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霞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具體實現以下目標:一是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二是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WHO指出,約2/3的過早死亡和1/3的成年人疾病總負擔與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的健康危害行為有關[1]。醫學界專家提出,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應從青少年抓起,青少年健康素養水平高低影響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為了了解青少年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教育效果,對相關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016年2 月做好青少年健康素養與健康行為培訓內容安排和各校師資培訓,同年3月至6月開展青少年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教育及督促工作。本課題組極力促進學校組建健康素養宣教小組,主要由營養保健醫師、中醫師、德育心理教師及班主任、班委組成,以初高中、醫學中專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家校合作開展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有效教育方法,切合實際地選擇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公民健康素養講座——健康的四大基石》、艾滋病的防治、慢性病的防治及《中醫學基礎》的部分健康養生內容,生動有效地開展健康素養教育活動。如:選用現代青少年喜歡的同伴教育[2]、學生參與式教育[3]、專家講座、課堂滲透、主題班會等,尤其是選用了手機微信[4]、微博、QQ等新媒體平臺[5]。在開展青少年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教育的同時,師生齊心協力抓好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由宿舍生活教師、班主任及班委干部、家長、學生會干部和學生志愿者共同完成。生活教師教育學生不吸煙喝酒、不打架賭博、早睡早起,每天早上按時督促學生及時起床就餐等,將有晚睡晚起等不良習慣的學生列為重點監督和教育對象,常抓不懈。班主任及時做出相應教育或處罰,及時與家長溝通,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生會干部和各班推薦的優秀學生組建不良行為督查小組,對校園、教室和宿舍中不良的健康行為及時制止,教育與嚴懲相結合,屢教不改者給出警告以上處分。
教育前后分別分層整群隨機抽取濮陽市初高中及醫學中專的學生1 680名和674名作為調查對象。
運用參照《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及《中國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檢測調查問卷》設計的調查問卷在教育前后進行調查。《濮陽市青少年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從青少年一般情況、健康的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4個方面進行設計;《濮陽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問卷》從學生個人基本情況、飲食、運動鍛煉、傷害、吸煙、飲酒、毒品、游戲機、網絡成癮和賭博等方面進行設計。調查時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員統一發放、解說和收回問卷。為了保證學生隱私和收集信息的真實性,告知學生不必填寫真實姓名。
《濮陽市青少年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的多選題是回答正確答案的60%以上計為正確,單選題是全部回答正確計為正確。按照衛健委《首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報告》的界定,將所有調查問題的正確回答率達到80%及以上作為具備健康素養的標準。健康素養具備率(%)=具備健康素養人數/總人數×100%。《濮陽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問卷》選用某健康危險行為存在率評價標準。某健康危險行為存在率(%)=具有某健康危險行為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 EpiData 3.1軟件對數據進行雙錄入并核查,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及統計分析,計數數據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所有統計學檢驗均為雙側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教育前,發放問卷1 680份,回收有效問卷1 6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14%。其中男生853人(52.27%)、女生779人(47.73%);初中生607人(37.19%)、高中生598人(36.64%)、醫學中專生427人(26.16%)。教育后,發放問卷674份,回收有效問卷65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63%。其中男生335人(50.91%)、女生 323(49.09%);初中生 226(34.35%)、高中生218人(33.13%)、醫學中專生214人(32.52%)。
濮陽市青少年綜合健康素養、健康的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的具備率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有較大水平的提高,見表1。

表1濮陽市青少年教育前后健康素養具備率比較

表2 教育前后不同特征學生綜合健康素養具備情況比較[n(%)]
教育前后,男生與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與醫學中專生的綜合健康素養具備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生的綜合健康素養具備率高于男生;濮陽市青少年群體中醫學中專生的綜合健康素養具備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P<0.05)。
男生與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與醫學中專生在飲酒、不良

表3 教育前后不同特征學生不良健康行為比較[n(%)]

續表3 教育前后不同特征學生不良健康行為比較[n(%)]
飲食習慣、不愛運動及玩游戲或網絡成癮方面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吸煙、傷害相關行為方面,男生、高中生及總體情況方面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生及初中生在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教育前女生吸煙率較低和初中生傷害相關行為存在率較低有關。醫學中專生傷害相關行為情況教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青少年認知處于發展階段,青春活潑、接受新鮮事物較快、思想行為易改變,所以短暫的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教育效果不足以終生預防高血壓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學校或社區做好持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創造良好的健康素養教育環境。本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根據健康行為形成的“知信行”理論,通過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信念與健康行動,獲得初步成效,維持和鞏固該行為可產生很大的社會效應。所以為了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養水平和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是需要長期有效、多樣化開展下去的,這與陳大杰等[6]提出的觀點一致。
據北京市調查,小學生就有了肥胖、高血壓,中學生就有了脂肪肝、動脈硬化,所以預防工作應從娃娃抓起。加強少兒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培訓是降低慢性病發病率的可靠途徑。少兒正處于觀念、行為形成的過程中,可塑性大,適時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少兒培養良好的行為、衛生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對他們一生的行為與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學校、家庭及社會緊密配合,聯合開展青少年及成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共建高健康素養水平和良好健康行為的新時代社區、家庭和學校。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知識技能和培養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重要場所,學校擁有高素質的教育工作者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及條件,能保證青少年健康素養與健康行為教育工作順利進行。青少年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之時,一本好書、一套健康向上的理論思想讀物是他們的人生指南。國家如果通過教育大綱等在不同階段的學校推廣青少年健康素養教育叢書,并做好教育方法等指導工作和監督青少年健康素養及健康行為教育工作,可以高效地做好青少年健康素養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養成工作,減少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降低慢性病危險因素存在率,更好地防治慢性病,為控制慢性病提供有效途徑,改變現在慢性病困擾大眾健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