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林
摘 ? 要: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意義尤為重大,本篇論文通過分析縣域電子商務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縣域電商;農村電商
隨著信息技術、物流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各個行業。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戰略,鼓勵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農業構建起了農村電子商務體系。
我國政府對農業電商的發展非常重視,近年來多次在國家“1號文件”中重點強調“農村電商”。2013年首次提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2017年的“1號文件”,電子商務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視,提及了8次電子商務;2018年的“1號文件”,提出了”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等。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意義尤為重要。經過調查研究對我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歸納如下:
一、縣域電商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一)縣域電商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
很多地區縣域電商的發展沒有進行統一的頂層設計,各鄉村之間沒有統一協調,各自為戰,不僅浪費了資源,同時出現了同類商品競爭、農村品過度產出等問題,極大的影響了縣域電商的發展。
(二)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有待改善
農業電商的發展,物流是關鍵。目前很多地區農村倉儲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落后,配送效率低,二是在物流成本偏高,三是冷鏈物流體系落后,不能保障農產品的新鮮度。這極大的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特別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營銷。
(三)農村電商人才緊缺
人才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關系到農村電商發展的現在及未來。目前農村電商亟需的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類:電商運營類人才、農業類人才和食品類人才。
電商運營人才方面,包括美工、經營、推廣、客服等人才,而這類人才最好還能對農產品比較了解。農業技術人才主要包括農產品種植、病蟲害處理、產量提升等方面。第三類就是食品方面的人才。只有極少數初級農產品有較高的附加值,而農產品一般都是不易保存,附加值較低,只有經過適當加工,甚至深加工之后才能獲得更高的附加值。所以需要進行食品方面的研究,包括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各種食品類人才。
(四)電商農產品缺乏標準
農村品電商經營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尤其是水果、蔬菜、干果類。因為缺乏標準,商家不能實現準確的描述與分類,買家也很難辨別優劣。例如“和田玉棗”在網上經營中,不同品牌、不同商家的標準不一樣,商品的質量參差不齊。目前現有的一些認證及地理標志等,由于缺乏權威部門的監管,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懷疑,并對其普遍不信任。
(五)電商農電商產品質量無法保障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尤為重視。而目前來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如腐爛變質、農藥殘留、轉基因等已經成為主要的問題。
(六)電商農產品缺乏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安全非常關注,他們希望了解到農產品從選種、種植、收割等的全過程,需要了解商品的種植者及流通全過程,電商農產品需要具有高效、實時的安全追溯系統。而目前來看,行之有效的系統少之又少。
二、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做好縣域電子商務的頂層設計
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自上而下統一布局。縣級相關的主管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縣情進行充分的分析。分析內容包括縣域資源、現狀與潛力剖析;區位、交通、人口以及優勢的產品及產業剖析;特色的農產品有分析;文化旅游資源分析等。
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對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主要包括:目前本地的互聯網應用現狀、網購現狀、本地生活互聯網水平、網商的數量、網商類型、代表性網商、主要產品、電商服務業現狀(攝影、美工、包裝、營銷、物流、倉儲)、電商人才的現狀、人才培訓的現狀、農產品的供應鏈及品牌現狀等。
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發展定位、總綱領、總目標,做好總體規劃。縣域的特色商品,應該做好整體的規劃,適合大規模集團作戰,生產、營銷、銷售、配送、售后要分工明確,切勿各自為戰、各自經營,彼此競爭,互相扛價,得不償失。1-2年內預期實現的近期目標及3-5年內預期實現的遠期目標。制定縣域農村電商路徑設計與行動指南,規劃好縣域電商的發展的路線圖及擬發展的重點的項目,設計好農村電商的路徑及行動指南。
(二)構建順暢、智能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
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發展。縣級相關部門要抓住國家實施“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等行動的機遇。對物流的基礎信息設施和冷鏈運輸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建立全方位的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搭建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打造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全力構筑起完整而開放的倉、配、客、售后全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體系,形成打通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最強大腦”。
(三)加強縣域電商人才的培養
縣域電商的發展,需要首先構建農村電商發展的人才體系。根據很多縣域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經驗來看,在發展初期,主要通過政府投入、購買服務的方式來進行培訓。要培訓先行,從培訓到培養。培訓的主要途徑包括政府組織、專業機構組織、高等院校等。而高校可以成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
(四) 加強農產品電商的標準化運營、質量保障及安全追溯體系的管理
縣域電商農產品的標準化運營體系、質量保障體系、質量保障及安全追溯體系,需要由國家及相關行業統一制定,縣域需要建立相關的標準化運營團隊及監管、追溯團隊。加強對農產品標準及質量的監測工作的執行。各類監測機構、檢驗機構、追溯機構要以科學、求實、公正、公平為準則,健全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自律機制、提高檢驗、監測人員的素質,保證檢驗、監測工作質量,加強對檢驗、監測機構的監督管理。
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實現黨的兩個百年計劃的重中之重。 “互聯網+”為經濟發展及農業發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正視縣域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索和實踐縣域電商發展的新路徑,推動縣域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