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恬然,毛夢茹,孔麗梅,張海龍,蔣蘇杭,趙 佳,秦大淋,李紅麗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河南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按照“?;?、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基本原則重心下沉、關口前移,以人才培養為重點,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1]。由此可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會有較為快速的發展,對健康服務人才的需求量必將大幅上升。藥學人才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必備資源,有必要對河南省高校藥學類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現狀進行調查,從供求兩方面探討藥學類在校生參與基層健康服務的可行性。
選擇河南省6所高校藥學類在校生進行實地調查,包括大二及以上年級在校生。
1.2.1 調查方法及內容 自行設計調查表,于2016年4月在河南中醫藥大學進行預調研,查找問題、修改完善。2017年4月至6月對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新鄉醫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和許昌學院的藥學類在校生進行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470份,收回有效問卷44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8%。
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藥學類在校生的基本情況,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信息來源、內容和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遇到的困難,參與和勝任基層衛生機構工作崗位的情況等。
1.2.2 質量控制 在調查問卷發放之前對進行調查工作的小組成員進行培訓,明確并且牢記問卷填寫步驟及要求,在問卷發放、回收過程中,對問卷進行排序和分類。問卷回收之后由小組負責數據錄入的成員進行全面檢查,將不合格問卷剔除,采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數據雙盲錄入,進行一致性檢驗后建立數據庫。
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調查對象中男生166人(37.6%),女生275人(62.4%);藥學類專業大二在校生255人(57.8%),大三在校生182人(41.3%),大四在校生4人(0.9%)。由于大四在校生絕大多數處于畢業實習期,接受調查的在校生很少,故大四在校生不作為分析對象。
在6所高校藥學類專業的在校生中,有359名(81.41%)在校生有過社會實踐經歷,其中大二在校生205人(57.10%),大三在校生150人(41.78%),大四在校生4人(1.11%),且有137名(38.16%)在校生參加的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踐,其中大二在校生81人(59.12%),大三在校生55人(40.15%),大四在校生1人(0.73%);82名(18.59%)在校生沒有社會實踐經歷,其中大二在校生50人(60.98%),大三在校生32人(39.02%)。
接受調查且有過社會實踐經歷的藥學類在校生,無論是大二還是大三,鍛煉自己,增加社會經驗都是其參加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占比分別為84.88%、84.67%;以賺取生活費,為家庭減輕負擔為目的次之,各年級占比均在45.00%左右;只有13%左右的在校生是看到很多人做,自己也想做;為了打發時間而參加社會實踐的在校生占比較少,大二、大三年級占比分別為11.71%、12.00%,見表1。

表1 藥學類在校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n(%)]
在有過社會實踐經歷的藥學類在校生中,朋友介紹已經成為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大二、大三年級占比分別達55.12%、56.00%;通過學校(勤工助學中心、社團)獲得信息的大二、大三年級在校生占比分別為44.88%、45.33%;通過互聯網搜索或者其他渠道參與社會實踐的在校生占比較少,見表2。

表2 藥學類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信息來源[n(%)]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6所高校藥學類在校生有137人(38.16%)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參與的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活動,相對于家教、促銷、餐飲服務、志愿者和進工廠等其他社會實踐,占比最高。與藥學類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協助義診、病人護理、健康知識宣教、藥品市場推廣、推銷醫療器械和醫生助手等。其中,大二年級在校生參加與藥學類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類型按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藥品市場推廣、健康知識宣教、醫生助手、協助義診、病人護理、推銷醫療器械;大三年級為:健康知識宣教、藥品市場推廣、醫生助手、協助義診、病人護理、推銷醫療器械,見表3。

表3 藥學類在校生參與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類型[n(%)]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藥學類在校生將自身能力不足作為其參與社會實踐遇到的困難,大二、大三年級占比分別為58.04%、50.55%,且占比最高;認為信息渠道少及找不到專業對口的社會實踐活動位居其后;認為自身利益無法保障是困難的在校生占比相對較少,見表4。

表4 藥學類在校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遇到的困難[n(%)]
如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有關藥學類專業的工作,被調查的藥學類在校生更傾向于參與預防保健工作,大二、大三年級占比分別為53.73%、61.54%;大二、大三年級愿意參加生命統計、疫情動態監測等工作(其他工作)的占比分別為45.88%、48.90%;愿意以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為工作的學生占比較少,其中大二年級在校生傾向于以全科醫生為工作,占比28.63%,大三年級在校生傾向于以社區護士為工作,占比27.47%,見表5。從被調查的藥學類在校生自身知識儲備角度來看,能夠勝任社區護士工作的大三年級在校生只有23.63%,僅有7.84%的大二年級在校生選擇全科醫生,這一點與學生愿意參與社區衛生機構提供的工作類型有較大出入,出現意愿與能力不匹配的情況。

表5 藥學類在校生愿意參加基層健康服務的工作崗位[n(%)]
藥學類在校生積極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有關基層健康服務的實踐(協助義診、病人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和醫生助手),對于大二年級在校生,因所學知識有限,所以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并沒有選擇與基層健康服務相關的實踐,而主要以藥品市場推廣為主;對于大三年級在校生,隨著知識技能水平的提高,參加的社會實踐主要以健康知識宣教為主。調查中還發現,藥學類在校生愿意參加并認為自己能夠勝任預防保健、生命統計、疫情動態監測等工作,但對于社區護士及全科醫生這兩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工作,卻出現意愿與能力不匹配的情況,大二年級在校生更傾向于以全科醫生為工作。按理來說,大三年級在校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相對于大二年級在校生更加系統及全面,應該更傾向于以全科醫生為工作,但根據調查結果,大三年級在校生更傾向于以社區護士為工作,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所學知識的增加,大三年級在校生自知自身所學知識還不足以應對全科醫生這一工作。同時大二、大三年級藥學類在校生都將自身能力不足作為其參與社會實踐遇到的主要困難,可見掌握知識的豐富程度對藥學類在校生選擇社會實踐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醫藥類高校作為培養藥學類專業人才以及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輸出人才的主要陣地,有能力通過創新培養模式提高藥學類在校生知識的豐富程度,也有能力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定期定量提供藥學類在校生參加基層健康服務。全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重,對于人口大省河南,老年人口數量龐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將重點放在做好醫療衛生工作、提高群眾健康水平上至關重要。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主要解決群眾的“小病”,靠非處方藥進行治療并且痊愈的病人占據大多數,藥學類在校生學習藥學基本理論,具有能夠正確指導病人用藥,向病人提供科學、合理、客觀、可靠咨詢服務的能力。有調查組對河南省與中部地區其他省份基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數量進行了比較,顯示出河南省基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數量不足,不能滿足河南省基層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2]。因此河南省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需要進行積極的人才隊伍建設,以此來填補人才空缺,提高基層服務的效率和能力。
一方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面臨人才匱乏的困境;另一方面,藥學類在校生符合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對于健康服務人才的要求,說明藥學類在校生參加基層健康服務有實際需求并且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