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生
摘 ? 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開展的最為深刻的農村改革,對于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發展,同時也積累了優秀的經驗和做法,但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辨析和思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路徑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農村內由集體共同擁有的各類資產及資源的組織載體,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指通過改革手段使農村土地資源、資產進一步實現產權明晰和權屬關系。農村綜合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需要解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問題,在這過程中需要同時兼顧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問題。解決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問題不僅有助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民財產收入,同時又有利于實現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交換,對于農村經濟的長效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同時來自于法律法規、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仍存在亟需解決的難題。
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動因
(一)城鎮化進度促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我國集體經濟在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雙重經營改革后,極大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化、城鎮化與工業化與生產權制度已經不相適應,這就促使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目前農村集體資產和人員都發生較大變化,這種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出現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農民迫切需要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來維護自身權益。此外,農村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吸引諸多廠家向農村投資,但由于農村經濟組織形式的不匹配,使得經濟發展受到阻礙,這種背景下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進一步滿足生產力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土地升值優勢的逐漸凸顯,農村中尋租逐漸增多,集體資產流失會對農民利益造成侵害,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就需要加強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二)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由市場化、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決定,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主要包括有限責任公司、社區股份合作社和經濟合作社三種形式,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和社區股份合作社依法在工商部門登記授予法人,而經濟合作社不被授予法人,而是由人民政府頒發證明書。三種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形式主要由農村市場化、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現實狀況決定。一般在集體資產以農田為主的純農業地區通常選擇經濟合作社,這種地區價值較高的資產較少。對于經濟發展較好農村地區由于農用地較少,有一定規模的集體建設用地,并以此形成經營性資產和資源型資產,這部分地區通常選擇社區股份合作社。對于經濟實力較強的農村一般選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這部分地區經營性資產總量較大且收益較好,因此需要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組織形式,此外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更有利于該部門地區拓展經營范圍。
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路徑
(一) 集體資產量化
集體資產量化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好國家、集體和村民之間的關系,在維護村民正當權益的同時還要保證國家和集體資產不流失。在產權界定和資產處理過程中可以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將縣區政府的資產界定為縣區屬國有,來自鄉鎮政府的資產界定為集體組織所有,來自社會的資產按比例界定為社會方所有,村集體資產按原值界定。在進行土地資產處置與資產收益分配時需要嚴格規定未納入改制范圍的土地各項收益仍按原來集體經濟組織所規定,此外還需要規定土地征收用所得的補償費在鎮、村及村民之間的分配方法。
(二) 資產股權化
資產股權化需要按照設計股權結構和確定農民股權兩個步驟進行,其中設計股權結構主要是選擇集體股還是崗位股,其中崗位股通過利益捆綁促使經營者對集體經濟負責,集體股可以用于村民委員會辦公和村民公共事業,同時也有人建議取消集體股,通過公益金和公積金提留用于村民委員會辦公和村民公共事業,這樣可以實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一次性改革。此外,有的地區使集體股具有股份和合作雙重性,其一方面使改革后的產權組織具有經濟獨立權,可以將公益金和公積金用于經濟實體,二是可以保證公益金和公積金提留具有法定比重,保證集體股積累過大后可以再做修改。確定農民股權目的是在產權制度上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力,并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力,其首先需要確定農民身份,其次需要確定農民可分資產的份額,將村內參加農業勞動的農民所創造的財富量化分配給每個農民,最后確定農民入股的股權。量化到農民的集體資產可以作為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后成立的新經濟組織的股份。
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原則
深化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農民的根本利益,在這過程中就需要確立農民的改革主體地位和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力。在這過程中首先要求由村民按照海選或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定改革組織,并且在整個選舉過程中要保證農民具有充分的話語權。在民主參與和民主決策的前提下,需要保持公開、公正和公平的精神,將權力真正交給村民,改革的全過程需要向村民公開,其中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必須由村民決定,凡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和改革中的各項爭議都需要嚴格遵守各項法規政策,并由第三方中介機構鑒定,由村代表大會確認。
四、結束語: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力,明確產權歸屬,從而充分調動起農村各類生產要素的潛能,在農村建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機制,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不斷總結方法經驗,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證農村經濟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云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試點將全面展開[N].人民日報,2014-10-19
[2]方志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問題與方法[J].中國農村經濟,2014(7)
[3]王賓,劉祥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股份化改革的政策效果:北京證據[J].改革,2014(7)13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