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靜
摘 ?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走出去”也成為了一項重要內容,而且“走出去”這一舉措也是我國國家政府以及我國企業界和學術研究界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在當前的新常態經濟大環境下,國際市場發展的越來越好、國內的市場出現了一些“產能過剩”的情況,我國的國家政策“一帶一路”的提出也推動著我國的企業逐漸向國際社會靠攏,逐步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但是在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實施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圍繞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大環境以及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企業“走出去”戰略中企業風險預防的手段,為我國的企業提供了一些參考。
關鍵詞:我國企業;“走出去”;市場環境
一、我國企業走出去意愿較強, 但國際化經營能力有待提升
(一) 監管趨嚴,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意愿依然較強
今年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實施了以保護自己“國家安全”為理由的對外國的投資進行審查制度,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外資安全審查制度的日益嚴格,審查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并且將原本處于經濟層面的安全審查上升到了法律層面,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將會進一步提高。但是反觀我國目前的經濟市場,我國當前的企業對外投資主要是在亞洲、歐洲以及北美地區,但是對美國仍舊保留著極高的投資熱情,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積極的參與到了境外的經濟貿易區的成立中,促進了我國的東道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情況。
(二) 投資合作擴張同時, 中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顯示不足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斷上漲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加速自身與國際經濟的接軌,通過“走出去”戰略實現資源的共享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在這一個大的趨勢下,我國企業在國際上表現出來的經營能力不足顯而易見。在企業的資產規模上,我國企業相較于原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與世界上的其他大型企業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企業的融資能力上,我國企業的融資能力近年來已經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但是總的來看,融資能力依舊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障礙,很多企業對國際市場的規則沒有基礎的了解會導致在國際市場中不能對規則進行靈活的運用和變通。
二、走出去企業面臨多重風險因素, 近期歐美監管動向需高度關注
(一) 國際化經驗不足, 多重海外風險難以規避
要實現企業的“走出去”戰略,就要對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提出要求,我國企業目前在國際化經營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企業在市場中的開拓能力有待提高,對信息的搜集以及周圍投資環境的調查要有一個深入的歸納;②企業內部還沒有一個靈活的應變機制以及系統,缺乏對組織的調動性,這在國際市場中無法實現及時的調整;③對不同文化的整合以及不同地區的經營方式沒有深入的學習和考察,在社會上無法合理的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④企業內部的風險意識不強,并且風險的應對機制也不完善;⑤企業內部沒有參與國家市場相關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因此對國際市場中存在的風險不能很好的規避。
(二) 東道國外資審查風險攀升, 需密切關注歐美動向
由于我國在外資市場的投資中的一些行為引起了相關國家的注意,因此近年來很多外資國家都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外資審查制度,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①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對我國的重點優勢企業比如化工企業、通信企業等體系提出了更加嚴格的審查制度;②英國、美國的相關部門對中國總投資企業的審查力度進一步提高,增加了我國進入的難度,并且美國將我國的投資劃分到國家風險中對我國的投資造成很大的不利條件;③歐盟內部呼吁加強對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投資的限制。這些都是我國進入國際市場的不利因素。
(三) 對發展中國家, 我國走出去企業的腐敗風險不容忽視
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中,腐敗問題不容忽視,國際社會上為了對企業的跨國經營行為進行制約和監管出臺了相對應的打擊賄賂行為以及建立了黑名單制度等等,但是由于我國的企業在一貫的運營中法制意識不夠強、對法律文化的欠缺以及對國際市場的規則不夠了解等情況會存在很大的腐敗風險,因此完善我國的反腐敗法律不容忽視。
(四) 海外投資架構的設計,需要合理的投資結構
在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投資行為中,機遇和風險并存是一個主要特征,注重海外的投資架構設計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很多企業對海外的投資稅務架構力不從心,這要求我國企業內部要有一個合理的投資結構來應對國際市場。
三、加強走出去企業風險預防, 是防控多重風險的重要手段
(一) 外匯監管風險
在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我國的企業都開始面向海外市場進軍,但是不論是在收購上還是資本運作上,都要注重對外匯監管風險的考量。匯率會營銷到企業的投資預算是否合理、現金流以及海外資產價值是否能夠獲得利益,并且在發展中國家貨幣幣值的波動會更大,外匯監管風險也就更大,因此我國在“走出去”戰略實施中要注重對外匯監管風險的重視。
(二) 稅務籌劃風險
在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實施中稅務籌劃風險主要包括不符合稅收法律規定導致的風險和沒有理解稅收政策導致的稅收負擔兩大方面[1]。我國的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在“走出去”的環節中由于稅收的籌劃不合理而導致稅收上的損失,因此我國企業要加強在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視程度,在進行稅務籌劃時要考慮到國際市場上的規則以及公司自身的情況。
(三) 財務風險
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中面臨的財務風險包括股東的未來收益的可變性以及企業的償債能力喪失的可能性,具體可以分為企業的政治風險、匯率風險、資金風險等多個方面[2]。提升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環節中的財務風險勢在必行。
結束語:
提升我國“走出去”企業的國際化經驗,對其在“走出去”環節中面臨的多項風險進行重視并改進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企業的外匯風險重視程度、加強稅務籌劃、注重財務風險的改進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曾強安. 企業“走出去”稅務風險及其控制[J]. 會計之友,2015,No.38828:98-100.
[2]郭冰. “走出去”的財務風險應對策略[J]. 中國外資,2018,No.414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