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一談起兒童廣告,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便是那一則《我要上學》的廣告,畫面中出現了一張稚嫩的女孩的臉龐,她好像純潔的天使一樣凝望著我們,雖然她身上的衣服顯得那么的破舊,手指顯的格外的粗糙,但是她卻牢牢的握著手中的鉛筆,那雙動人心魄的眼神仿佛在跟我們敘說著她的故事。
關鍵詞:兒童廣告;兒童行為;心理影響
大部分優秀的兒童廣告都呈現有趣的故事情節,這些都體現了兒童這一階段的審美要求以及內心想法。通過這些兒童廣告可以使兒童展示童心與童趣,我們通過兒童對于兒童廣告的興趣點出發研究兒童的心理特點,并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樣能夠有效的使兒童形成對事物的有效認知。當然也可以通過廣告讓兒童寓教于樂,兒童這個階段主要是以游戲、娛樂為主,他們生性樂觀、積極向上,通過教育與游戲的結合能夠讓兒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思維基礎和信息并從中獲得快樂。
一、兒童廣告對兒童行為及其心理的消極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誤導兒童觀念
兒童是國家的花朵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其健康成長發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并使他們能夠養成優秀的品行與道德標準。廣告中對于金錢以及物質的宣傳過于激烈,往往會對兒童產生一定的拜金主義以及崇拜主義,容易在兒童群體中形成不好的風氣,并影響兒童群體的整體觀念的偏移。目前已經有不少學校攀比風氣比較嚴重,因此這種影響是極其不利的。
(二)誤導兒童語言
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他們很多時候難以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往往使用拿來主義。在兒童廣告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使用用語不規范甚至錯用的行為,這些對于兒童語言的發展是不利的。大量廣告用語在傳播中的錯誤運用,以及那些過于吹噓、假話連篇的術語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兒童對于語言的正常學習。
(三)誤導兒童態度
對于兒童產品而言,直接大規模的投放兒童廣告可以很容易的就影響兒童的消費觀,塑造了一系列不適合兒童的榜樣。這些兒童榜樣大部分強調了兒童的各種不良態度,例如撒嬌、生氣、暴力等等行為,繼而對父母選擇商品形成購買壓力,這些不利于兒童時期的健康成長發育。
(四)誤導兒童正常成長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身體和心理各項指標還不夠完善,那些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廣告都能夠誘導兒童早熟。例如男女兒童裝扮早熟、言語早熟、行為方式早熟等,都會使兒童形成效仿的心理和行為,甚至會對兒童產生一定的心理和行為的疾病。由于我們國家各種廣告的制作水平不一且缺乏藝術和創意,往往會讓兒童造成過度的刺激,這些都是不利于兒童正常成長的。
二、應對兒童廣告的消極影響解決的對策以及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父母加強對兒童的關愛
對于兒童而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能夠直接影響兒童的成長。家長在選擇兒童廣告時,應該仔細甄選那些適合兒童觀看的廣告并與兒童一起觀看,從平等的聊天中了解兒童的心理想法進而修正兒童對于觀念、行為、認知等方面的錯誤,這些對于父母而言是必須的,它能夠有效的改善與引導兒童的成長。
(二)學校強化對不良兒童廣告的宣導
兒童對于兒童廣告不具備一定的認知力與識別力,這就需要學校對其進行有效的宣導。通過老師的教育學習,兒童可以充分的認識到兒童廣告的真實目的便能夠具有一定的辨別廣告信息的真假與好壞,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時影響其他兒童形成正確的三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兒童不被虛假的兒童廣告所迷惑。
(三)社會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宣傳良好的兒童廣告
兒重是國家的未來,所有的社會群體都應該關注兒童的成長發育,對于兒童廣告的選擇更應該慎重,不能對兒童產生誤導的作用。媒體應該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標準,自覺抵制不良廣告對于兒童的侵害,商家不能因為經濟利益發布一些不利于兒重的身心發展的廣告。
(四)政府督促媒體和商家使用良好的兒童廣告
中國對于兒童廣告這一方面還是欠缺一定的法律、法規等規定,因為沒有相關法律的約束很難保護兒童,讓他們減少對兒童廣告的傷害。雖然在現在的廣告法中有明確規定:廣告不可對弱小者以及殘疾人士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傷害。但是實際上針對于兒童的規定卻并沒有具體的條款和條例用來約束現在的媒體以及商家。雖然我們國家開始重視對于兒童廣告,曾經通過當地的廣告協會對于兒童廣告進行有效的自律行為,這種行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兒童廣告的現狀,例如不可使用飲酒片段、抽煙片段、親嘴片段等等,但是由于缺少法律的約束,不少不良的媒體和商家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公然違反了廣告協會的相關規定與規則。由于廣告協會對于兒童廣告的控制有限且在于執行上也存在一定困難,這個機構并不能完整的解決兒童廣告對于兒童各種消極影響,因此這就更急切需要我國政府給予最大的法律支持,這樣才能給兒童營造一個積極進取的廣告環境,這樣才能夠讓兒童能夠健康的成長。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廣告傳媒行業發展日益迅猛,兒童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些都客觀的使兒童廣告的數量上呈現了大幅度的上漲,由于兒童廣告與兒童動畫片、短劇等往往形成捆綁銷售的模式,兒童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兒童廣告。但是由于兒童的身心發展尚未完全,無法識別兒童廣告的正確與否,很容易對兒童的成長發育形成消極的影響。兒童廣告對于兒童的影響是深遠的、潛移默化的,它能夠使兒童的成長不健康,這些都值得我們大家深思。因此,我覺得對于解決這種消極影響不僅僅要父母、學校的幫助與扶持,更需要整個社會和國家作為推進兒童廣告發展的推動者,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兒童廣告對于兒童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楊琪,朱美芬.兒童電視廣告倫理缺失現象探析[J.學理論,2014(11)./
[2].郁美,孫思.我國兒童電視廣告中的價值觀及其對兒童的影響[門.文教資料,2014(28).
作者簡介:
姓名:陳奕璇(1997.05),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遼寧省沈陽市,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兒童廣告傳播。
通訊作者:鄔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