了考察訴訟風險對專利權價值的影響,表2對加入訴訟風險的專利權價值和未考慮訴訟風險的專利權價值情況進行了統計比較。存在訴訟風險時,項目價值和專利權價值都顯著低于未考慮訴訟風險下的情況。加入訴訟風險后,項目價值和專利權價值為正的概率都下降,項目價值為0的概率則反而升高。因此,當存在訴訟風險時企業放棄項目的可能性增大。同時,若項目失敗,企業損失情況比無訴訟風險情況下更嚴重。當存在訴訟風險時,專利權價值僅占專利項目價值的36.57%,而不考慮訴訟風險的情況,專利權對項目價值的貢獻往往能達到50%以上。
5 敏感性分析
訴訟風險的度量參數包括:勝訴概率p,訴訟成本L1和L2,訴前賠償系數? ,訴后提成比例?茲。通過敏感性分析考察訴訟風險相關因素對專利權價值的影響。在以下各圖中,虛線表示專利保護下項目價值,點線表示無保護下項目價值,實線代表專利權價值。無論創新企業是否申請并獲得專利權,訴訟風險同樣存在,且假設專利保護和無保護情況下,挑戰者勝訴概率和雙方訴訟成本相同。
圖1給出了勝訴概率p和訴訟成本L1,L2的敏感性分析結果。如果專利質量上升,則專利穩定性更好,挑戰者勝訴概率p下降,專利權價值相應降低。隨著企業訴訟成本L1的增加,或者挑戰者訴訟成本L2的減少,專利權價值呈現下降趨勢,反之同理。專利權的穩定性是影響專利權利價值的最直接因素。
本文基于實物期權理論,構建專利價值評估模型,探討訴訟風險對專利權利影響。通過該模型,企業管理者能夠更合理評估專利權利價值,確定專利申請策略。同時,也能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一些政策制定參考。
參考文獻:
[1]Gil,N. On the value of project safeguards: embedding real options in complex products and systems, Research Policy, 2007,36:980-999.
[2]Ernst H., Legler S., Lichtenthaler U.,. Determinants of patent value: 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analysi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77:1-19.
[3]黃生權.基于實物期權理論的專利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129-130.
[4]劉小青,陳向東.基于復合期權模型的外國在華專利價值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30(11):57-62.
[5]葛翔宇,趙翼,周艷麗,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的專利權價值問題——基于跳擴散實物期權定價的建模與模擬[J].系統管理學報,2015,24(3):355-364.
[6]Farrell, J., Shapiro, C.,(2008). How strong are weak pat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4):1347-1369.
[7]Encaoua, D., Lefouili, Y.(2009). Licensing 'weak' patents.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 L VII, No.3, 492-525.
[8]張杰,欒博楊,翟東升,等.高訴訟風險專利識別及應用——以LED照明專利為例[J].情報雜志,2015(8).
[9]潘越,潘健平,戴亦一.公司訴訟風險、司法地方保護主義與企業創新[J].經濟研究,2015(3):131-145.
[10]朱月仙,張嫻,朱敏.研發項目專利風險分析及預警方法研究[J].情報探索,2018(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