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_蘇群
圣彼得堡是藝術之都,是政治舊都,茶葉從中國傳播到這個萬里之地,大船也從世界每個角落奔向這里停泊,童話是它的現在,史詩是它的過去。
那里,在遼闊的海波之旁
他站著,充滿了偉大的思想,
向遠方凝視。在他面前
河水廣闊地奔流;獨木船在
波濤上搖蕩,凄涼而孤單。
這是普希金的長詩《青銅騎士》里面的句子,描繪的是彼得大帝。100多年后,我和10歲的女兒坐在青銅騎士旁邊,打開這首詩,我朗誦給她聽,跟她說普希金、彼得大帝,指給她看不遠處涅瓦河上游弋的軍艦。
眼前這座雕像的歷史有二百三十多年,銅像的基座是俄羅斯農民用一年時間從芬蘭灣拖拽而來的花崗巖,在夕陽下閃閃發亮,看上去像剛剛斧鑿而成,女皇葉卡捷琳娜的名字,鐫刻上去的日子仿佛才是昨天。
這是圣彼得堡,是普希金寫詩的地方,在“青銅騎士”立起50年后,普希金圍繞著雕像不知徘徊了多少圈,才寫下這不朽的詩篇,又過了1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里寫下了《白夜》,年輕而孤獨的心靈在涅瓦河畔遇上了他的娜絲金卡。
現在年輕人很少讀經典,更不用說一二百年前俄羅斯的經典。但如果你是一個北漂,一個城市的孤獨游蕩者,不妨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年代,去想象一下涅瓦河的涼風,如何像昆明湖或者黃浦江的涼風一樣拂過你的臉。
小時候看過《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都是黑白片。那時為了看打仗,學列寧叉腰揚手說“同志們”,其實對影片中的列寧格勒毫無印象。這個地方,由彼得大帝從瑞典人手中搶來,300多年前在沼澤地上建出一座城市,因此叫圣彼得堡,列寧在這里終結了沙皇,改叫列寧格勒。后來蘇聯解體了,如今又叫圣彼得堡。
因為有太多的關鍵詞如帝國、沙皇、大帝、冬宮、十月革命、列寧格勒保衛戰,都與這座城市有關,圣彼得堡在我想象中顯得高大、冷漠而不可親近。如果拿起相機,不知道怎樣去記錄她的面目——每座城市都像一個人,有自己的臉、眼睛、鼻子和嘴巴,甚至還會笑,或者哭。
到圣彼得堡第一晚,一定要先在涅瓦河邊走一走,等太陽落下去。就像你去見一位姑娘,一定要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在她最美的時候。這是一座沒有高樓的城市,并不是說圣彼得堡古建保護得多好,當年德軍的炮彈曾毀掉了不少房屋,不能建高樓,原因是整座城市建在海邊的沼澤地上,彼得大帝看上這塊土地,為沙皇俄國打通了波羅的海的出???。而彼得大帝是如此迷戀荷蘭縱橫的水道,他下令整座城市的風格設計成荷蘭那樣,甚至開鑿了三條運河,上面架起各種小橋,于是圣彼得堡又變得像威尼斯。
走在涅瓦河的余暉里,圣彼得堡展現出另一面,戀人們在河邊彈唱,小伙兒在橋上畫畫,閨蜜分享著手機里的照片,遠處的兔子島上,彼得保羅大教堂的尖頂,在夕陽里閃著金光。兔子島是涅瓦河里的沙洲,島上高聳入云的是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上的天使像。
我不知道冬天的圣彼得堡是什么樣,一定非常寒冷,但在夏天,不管白天是晴朗還是下雨,涅瓦河每一個傍晚都會上演漂亮的落日,非常壯觀。波羅的海送來大量的水汽,聚集在圣彼得堡上空,太陽在云層中時隱時現。
圣三一大橋(又名特羅茨基橋)是觀看落日的最佳地點。從這里往右看,是彼得保羅大教堂,尖頂刺破天空;往左看,是壯麗的冬宮和遠處的圣以撒大教堂,在夕陽的照射下金光閃閃。這時候我有點恍惚,以為自己又置身巴黎。涅瓦河像極了塞納河,那一座座橋梁帶著帝王或將軍的名字,小橋的名字又是那樣優雅。隨處可見教堂和宮殿,那樣高大和莊嚴,卻在河邊彌漫著浪漫的空氣,到處都是戀愛的味道。
我一直以為巴黎是自己最喜愛的城市,那里因為有我喜愛的凡·高而與眾不同;而圣彼得堡,好像巴黎的孿生兄弟。在這里,你同樣可以感受帝王的野心,彼得大帝比拿破侖還早將近100年。巴黎是藝術之都,但圣彼得堡有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維奇,有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陳列在運河旁。
兔子島是圣彼得堡的大門,彼得大帝先在這里建立了軍事要塞,然后才有了城市。原本準備用來和瑞典人打仗,怕瑞典人把這里搶回去,但一次都沒有打過。沙皇把這里變成了監獄,關押政治犯。曾經被關在這里的政治犯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都是文學和思想界的巨人。
來圣彼得堡旅游的人,如果不怕困,會想辦法半夜到涅瓦河邊去看“開橋”。從入??谶M入內河,那些大橋都可以開合,方便大船進出,通常都在午夜,次第打開。但你看過白天開橋的嗎?
在圣彼得堡最后一天,整條涅瓦河的所有大橋全都戒嚴,原來這天是俄羅斯的“海軍節”。本來我帶著老婆孩子要去河對岸的中餐館吃飯,發現戒嚴以為要餓肚子了,因為周邊飯館全都關門。沒想到“報喜橋”緩緩打開,一艘軍艦駛來。可惜我不是軍事迷,對艦船武器一竅不通,要不然這天可過癮了。
俄國人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次炫耀武力的機會。想當年德軍兵臨城下,距離克里姆林宮只有25公里,蘇軍還在紅場閱兵,檢閱完畢軍隊直接拉到前線,跟德軍開戰。從涅瓦河邊戀愛的味道,到涅瓦河上的堅船利炮,這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
俄羅斯歷史不長,不到500年,大部分時間是羅曼諾夫王朝的300多年加上蘇聯的70多年,直至現在。而在歷史上,圣彼得堡作為首都超過200年。這個國家的歷史基本在緊張不安中度過。沙皇俄國不斷擴張,由彼得大帝搶得波羅的海的出???,從此西歐感到莫大的威脅。可以這樣說,自從彼得大帝在兔子島宣布圣彼得堡建城,俄國與西方的戰斗,迄今未止。從普希金到柴可夫斯基,我們可以感受到俄羅斯的藝術家骨子里對帝國的膜拜。他們時而優雅,時而憤怒,藝術氣質里面夾雜著憂患,這種復雜的情緒醞釀出了無數不朽的作品。很少有哪個國家像俄羅斯那樣,不同類別的藝術家具有如此共通的氣質,他們不管是作曲、寫詩還是繪畫,渾然是一個整體。
我從莫斯科看了世界杯決賽后,來到圣彼得堡,在這里獲得的震撼不是莫斯科能比的。俄羅斯沙皇的歷史,幾乎就由圣彼得堡各大教堂串起來。到這里的游客,最多不過三天,通常兩天,整日在各種教堂里轉悠,也只能走馬觀花。所以我建議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分開,跟各種北歐游分開,你專注地留在這里,好好地住一個星期。
青銅騎士的正南,就是圣以撒大教堂。從這里可以登旋梯上去,俯瞰這座城市的全貌。這座教堂從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建造到現在,整整301年,建成用了40年。教堂的歷史幾乎就是這301年圣彼得堡的歷史?!笆赂锩焙?,這座教堂被禁止禮拜,后來變成博物館,然后迎來了二戰。我們知道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德軍圍城將近900天,軍隊和平民死亡150萬,饑荒爆發時,每天死亡人數近萬。為了防止空襲,圣以撒大教堂的金色穹頂被刷成了灰色。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教堂恢復原樣。每一個教堂都有一個故事,比如“滴血教堂”,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30多年前遇刺的地方,還有喀山大教堂,建筑風格與其他教堂迥異。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那一炮是從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打出的一顆空彈。布爾什維克在彼得保羅要塞掛出信號燈,巡洋艦打一炮,嘩變的軍人翻越冬宮的大門,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下臺,簽署退位詔書——他就是“俄羅斯溥儀”。
“俄羅斯溥儀”的登基大典上,民眾踩踏死傷2000人;他退位時,全家在地下室被機關槍掃射處死。這就是革命,當時報紙上說:“這個帶著皇冠的劊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笔ケ说帽ぃ肋h擺脫不了戰爭和革命。不是你流血,就是他流血。
這些古老的建筑還在夕陽下閃著金光,涅瓦河還在流淌,這個戰斗的民族一直沒有停止戰斗,仿佛彼得大帝在背后不停地催促,戰斗的故事口口相傳,還在繼續。