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乙富 張俸川 石少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IPv4地址趨于飽和,最大的問題在于網絡地址資源有限,限制了互聯網在全球的進一步發展,IPV6應運而生。其地址數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址,這樣地址枯竭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關鍵詞:IPv4;網絡地址;IPV6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5.147
IPv6,全稱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應用對我國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解決了國內地址短缺的問題,且對于高??蒲羞M步有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已在部分高校實現了IPv6的覆蓋,但是絕大多數使用的是雙棧技術,即IPv4連接IPv4網絡,IPv6連接IPv6網絡。由于我國IPv6網絡還處于試點狀態,所以對于IPv6的研究少不了國外技術的支持,我國沒有將IPv6地址被長城防火墻所阻塞,高校老師或學生可以通過google查閱國外科研文獻和技術。有助于高校進一步研究部署IPv6。IPv6針對IPv4的網絡層的缺陷做了很大程度的調整,但對數據鏈路層只做了很少的修改。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提升,單純的部署IPv6已經不是問題,甚至比IPv4還要容易。但是為什么中國還不能實現IPv6的大范圍覆蓋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從IPv4到IPv6的過渡問題
和IPv4的眾多用戶相比,IPv6只是滄海一粟,按照RobertMetcalfe準則:一個網絡的價值與它的節點數目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一個網絡的服務還不夠完善,就不如一個成熟的、建設好了的網絡有吸引力。想要在一個節點部署IPv6,那么與該節點相關的其他結點必定要實現Ipv6的全面部署,這對擁有少量IPv6用戶的中國來說還不夠現實。缺少殺手級應用是IPv6不能普及開的重要原因。因此,從IPv4向IPv6的過度方式只能采用逐步的與漸進的,于此同時,新安裝的IPv6系統能需要擁有能夠向后兼容的能力,因此,IPv6系統需要擁有分組轉發IPv4分組的能力,并且能夠為IPv4的數據包選擇合適的下一跳路由。針對如何合理有效的安置IPv6的問題,成為各個組織的一個重要問題。
2 基于雙棧IPv4/IPv6的過渡技術
基于雙線IPv4/IPv6協議是指在完全使用IPv6技術前,使一部分的終端設備(主機,路由器)先裝有雙線協議:一個IPv4協議和一個IPv6協議,因此雙協議棧的終端設備(主機或路由器)能分別和IPv6的系統與IPv4系統通信。雙協議棧的主機或路由器記為IPv6/IPv4,因此,它有兩類的IP地址,一類是IPv4地址,一類是IPv6地址。
源終端與目的終端都使用IPv6的協議系統,當從A與F進行通信是,發送的是IPv6數據報,數據報文的發送路徑是由A到F(中間經過B,C,D,E路由器),中間B到E的部分網絡使用的是IPv4系統網絡,由于路由器B支持雙線協議,而路由器C只支持IPv4網絡,所以路由器B與路由器C間不能進行通信,所以,系統需要將IPv6數據報轉化為IPv4數據報(將首部進行轉換),然后轉發給C,C在將收到的數據報轉發給路由器D。當D轉發到IPv4網絡的出口路由器E時,由于E是IPv6/IPv4路由器,所以我們需要將IPv4數據報轉化為IPv6數據報,但是,在轉化的過程中,IPv6首部的部分字符可能無法恢復為原樣。比如,原來的IPv6首部中的流標號在恢復成IPv6數據報時只能轉化為空缺。
上文提到部分高校已經部署IPv6,靠的就是這個技術。新的應用編程接口(API)同時支持IPv4和IPv6地址及DNS請求(將機器名字轉化為實際的IP地址),應用根據名字檢查選擇采用IPv4還是IPv6協議,IPv4和IPv6地址都可以從DNS返回??此埔呀浲昝啦渴鹆薎Pv6地址,但是這無法解決IPv6和IPv4網絡之間的通信問題。
3 基于隧道的過渡技術
隧道技術是利用現有的IPv4網絡系統基礎設施來連接各個IPv6網絡(由于IPv6網絡系統目前較少),為了實現傳輸,需要將IPv6數據包封裝在IPv4數據包里面進行存儲轉發,分組交換,在隧道的終點進行解轉換(將IPv4解封成IPv6),得到IPv6數據包后在通過路由選擇轉發至IPv6網絡,要使雙協議棧的終端設備識別IPv4數據包里面封裝的數據包是否為IPv6數據包,就必須進行某種設置進行識別,即把IPv4首部的協議字段的值設置為41(41表示數據報的數據部分是IPv6數據報)。這種方法的難點在于IPv6數據報轉發至IPv4網絡系統時,把IPv6數據報封裝為IPv4數據報?,F在使用隧道技術把IPv6數據報變成了IPv4數據報的數據部分,這樣就可以使IPv6的數據報可以無差錯的在隧道中進行分組轉發。當IPv4數據報要進入IPv6網絡中的隧道時,再把數據部分(即原來的IPv6數據報)交給終端的IPv6協議棧。
4 基于MPLS的過渡技術
當前基于IPv4的MPLS已經比較成熟,可以借助MPLSL2/L3VPN技術來連接IPv6的網絡。使用MPLS技術的方法有:(1)在CE路由器上配置隧道;(2)基于MPLS電路的IPv6透傳、在PE路由器上起用IPv6和基于IPv6的MPLS。
5 ICMPv6
同IPv4一樣,Ipv6也不保證可靠交付,因為在傳送的過程中,互聯網中路由器會丟失一部分數據報。因此IPv6也需要ICMP來反饋一些差錯的信息。新的版本稱為ICMPv6,它比ICMPv4復雜的多,地址解析協議ARP與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的功能都已經被合并到ICMPv6中了。
6 結論
上面提到了我們已經可以部署IPv6了,但是還沒法實現IPv6和IPv4網絡之間的通信問題。怎么去解決它呢? 實現IPv6網絡和IPv4網絡之間的通信的技術主要有SIIT、NAT-PT、BIA和BIS、TRT等,這里就不再贅述了。IPv6時代或已到來。
參考文獻:
[1]張鋒,張云濤,王永杰.淺議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J].電子制作,2013(7x):238-239.
[2]張效祥.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王相林.IPv6技術:新一代網絡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賀宗慧,姜洋子,魯晗.IPV6技術與發展前景初探[J].電子測試, 2016(24).
[5]謝希仁.計算機網絡(第七版)[M].
作者簡介:徐乙富(1997-),男,山東臨沂人,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