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尾聲,很多身高矮小的孩子又來到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明明進行了咨詢治療,怎么身高沒有明顯的變化?”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醫學委員會青年工作組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鄭章乾表示,除了向醫生求助進行規范治療,想長高的孩子們同時應該養成跳繩的習慣。
鄭章乾說,和其他運動相比,跳繩對身高的促進作用更明顯。
鄭醫生在問診時都會詢問孩子寒假里有沒有跳繩,然而得到的大部分回答都是:“過年時孩子除了吃就是睡,加上天冷,疏忽了。”鄭醫生提示,在寒假里沒有好好跳繩的孩子們也不用太懊惱,接下來可要抓住春天長高的好時機,抓緊跳繩。
鄭醫生介紹,早在1930年,醫生就發現了春天是一年四季里長高最快的季節。盡管其原理仍然在被研究中,但春天里孩子長得快些是兒科領域的共識。另一方面,相較而言,跳繩需要的場地和器械比較容易取得。因此,鄭醫生提醒,如果能抓住春天的尾巴,每天堅持跳繩,配合充足睡眠以及合理飲食,身高會有很大的改善!
同樣是跳繩,根據年齡不同,要求每天的跳繩個數不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科室醫生根據多年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6周歲以上的孩子,每天跳繩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較合適。若為一般強度,大約是300~1000個。當然這需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條件做個性化的調整。“根據研究,空腹運動時分泌生長激素最多,因此最理想的跳繩長高方案是每天晚餐前空腹跳繩半小時到一小時,中間可稍許休息數次。”鄭醫生建議。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