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柱

1952年6月23日,正在朝鮮戰場前線指揮作戰的志愿軍代司令員陳賡(1903—1961)收到一紙調令,指示他回國述職,同時任命鄧華為志愿軍司令員兼代政委。當時,朝鮮戰場上,志愿軍在把美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之后的兩年時間里,敵我雙方正處于膠著狀態……在戰爭難以推進之時,調司令員回國述職,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50年斯大林就向毛澤東建議,辦一所集陸海空三軍為一體的軍事學院。朝鮮戰爭打響后,我軍使用的坦克飛機和火箭炮都是蘇制,卻缺少專門的技術維修人才,這使毛澤東感到軍隊現代化的緊迫性。
1952年7月初夏的一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彭德懷在中南海召見了陳賡。毛澤東說:“我們要建立一所高等軍事技術院校,培養技術軍官。這次調你回來,就是要你來當這個院長兼政委?!标愘s當時沒有絲毫思想準備,連忙站起來說:“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辦學與打仗隔行,我恐怕辦不好?!泵珴蓶|說:“你辦不好,誰能辦好?有困難找總理給你解決,還有蘇聯顧問的幫助,憑你陳賡的才智和干勁,一定能干好?!敝芏鱽硪舱f:“你住過黃埔軍校,辦過紅軍步兵學校,還帶過紅軍干部團。你干不了,別人恐怕連你這點經驗也沒有。就這么定下了。”陳賡不再推辭,欣然受命。為了保密,周恩來建議去掉“技術”兩個字,學校名稱就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校址在哈爾濱,所以簡稱“哈軍工”)。
1953年8月,毛澤東在為哈軍工簽發的訓詞中寫道:“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這一切都不能離開復雜的專門技術……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迫切而光榮的任務?!?h3>陳毅建議讓子女們帶頭報考軍工
北京市西城區靈境胡同41號是陳賡的故居。當年,籌委會的辦公地點在沒有落實以前,這里就是哈軍工最早的籌備處。
1952年7月底的一天,陳賡迎來了第一批蘇聯客人,他們就是哈軍工的首席顧問奧列霍夫中將及隨行的4人專家組,包括一名炮兵少將、一名內燃機專家、一名海軍上校和一名俄文翻譯。陳賡隨后與他們一同北上,將校址最終鎖定在了哈爾濱。
校址之所以選在哈爾濱,主要是尊重了蘇聯專家的意見。這一年夏天,奧列霍夫中將在對中國北方和南方幾個大城市進行了一番考察后,提出校址的選擇應本著鄰近現代國防工業及工科大學、距國防前線較遠、有較集中及適合教學要求的房舍可資利用等幾項原則展開。其中的工科大學就是指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對此,陳賡在1953年的一份報告中證實:“軍委選定哈爾濱為院址時,其中原因之一,是因為哈爾濱有一所經中央指定的作為全國工業大學典型示范的哈工大?!绷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蘇聯援助中國的大批重點國防建設項目大都集中在哈爾濱,也為哈軍工的辦學和學員實習提供了便利條件。正是因為哈爾濱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緣優勢,使之被認定為哈軍工的最佳辦學地點。
1952年9月5日,哈軍工籌委會成立后的第5天,應陳賡請求,國務院召開聯席會議,專門討論學院的籌建問題。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毅、財政部部長薄一波、人事部部長安子文、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建筑工程部部長陳正人,以及軍委4總部主要負責人和空、海、炮、裝、工各軍兵種司令員等數十位黨政軍領導人同室而坐,為辦學獻計獻策。這為中國教育史上之首創。
散會前,陳毅認真地說:“諸位老總,我還有一條建議。今后,我們的子女高中畢業了,要帶頭考軍工,這樣就會影響社會,使青年學生們也跟著報考軍工,讓全社會都知道建設現代化國防的重大意義。”
1952年9月,蘇聯將中長鐵路交給中國,在哈爾濱鐵路局工作的蘇聯專家陸續撤走,空閑下來許多房子,其中就有大和旅館。
陳賡得到消息后,即給周恩來寫信提出,援助哈軍工建設請的蘇聯專家正陸續到達哈爾濱,請批準將大和旅館交給哈軍工,作為蘇聯專家的宿舍使用。
11月5日,陳賡回到北京,拿上報告親自去找周恩來。當時周恩來正在開會,中間上廁所,他站在廁所門口等總理出來,送上報告說:“請總理批一下吧,晚了怕抓不到手。”周恩來一邊接報告,一邊說: “什么事這么急,連解手的時間你都不放過?!标愘s說: “你不是要求我抓緊時間建設哈軍工嗎?”周恩來開玩笑說:“你真有辦法,找到廁所來要我辦公,這是你的一個發明,以后應寫到你的自傳里?!?/p>
1953年4月25日,陳賡揮臂鏟了第一鍬土,揭開了哈軍工校園建設工程的序幕。
哈軍工校區是在哈爾濱南崗區原哈醫大傳染病院的舊址上建設的。在最初進行校區勘定與規劃時,陳賡看到院區內有3000多個墳墓后說:“一個也不能留在校區內?!彼肿哌M文廟,說:“這是應保留的文物,可利用它做圖書館,把大成殿做閱覽室,讓孔夫子陪伴咱讀書?!?“咱們辦的是亦文亦武的軍事大學校,能在文廟閱覽圖書,還可以使教員、學員常常想到孔子教導他的門生的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要學員上課好好學理論,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學深學好學扎實?!?/p>
陳賡在轉了一大圈后,建筑總體布局就基本上定下來了。
哈軍工有著聞名全國的五大教學建筑樓群,分別為一系空軍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軍工程系、四系裝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預科。每個系都可從其樓角的裝飾看出這是什么系,比如空軍系的樓角飛檐上是一排飛機雕塑,炮兵系是大炮雕塑,海軍系是軍艦雕塑,裝甲兵系是坦克雕塑……這5棟教學大樓皆為灰瓦大屋頂,屋脊上的“仙人騎鳳”均以我軍騎兵的形象取而代之,脊獸則將傳統的龍改為嘯天虎,這個設計備受陳賡的稱贊。如今,這5棟樓的風采依舊,已經成為哈軍工的象征。在緊張建造這5座教學大樓時,每個工位都有陳賡的足跡,每座樓的腳手架都有陳賡的手印,每一層樓板都留下了陳賡的腳印和汗水。
1953年9月1日,哈軍工舉行了第一期學員開學典禮。陳賡后來雖然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但一直兼任哈軍工院長。他奔走于京哈兩地,對學院工作關懷備至,為培養最高質量的軍事技術干部耗盡了心血。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