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楊繼忠,朱志軍,胡開明
作者單位: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檢驗科,安徽 巢湖 238000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門介于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綜合性學科。臨床實習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從專業院校到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如何通過臨床實習幫助醫學檢驗技術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醫學檢驗技術教育需要不斷認真探索和思考的問題[1]。作者結合多年臨床實踐教學經驗,對目前醫學檢驗技術臨床實習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現報告如下。
1.1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眾多醫學院校紛紛擴招,實習生數量急劇增加,導致醫院管理難度加大,各項管理環節銜接不夠,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對實習生往往是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出現無序管理現象。另外,帶教老師受各種因素干擾,只能疲于應付、只教不管,造成管教脫節,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給實習教學活動帶來新的挑戰[2]。
1.2帶教考核體系不夠完善我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實習缺乏客觀量化的考核標準,考評制度仍然處于探索性階段[3]。大多數教學醫院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習生的考核標準僅限于學校提供的實習鑒定手冊,而對他們的日常管理及職業道德等方面沒有做出特別明確的規定。另外,每個教學醫院對實習生的要求以及出科考核方法的也不盡相同,這樣就會導致在不同教學醫院實習的同一學校實習生出現較大差別。
1.3師資力量存在薄弱環節帶教老師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而現在大部分醫院檢驗科日常工作繁重,實習帶教與日常工作相沖突,使他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實踐教學中[3,4]。另外,由于各個醫院臨床實習帶教工作的質量與數量不納入績效考核標準,也會影響帶教老師的教學積極性。部分帶教老師對教學研究較少,在臨床實習帶教中顯得力不從心[4]。另一方面,帶教老師不敢大膽放手讓實習生獨立進行相關實驗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5]。
1.4實習生自身的因素實習生對每天重復和枯燥的工作產生厭倦感,加上大學“填鴨式”的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導致醫學知識體系無法完整、系統化[1,6]。實習生往往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能很好地應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5]。另外,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日趨嚴峻,很多實習生在實習后期不能安心實習,每天疲于奔命地參加各種招聘面試或準備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實習質量受到嚴重影響[7]。
1.5臨床科研素質培養有待提高當前大部分醫學生科研素養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科研素質培養意識不強,認為本科學生只要把專業知識掌握好,不需要進行科研工作。(2)學生不能有效利用相關檢索平臺查閱相關學科和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及學科發展方向。(3)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實習帶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限制了學生科研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2]。
1.6醫患溝通能力較弱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習生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常常不重視與臨床醫師溝通聯系,最后發展成只重視“檢驗”而輕視“醫學”[2,8]。但在目前相對緊張的醫患關系下,建立健康和諧醫患關系需要每個醫務工作者不僅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優秀的臨床溝通技巧和能力[9]。
2.1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完善教學質量考評體系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實習生教學管理制度、帶教師資準入制度、實習教學質量檢查、評議制度、實習生請假制度、實習教學事故的判定及處理辦法等[5]。完善的考核評估系統包含了對實習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實驗室質量管理能力、檢驗報告審核能力、臨床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核。通過加大考核力度,不僅增強了實習生的學習自覺性,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工作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負責的職業素養,為其將來畢業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2.2進行崗前培訓和生物安全教育帶教老師需培養實習生“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優良品德,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意識[8]。臨床實驗室一般為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二級實驗室,為了避免發生醫院內感染事件,對實習生進行生物安全防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帶教老師要培訓實習生七步洗手法,加強手消毒等防護措施,防止實習期間出現實驗室感染。通過崗前培訓和生物安全教育,使實習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提升他們的生物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2.3培養臨床溝通能力臨床溝通能力不僅指與病人的溝通能力,還包括與臨床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現代循證醫學要求加強檢驗與臨床的溝通,這樣能夠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有效緩解醫患關系[10]。帶教老師在實習帶教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外,還應注意對實習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建立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從而有效提高醫療與檢驗質量,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2.4加強實習生臨床醫學知識的鞏固及擴展合格的醫學檢驗技術學生要具備將檢驗信息轉化為臨床信息,帶教老師要鼓勵實習生參與檢驗報告的審核,通過對報告的審核和結果分析,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其以后參加臨床工作做好充分準備。檢驗結果如果出現與臨床診斷明顯不相符時要及時與臨床聯系,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實習生要充分意識到檢驗結果是對病人疾病的診斷、病情評估和療效監測[11]。在積極檢測報送正確檢驗結果的同時也要不斷培養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和病人正確解讀檢驗結果的能力,這也是檢驗工作者的職責和檢驗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
2.5引導學生關注前沿知識,培養科研創新思維
在實習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調動實習生不斷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另外,大學教材知識的更新一般都滯后于學科的發展,因此為了彌補教材與臨床實踐應用相脫節,帶教老師應指導實習生學習檢驗專業相關的前沿知識,并廣泛搜集、閱讀相關文獻和專業書籍,使其能夠及時了解和學習最新的學科進展[10]。科室要定期開展專題業務講座、經驗交流和讀書報告會,要求實習生要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拓展他們局限的知識視野,啟發科研思維。
2.6加強帶教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帶教老師不僅要有扎實廣泛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還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方法。所以要對帶教老師進行定期培訓、加強業務學習、參加醫學繼續教育,使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能夠得到不斷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帶教老師要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與時俱進的實用性醫學檢驗人才[9-10]。
綜上所述,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實習教學作為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實習生而言,是從學習到工作崗位轉換的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醫學模式從過去的循證醫學到現在的精準醫學,都對檢驗工作者在管理、分析、評價檢驗結果方面的能力,與病人及臨床的溝通能力以及教學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實習生在臨床實習中,既要學習醫學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及人文知識,還要培養科學創新能力。因此,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優秀的帶教師資隊伍、合理的教學實習計劃、嚴格的教學實施、科學的考評制度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