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兒,程 磊,王燕飛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體育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
耐力素質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和從事各項體力勞動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質之一。良好的耐力素質可以有效預防心肺、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1]。然而,根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耐力素質下降得厲害[2]。大學是比較特殊的階段,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過渡期,也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中間和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身體素質和養成的健身行為習慣將影響學生踏入社會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一旦大學期間耐力素質差也就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部分危險因素可延續至成年后,成為“健康”問題的源頭[3]。
大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尾期,如果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經常跑步,可以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良好的耐力素質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學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謝能力,所以,發展耐力素質對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因此,本文嘗試在基于體育鍛煉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理論基礎上,設計陽光長跑作為提高學生耐力水平的干預手段,把陽光長跑納入體育課程,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耐力素質,促進學生健康,也為學校制定提高耐力素質干預措施提供參考意見。
隨機抽取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參加陽光長跑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一共4 523名。其中男生2 596 人,女生1 927人。
1.2.1 文獻資料法。閱讀有關運動訓練學、管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書籍,并通過以 “長跑”、“心肺功能”、“學生體質”、“耐力素質”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查閱近十幾年有關國內文獻資料,為陽光長跑方案制定做好準備。
1.2.2 專家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對高校體育教學部負責人、陽光長跑實施一線教師一共30人針對陽光長跑實施具體干預方案細則制定進行訪談。通過訪談取得有關資料,為陽光長跑實施方案提供實踐依據。
1.2.3 實驗法
1.2.3.1 實驗干預內容。把陽光長跑作為一種常態化機制,且將其與課堂體育課相結合,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為了把無序學生有序組織管理起來,采用管理學的“網格化”與“扁平化”處理的管理策略,把學生納入單元管理,以任課教師為單元,將其所有的班級為單位分成若干網格,進行垂直化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對學生長跑的距離和長跑的速度依據性別、耐力及BMI水平進行分層、分類、分組調控,對參加長跑距離以及速度都要相應要求。陽光長跑距離要求:男生跑步距離不少于2 000m,女生距離不少于1 500m;速度方面,按照學生BMI值以及原先耐力素質水平給定相應跑步的速度(詳見表1)。學生體型分為四組進行比較分析。分組標準根據中國肥胖工作組(WGOC)推薦的劃分:偏輕組,BMI<18.5;正常組,18.5≤BMI<24.0;超重組,24.0≤BMI<28.0;肥胖組,BMI≥28.0[4]。原先耐力水平分組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耐力素質評分標準,分為及格組與不及格。

表1 男、女生陽光長跑速度要求表(m/s)
1.2.3.2 實驗干預過程。學生除了參加正常體育課外,另外要求參加每周至少2次課外陽光長跑活動,而且若學生的跑步沒有達到規定距離或速度,都算無效次數。關于干預周期遵循在最短運動周期內有效改善身體健康效益的原則;根據之前研究發現:運動干預的周期長短,最短的為6周,最長的有2年,大部分研究采用的干預時間為12~24周[5,6]??紤]到6周,時間太短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而24周干預時間較長,會涉及到跨學期不利于學生管理。因此,本研究采用12周運動干預周期。陽光長跑從學期第三周開始,為了鼓勵學生多參加長跑活動,把陽光長跑納入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超出規定次數要求的,體育成績評分時給予相應加分。在實施過程中,考慮個體差異,通過教師觀察、學生反饋,若對速度不適應的學生,進行速度調整。為保證陽光長跑數據有效性,自創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陽光長跑智能化管理系統,獲取相關數據;學生通過平臺掌握自己的長跑數據,滿足學生知情權。在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和耐力素質測試,學期末再對學生進行耐力素質測試。耐力素質測試采用男生跑1 000m,女生跑800m。學期初的測試,主要為了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為陽光長跑進行分組、分層調控做好準備。學期末測試主要用于了解學生的耐力素質變化情況,也是評價陽光長跑對耐力素質的影響的重要依據。
1.2.4 數理統計法。收集并整理長跑干預中所有相關數據,數據經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aired-t Test)對長跑干預前后的各相關指標變化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one way ANOVA)對各組間差值變化進行比較分析,顯著性水平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P<0.01;采用簡單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探討陽光長跑對耐力素質的關系。
從表2可知,男、女生在陽光長跑后,成績均有明顯提高,且兩個組別的配對樣本t檢驗都顯示為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學生的耐力素質水平在跑步前后出現了顯著的差異性變化。從差值看,其中女生前后測均值差異差距要大于男生。

表2 陽光長跑前后學生耐力素質變化情況比較表(s)
注:**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顯著性差異,P<0.05;下表同
從表3和4綜合可知,陽光長跑前后,男生、女生各組耐力均值都出現不同程度提高,進步幅度最大的為超重組。正常組學生陽光長跑前后耐力素質出現提高,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3 女生不同體型陽光長跑前后耐力素質變化情況(s)

表4 男生不同體型陽光長跑前后耐力素質變化情況(s)
陽光跑步周次指學生在一周內參加陽光長跑的平均次數。它是評定陽光長跑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是保證學生參與者鍛煉效果有效的前提,只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為了方便統計分析,對陽光跑步周次分為≥2<3次/周、≥3<4次/周、≥4<5次/周、≥5次/周四個組別進行分析。
從表5可知,女生四組不同長跑周次耐力成績在陽光長跑前后均出現提高,且隨著周次增進,前后差值變大,且四組均出現顯著性差異。表6顯示:男生四組不同長跑周次耐力成績在陽光長跑前后均也出現提高,且隨著跑步周次增進,前后差值變大。對各組間差值變化進行單因素方差比較分析,發現≥3<4次/周、≥4<5次/周、≥5次/周這三組長跑前后出現顯著性變化,但≥2<3次/周,未出現顯著性差異變化。

表5 不同陽光長跑周次對女生耐力素質的影響情況(s)

表6 不同陽光長跑周次對男生耐力素質的影響情況(s)
數據分析結果可見,陽光長跑前后學生耐力素質明顯提高,且具有顯著性差異變化,分析其原因,主要因為學生參加一次陽光長跑,相當于進行一次有氧運動。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首先由于有氧運動是在長時間的有氧代謝狀態下進行的持久運動,這樣的結果充分刺激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讓全身器官和組織得到充足的氧氣供給,以保持最佳的功能狀況。第二,在進行有氧運動時,呼吸系統提供氧氣要保證身體能量的補給和需求,氧氣經肺部達到心臟,然后隨血液,流向身體各個器官。心臟的肌肉力量在一次次收縮和擴張過程中得到鍛煉,心功能在鍛煉過程中也加強。最后,在進行陽光長跑過程中由于呼吸頻率的加快,也促進肺部吸氧能力的提高,肺循環能力也得到提升,心肺耐力也就提高,最終使學生耐力能力得到提高[7]。
從均值差值看,女生進步幅度比男生明顯。這主要原因:相對于男生,目前社會對女生的競爭壓力更大,所以女生對自己要求更高,由于陽光長跑與體育課程成績掛鉤,無疑激勵女生多參加陽光長跑,從而提高耐力素質進步幅度大于男生。
從陽光長跑對不同體型學生耐力素質影響情況顯示:學生四組耐力成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進步幅度最大均出現在肥胖組;體型正常組學生耐力素質均發生顯著性差異。這主要由于從運動處方理論出發,要使體育鍛煉效果明顯,需要有持續運動時間、較強運動負荷和運動強度,三個缺一不行。從表1看到正常組與其他組相比,它的速度要求最高(男生>2.1 m/s,女生>2.0 m/s),而距離和跑步周次與偏輕組、偏重組、肥胖組要求相同,最后顯示正常組干預效果最為明顯,而其他組跑步速度要求低則沒有看到預期效果。從進步幅度方面看,肥胖組進步幅度最大,分析其原因由于之前肥胖組耐力水平比較低,經過12周陽光長跑鍛煉,進步空間比較大,出現進步幅度最大,但未見顯著性變化。
不同陽光長跑周次對耐力素質影響結果可見:學生四組成績均出現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出現在≥5次/周組。每周陽光長跑步3次及3次以上的組學生耐力素質均發生顯著性差異??梢?,長期、有規律的陽光長跑活動,隨著陽光長跑周次的增加,耐力水平提高也越來越明顯。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我國學者王嶸在研究中指出:經過10周系統的訓練,大學生最大吸氧量、無氧閾等生理指標有顯著提高,反映了大學生有氧能力和心肺能力明顯增強,因而耐力素質成績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另外還指出:每周訓練3次的,增長的幅度高于每周訓練2次的[8]。反映了不同鍛煉周次,人體有氧能力和耐力素質提高程度也不同。同樣,日本專家池上晴夫教授也指出:每周鍛煉1~2次,鍛煉效果只有一點蓄積,不顯著,如果每周鍛煉3次,這樣鍛煉可充分蓄積,也不會產生疲勞,如果增加頻率為每周4次或5次,效果則大大提高[9]。因此,要陽光長跑發揮其最佳效能,應該讓學生每周3次以及3以上的長跑次數。
到底陽光長跑對學生耐力素質的影響程度是怎么樣,本文以學生陽光長跑前后耐力素質成績差值為因變量,陽光長跑次數為自變量進行一元簡單線性回歸分析,得出直線回歸方程:y=-1.403x。從該公式我們可見:每增加1次陽光長跑,耐力成績就會提高1.403s??梢?,陽光長跑對耐力素質有明顯促進作用,可以大力提倡陽光長跑活動。
4.1 持續、有規律的陽光長跑活動對學生耐力素質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影響效果看,速度為男生>2.1 m/s,女生>2.0 m/s的陽光長跑對學生耐力素質影響效果比較明顯。
4.2 從不同陽光長跑周次對耐力素質影響情況看,每周3次及3以上鍛煉效果最佳,而且隨著每周陽光長跑次數的增加,學生耐力素質進步幅度也增加。
4.3 陽光長跑次數與學生耐力素質存在很強線性關系,可以大力倡導陽光長跑活動,提高學生耐力水平,增強學生體質。
5.1 加強學生對耐力素質的重視程度。學校應該積極舉行一系列有關耐力素質的講座,可以邀請各方面相關知識專家進行耐力素質的知識講座,完善學生對耐力素質的認知水平,通過講座,加強學生在思想上對耐力素質的重視,最終能引導學生自己行動。
5.2 由于陽光長跑在戶外,學生自行完成指定路線,所以一定要加強保障線路安全性,以防出現運動損傷及安全問題給學生造成的傷害。
5.3 深入開展陽光長跑活動。根據學校自身條件,開設一條專門陽光長跑之路,形成本校特色。注重校園體育文化營造與建設,形成良好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運用多種方式鼓勵或吸引學生參與陽光長跑活動,讓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操場”。
5.4 建議增加現行陽光長跑方案中偏輕組、偏重組、肥胖組的跑步速度要求,可以提高到2.0 m/s,以增加陽光長跑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