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毅,曹麗琰
(昆明學院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中醫護理學是高等西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的重要課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基礎、中藥學等學科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中醫基本內容、特點、診療思維以及常用中藥功效應用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為畢業后開展中醫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目前西醫院校中醫護理學課程學時設置少。在有限的學時,教師講授一門有難度的課程,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均有不小的困難。因此,本研究探討將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引入課程教學,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概念圖是由美國康奈兒大學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基于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和概念同化理論提出的,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概念、連線和連接詞是概念圖3個基本的組成結構,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和層級結構則是概念圖的4個基本圖表特征[1-3]。
思維導圖由英國頭腦基金會總裁Tony Buzan提出,基于對腦神經生理科學的研究,在分析了人們的筆跡習慣以及在訓練“學習障礙者”的實踐中形成[4],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由線條、符號及圖片等形象的手段呈現的思維方法。它通過繪制圖的方式,以關鍵詞為中心,有結構、分層次放射和相互關聯地呈現,充分展示信息更豐富和更深層次的整合[5]。
選取本院護理專科2016級兩個班共9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46名學生,2班47名學生。兩個班學生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整群抽樣相互對照方法,1班采用傳統講授教學法,2班把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相結合(后文簡稱為“雙圖法”)應用于教學中。
依據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特點,結合章節知識特點,把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有機結合,運用于中醫護理學教學中。
2.3.1 概念圖 概念圖的優勢在于能清晰表現出概念、命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其適用于側重概念、原理等關系復雜知識的學習[6]。以“病機”教學為例,制作“陰陽失調”病機概念圖進行系統講解,見圖1。
2.3.2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能激發并整理思維,通過呈現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厘清思維脈絡,回顧整個思維過程。其適用于偏重邏輯思維知識的學習[7]。以“氣”教學為例,在討論課上要求學生把“氣”的相應知識點繪制成思維導圖,見圖2。

圖2“氣”的思維導圖
(1)教學結束后,調查2班學生對“雙圖法”的認同情況。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均為選擇題,設“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和“非常同意”5個選項,總認同率=(非常同意人數+同意人數)/總人數×100%。(2)比較兩個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檢驗,檢驗水平α=0.05。
課程結束后,對2班學生統一發放調查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7份,收回有效問卷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班學生對“雙圖法”的認同率為100.0%,表明學生對“雙圖法”教學的肯定(見表1)。

表1 2班學生對“雙圖法”的認同情況[n(%)]
對兩個班學生中醫護理學期末考試成績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顯著優于1班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圖法”能顯著提高學生考試成績。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班學生認為“雙圖法”形式新穎的占87.2%,所有學生都認為該方法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這說明“雙圖法”作為創新性學習工具較傳統教學法有一定優越性,對學生有較大吸引力,能夠被多數學生接受。對于“雙圖法”能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認可度較低,僅占63.8%,這說明“雙圖法”對于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學習內驅力的提高需要增強學生對學科、專業的認同度等。學生對于“雙圖法”有助于整合知識點和理解復雜知識的作用,認可度均為78.7%,對能提高學習效率認可度較低,占68.1%。有87.2%的學生認可“雙圖法”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幫助。說明“雙圖法”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其作用能夠被多數學生認可、接受,并運用于自主學習中。對“雙圖法”能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學生認可度最低,僅占59.6%。
4.2.1 能豐富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目前,傳統講授教學法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突破了傳統教學定式,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效果較好[8]。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兩種可視化的認知工具[9],其最主要的優勢在于可以把一長串枯燥信息轉變成易記的規律的圖形、圖畫,因為圖形、圖畫比枯燥的詞匯更具感染力。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能給枯燥的理論教學增加可視化元素,不但能協助記憶,增強創造力,還能讓學習過程更有樂趣,課堂氣氛更活躍,師生互動更融洽。
4.2.2 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布魯納與奧蘇貝爾都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再組織。知識結構是專業學習和實踐在人的頭腦中,特別是思維過程中形成的知識體系。過去常用文字對概念和原理給予描述,這種知識結構不便于記憶、修改和優化。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就是對大腦知識和想法進行碎片整理和不斷優化的過程[10]。因此根據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各自的功能特點,將其合理應用于教學相應環節,能幫助學生整合知識點和理解復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考試成績。
4.2.3 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新興的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11]。學生繪制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繪制過程中,學生需要綜合大量知識信息,厘清思路、弄清概念,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將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4.2.4 有助于學生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本次研究中,雖然學生對“雙圖法”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評價較低,但是國內外學者都充分肯定和認同其作用和效果。在討論課上,組織學生開展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學習,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協同合作繪圖,就是對學生溝通能力、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培養的過程。
綜上所述,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分別基于認知心理學與神經心理學而發明的兩種可視化、非線性認知工具,它們可用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王策三[12]教授認為,教學模式多樣化、綜合化是現代教學發展的根本方式和必然趨勢。因此,將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結合運用于中醫護理學教學中,能給傳統教學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